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2138)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德华单伟刘学元姜东房艳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医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干细胞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人脐
  • 3篇人脐带
  • 3篇人脐带间充质...
  • 3篇神经元
  • 3篇维甲酸
  • 3篇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新生
  • 2篇运动神经
  • 2篇运动神经元
  • 2篇神经元分化
  • 2篇脐带
  • 2篇间充质
  • 2篇分化
  • 2篇VEGF
  • 2篇MCAO大鼠

机构

  • 7篇辽宁医学院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德华
  • 6篇单伟
  • 4篇刘学元
  • 3篇姜东
  • 2篇秦书俭
  • 2篇房艳
  • 2篇王盼
  • 1篇包翠芬
  • 1篇李长勇
  • 1篇郑仕杰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维甲酸联合Purmorphamine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与purmorphamine(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M)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加入不同诱导剂分4组:空白对照组;RA组(加入0.5μg/ml RA);PM组(加入1μg/ml PM);RA+PM组(加入0.5μg/ml RA和1μg/ml PM)。细胞诱导后第20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III、Hb9、ChAT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的比例。RA+PM组细胞诱导5、10、15、20、25 d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内Ach的含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阴性,CD34不表达。空白对照组和PM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PM组的诱导后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两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4组中只有RA+PM组细胞诱导后出现Hb9表达阳性,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RA+PM组ChAT高表达,RA组仅少量表达。从第15 d起,RA+PM组细胞可检测到Ach,其含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PM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PM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神经元维甲酸
SiRNA沉默HLA-A2表达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及其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对人异体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及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siRNA转染至第3代hBMSCs将转染前、后各组的hBMSCs与PHA刺激的人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用ELISA检测各培养组上清液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对2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计数和Von-Kossa染色、计数检测成骨能力。结果:hBMSCs表面抗原CD44、CDl66阳性。转染前hBMSCs的HLA-A2表达为阳性,转染后hBMSCs的HLA-A2表达为弱阳性;转染前hBMSCs的HLA-A2蛋白表达量高于转染后的HLA-A2蛋白表达量。转染前、后的hBMSCs均能抑制人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转染前、后比较有差异。ALP染色显示转染前、后的hBMSCs均出现胞质呈棕黑色的阳性反应,AL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2组之间无差异。Von-Kossa染色显示转染前、后的hBMSCs均有钙结节形成,统计2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hBMSCs可以抑制PHA刺激人T淋巴细胞分泌因子IFN-γ、IL-2的水平,转染后的hBMSCs比未转染的hBMSCs抑制作用更强。应用RNAi技术沉默HLA-A2表达的hBMSCs,不影响其成骨能力。
单伟包翠芬郑仕杰刘雷王岩秦书俭
关键词:RNAI技术分泌功能成骨能力
mTOR在人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成脂中的作用
2017年
通过探讨mTOR对hADSCs成脂的影响,为脂肪分化异常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针对通过吸脂术所抽取的人腹部脂肪组织,利用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hADSCs,三联诱导法使其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mTOR在细胞内的分布变化;观察雷帕霉素抑制mTOR后hADSCs成脂能力的变化,即油红O染色及PPARγ的表达.结果表明,所分离细胞为平行排列、生长形态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三联诱导法诱导7d后可见脂滴的出现,油红O染色着红色.mTOR的分布在分化过程中由核内转向胞浆.雷帕霉素处理细胞使细胞内脂滴的蓄积显著减少、PPARγ表达降低.雷帕霉素抑制mTOR表达可降低hADSCs的成脂能力.
张永久李德华
关键词:MTOR
维甲酸联合音猬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A)与音猬因子(Shh)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空白对照组,RA组(0.5μg/ml RA),Shh组(300ng/mlShh),RA+Shh组(0.5μg/mlRA和300ng/ml Shh)。诱导细胞培养后第25天,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MAP-2、Hb9和GFAP的表达,比较各组阳性率。用免疫印迹检测RA+Shh组诱导后第5、10、15、20、25天Nestin、MAP-2、Hb9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CD34阴性。空白对照组和Shh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MAP-2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Shh组细胞诱导第25天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Nestin和MAP-2的阳性表达率比其他2组增多。4组中只有RA+Shh组细胞诱导后Hb9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62%,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无差异。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A+Shh组细胞从第5天起,可见Nestin的表达;第10天少量的MAP-2表达;第15天Hb9开始出现;第20天Nestin下降;第25天MAP-2和Hb9达到本次检测的高峰。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Shh能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房艳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神经元维甲酸音猬因子
联合应用bFGF和维甲酸诱导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维甲酸(R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hUCMSCs由天津国家干细胞中心提供。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bFGF组,加入20 ng/mL bFGF;RA组,加入0.5μg/mL RA;RA+bFGF组,加入0.5μg/mL RA和20 ng/mL bFGF。细胞诱导培养后第12 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Ⅲ、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每组随机选择8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比例。结果空白对照组和bFGF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均较低,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RA组和RA+bFGF组细胞诱导第12 d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RA+bFGF组的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RA组显著增高(P<0.01)。实验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单独使用bFGF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bFGF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甲酸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征象与生物学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32
2017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描述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IDC的117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包括肿块大小、边缘、形态、钙化、后方回声和血流显像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Ki67、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ER、PR、HER-2、Ki67、p53在乳腺IDC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70.9%、59.0%、66.7%、70.1%、51.3%。乳腺IDC超声表现边缘"毛刺征"与ER、PR表达相关(P<0.05);肿块内微小钙化与HER-2、Ki67表达相关(P<0.05);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分级2~3级与HER-2、Ki67、p53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发生淋巴转移及周围组织浸润与否与ER、PR、HER-2、Ki67、p53表达有相关性(P<0.05);而肿块大小、形态与ER、PR、HER-2、Ki67、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Ki67与HER-2、p53与HER-2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90,P=0.001;r=0.254,P=0.006)。Ki67与p53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22,P=0.016)。结论:乳腺IDC超声征象与ER、PR、HER-2、Ki67、p53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征象显示的恶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ER、PR的低表达和HER-2、Ki67、p53的高表达相关,为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指导依据。
姜文彬任甫
关键词:乳腺肿瘤生物学多普勒
hUCMSCs与VEGF联合移植对MCAO大鼠微血管密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植入脑缺血(MCAO)模型大鼠脑内,观察缺血区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缺损修复情况。方法选择75只SD大鼠分为MCAO组、hUCMSCs组、VEGF组和hUCMSCs+VEGF组,观察在缺血前、缺血后7d、14d、28d4个时间点改良神经功能评分(mNSS)变化及7d、14d、28d3个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缺血区域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缺血后7d、14d、28d3个时间点mNSS评分:shamhUCMSCsorVEGF>hUCMSCs+VEGF(P<0.05),hUCMSCs组、VEGF组、hUCMSCs+VEGF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高于MCAO组(P<0.05),其中hUCMSCs+VEGF组微血管密度最高(P<0.01)。结论 hUCMSCs联合VEGF移植入MCAO模型大鼠脑内,可促进其缺血区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王盼刘雷单伟李德华秦书俭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神经功能
hUCMSCs与VEGF联合移植对MCAO大鼠治疗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植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脑内,观察缺血体积变化及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方法选择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hUCMSCs组、VEGF组、hUCMSCs+VEGF联合组。HE、Nissl染色比较缺血前后组织学的变化;缺血后7、14、28 d 3个时间点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TTC染色法计算并比较缺血体积变化。结果缺血前后的组织学上有明显变化;在缺血后7、14、28 d时,hUCMSCs组、VEGF组微血管密度与MCAO组有差异,联合组最大;各组3个时间点的缺血体积逐渐减小,其中联合组28 d梗死体积最小。结论 hUC-MSCs和VEGF联合植入MCAO大鼠脑内,可增加其缺血半暗区血管新生,减小缺血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李德华王盼单伟房艳刘学元王长辉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血管新生
γ-维生素E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γ-维生素E对变应性鼻炎大鼠(AR)Th1型和Th2型主要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γ-维生素E组、AR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AR组和γ-维生素E采用卵白蛋白(OVA)联合A1(OH)_3致敏法建立AR大鼠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γ-维生素E组于激发21d后,给予OVA的同时口服2.5mgγ-维生素E,连续7d;各组于给药后30min内观察各组大鼠临床表现,于最后一次激发后48h,取大鼠鼻腔分泌物,用ELISA试剂盒和Western-blot法检测IFN-γ、IL-17、IL-4和IL-5含量变化。结果 AR组大鼠均表现出打喷嚏、鼻痒和流鼻涕等AR的临床表现,而γ-维生素E组表现明显减轻。ELISA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AR组鼻腔分泌物中IFN-γ、IL-17、IL-4和IL-5含量和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γ-维生素E干预后,其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γ-维生素E减轻AR的临床表现可能与降低AR鼻腔分泌物中IFN-γ、IL-17、IL-4和IL-5的表达水平相关。
李长勇李德华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炎症因子TH1TH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