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2003G2136-27)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和姬苓孙洪英杨国安杨月明袁利和更多>>
相关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包头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医疗卫生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基因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血管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A1166C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紧张
  • 1篇血管紧张素
  • 1篇血管紧张素原
  • 1篇脑梗死患者
  • 1篇脑血
  • 1篇脑血管
  • 1篇脑血管病
  • 1篇紧张素
  • 1篇基因多态性分...

机构

  • 3篇包头医学院
  • 3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杨国安
  • 3篇孙洪英
  • 3篇和姬苓
  • 2篇袁利和
  • 2篇杨月明
  • 1篇程景丽
  • 1篇刘波
  • 1篇杨巧莲
  • 1篇陈鹏
  • 1篇侯兴旺
  • 1篇王小利
  • 1篇王永福
  • 1篇王宏坤

传媒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77例CI及98名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结果在总研究人群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I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9%、61.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9.5%、30.5%;正常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8%、8.2%,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9%、4.1%。AT1RA1166C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另外,CI组中AC杂合型患者较AA纯合型患者的血压水平增高;AA纯合型的收缩压水平及AC杂合型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CI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也是导致高血压特别是舒张压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和姬苓孙洪英杨月明袁利和杨国安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原T704C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1166C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原(AGT)T704C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77名CI患者和98名健康人群的AGT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遗传因素对CI的作用。结果:CI组AGT CC基因型频率(63.6%)及C等位基因频率(79.9%)显著高于对照组(34.7%,61.2%),P<0.05;CI组的AT1R AC基因型频率(61.1%)及C等位基因频率(30.5%)与对照组(8.2%,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后,AGT C等位基因参与增加CI的发生概率,发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2.513,P<0.05。AT1R C等位基因参与增加CI的发生概率,发病的相对危险度(OR)为10.322,P<0.05。在同时携带AGT C等位基因和AT1R 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CI的危险度为14.325,P<0.05。结论:AG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T1R C等位基因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和姬苓程景丽孙洪英杨国安杨月明袁利和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4例CVD患者(CVD组)及98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AT1R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在研究总对象中没有发现CC基因型。CVD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0.4%、59.6%,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0.1%、29.9%;正常对照组AA、A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1.8%、8.1%,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5.9%、4.1%。AT1R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VD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AT1R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VD发病有关。
和姬苓王永福杨国安王小利孙洪英杨巧莲侯兴旺刘波陈鹏王宏坤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脑血管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