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4Z368)

作品数:21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颜国正王文兴辛文辉姜萍萍贾智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胶囊内窥镜
  • 3篇体外
  • 3篇胃肠
  • 3篇胃肠道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肠道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图像
  • 2篇网络
  • 2篇无线
  • 2篇系统设计
  • 2篇亥姆霍兹
  • 2篇亥姆霍兹线圈
  • 2篇便秘
  • 1篇低频
  • 1篇电磁感应
  • 1篇动力功能
  • 1篇演化算法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20篇颜国正
  • 10篇王文兴
  • 4篇姜萍萍
  • 4篇辛文辉
  • 3篇李鸿炜
  • 3篇贾智伟
  • 3篇潘国兵
  • 2篇王富民
  • 2篇罗芸葆
  • 2篇张培来
  • 2篇傅锦业
  • 2篇王永兵
  • 2篇邱祥玲
  • 2篇黄标
  • 2篇张根福
  • 2篇叶东东
  • 1篇罗念亭
  • 1篇张明璈
  • 1篇李倩如
  • 1篇宋昕帅

传媒

  • 6篇北京生物医学...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仪器仪表学报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机器人
  • 1篇电波科学学报
  • 1篇High T...

年份

  • 1篇2012
  • 6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胃肠道诊查系统中基于FAT(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系统的体外数据接收器设计
2009年
我们开发了人体全消化道微型智能介入式诊查系统,实现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人体全消化道生理参数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本文主要从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详细论述人体胃肠道诊查系统中体外数据接收器的设计,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本系统工作正常可靠,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李鸿炜颜国正黄标王文兴
关键词:胃肠道FAT文件系统生理参数
基于霍尔传感器阵列的体外磁跟踪定位系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实现体内微型诊疗装置的无创定位,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定位方法,并开发了一套基于此方法的实验系统。方法在分析永磁体空间磁场分布特殊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霍尔原理的磁场检测方法设计一种基于霍尔传感器阵列的体外磁跟踪定位系统。通过设计系统优化实验、系统性能实验以及模拟肠道平面实验验证系统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定位的精确性。结果该方法定位精度在mm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结论此系统能精确确定永磁体所在空间位置,具有非接触测量、操作简单、精度高等特点,为有效监测人体肠道内的微型诊疗装置提供了基础。
廖颖姜萍萍颜国正
关键词:霍尔传感器磁偶极子数据处理
一种为胶囊内窥镜供能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给消化道内姿态和位置均不断变化的胶囊内窥镜提供能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该系统以亥姆霍兹线圈作为体外发射线圈,在覆盖人体消化道区域内产生均匀交变磁场;以三维正交线圈作为体内接收线圈,在消化道中的不同位置、以不同姿态均获得较为稳定的能量。设计、实现了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体外发射装置和体内能量接收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发射功率为25W时,在胶囊内窥镜位置和姿态任意变化的情况下,传输功率可达320mW以上。
辛文辉颜国正王文兴
关键词:电磁感应亥姆霍兹线圈
微型胃肠道介入式诊疗装置的便携定位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以定位人体胃肠道生理参数遥测胶囊为目标,设计了便携交流激磁式定位系统。分析了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载流螺线管磁场计算模型的交流激磁定位模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了定位方程。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此便携式定位系统在10~500 mm处定位精度能达到10 mm,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微型介入式装置在人体中的定位要求。
李鸿炜颜国正胡芳芳
关键词: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新型微泵的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被引量:2
2008年
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可以模拟人体正常肛门括约肌的工作,解决肛门失禁问题,缓解直肠切除病人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研究了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中的核心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母丝杆结构的新型微泵,根据微泵的功率要求设计了无线能量传输模块,并进行了样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泵可以满足人造肛门括约肌系统的基本功能,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肛门失禁问题。
罗念亭颜国正刘华叶东东暂鹏
关键词:微泵
胶囊式测压系统在消化道传输功能测定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消化道内压力和传输时间是反映消化道动力功能的重要参数,也是了解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但一直缺乏反映生理状态的检测方法。我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系共同研制的胶囊式测压系统经过临床初步应用,很好地完成了对消化道通过时问和消化道内压力的测量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王永兵张根福姜萍萍颜国正张明敖罗芸葆傅锦业
关键词:消化道动力功能病情程度便秘患者
胶囊内窥镜能量发射装置的设计及实现被引量:2
2009年
体外能量发射装置是胶囊内窥镜无线供能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胶囊内窥镜获得较稳定能量,同时研究传输效率和人体安全性与谐振频率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可在人体消化道区域内产生均匀交变电磁场、谐振频率在10~400kHz范围内调节的体外能量发射装置。根据无线供能系统的要求设计了该装置的发射线圈、驱动电路,并实际搭建了整个装置。实际使用验证了该能量发射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辛文辉颜国正王文兴贾智伟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亥姆霍兹线圈吸收电路
A novel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system based on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mission
2008年
For controlling anal incontinence,a new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system (AASS) with sensor feed-back based on transcutaneous energy transmission is developed.The device mainly comprises an artificialanal sphincter (AAS),a wireless power supply subsystem,and 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comprises a front cuff and a sensor cuff placed around the rectum,a reservoir sited inabdominal cavity and a micropump controlling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of the front cuff.There are two pres-sure sensors in 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One can measure the pressure in the front cuff to clamp therectum,the other in the sensor cuff can measure the pressure of the rectum.Wireless power supply sub-system includes a resonance transmit coil to transmit a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and a secondary coil toreceive the power.Wireless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can transmit the pressure information of 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to the monitor,or send the control commands to 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A proto-type is designed and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system has been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rtificial anal sphincter system can control anal incontinenceeffectively.
昝鹏
概率神经网络与差异演化在胶囊内窥图像出血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解决在大量的胶囊内窥图像中寻找出血或相关病理特征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智能自动识别胶囊内窥图像出血的方法。首先分析了胶囊内窥图像出血的颜色特征分布,然后利用差异演化算法(DE)对概率神经网络(PNN)进行了改进,使每个神经元传递函数具有不同的平滑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胶囊内窥图像出血智能识别的方法,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软件能正确地识别出内窥图像中的出血区域并清晰地标示,用该方法测得的出血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87%,节省了图像识别时间,基本实现了胶囊内窥图像出血智能识别,可代替临床医生应用于胶囊内窥图像的初步检测。
潘国兵颜国正张明卿邱祥玲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概率神经网络差异演化算法
胶囊内窥镜能量接收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提出了用三维接收线圈组成接收电路,解决由于无线胶囊内窥镜在人体消化道内姿态不确定所带来的接收能量不稳定问题。分析了由三维接收线圈组成的不同接收电路的接收效果,得出了对每一维线圈单独全桥整流后再并联输出的电路结构是最适合于为胶囊内窥镜供能的电路。计算了该接收电路的输出范围,并通过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发射功率为25W时,胶囊内窥镜可在姿态任意变化的情况下获得320mW以上可用能量,满足其高清晰度、高帧率功能对能量的需求。
辛文辉颜国正王文兴贾智伟
关键词:胶囊内窥镜感应耦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