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308)

作品数:97 被引量:592H指数:13
相关作者:毛天球陈富林杨维东顾晓明陶凯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9篇细胞
  • 31篇骨髓基质
  • 28篇骨髓
  • 27篇基质
  • 23篇成骨
  • 19篇骨细胞
  • 18篇珊瑚
  • 17篇基质细胞
  • 17篇骨髓基质细胞
  • 16篇骨组织
  • 15篇缺损
  • 15篇干细胞
  • 15篇成骨细胞
  • 13篇蛋白
  • 13篇骨缺损
  • 13篇骨组织工程
  • 12篇羟基磷灰石
  • 11篇软骨
  • 9篇体外
  • 9篇人骨

机构

  • 55篇第四军医大学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4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97...
  • 3篇西安第四军医...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白求恩...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军事医学院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2篇毛天球
  • 37篇陈富林
  • 24篇杨维东
  • 19篇顾晓明
  • 14篇陶凯
  • 13篇陈书军
  • 10篇钱奇春
  • 10篇张晓东
  • 9篇侯锐
  • 9篇高瞻
  • 9篇丁桂聪
  • 8篇杨志明
  • 7篇杨耀武
  • 6篇朴英杰
  • 6篇何黎升
  • 6篇刘彦普
  • 5篇雷德林
  • 5篇解慧琪
  • 5篇赵丽君
  • 4篇曹罡

传媒

  • 16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实用口腔医学...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6篇临床口腔医学...
  • 5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口腔医学研究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4篇医学研究生学...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国外医学(生...
  • 2篇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6篇2005
  • 21篇2004
  • 19篇2003
  • 14篇2002
  • 13篇2001
  • 1篇2000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成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与鉴定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本实验旨在建立一套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humanbonemarrowstemcellHMSCs)的方法 ,观察HMSCs的形态和掌握其生长规律 ,找到一种最佳的培养环境。方法 穿刺抽取成人骨髓约 2 0ml,通过离心法获取HMSCs,体外培养并传代 ,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及生长规律 ,第 4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 30天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 体外利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成功培养了HMSCs ,并连续传代 5~ 7代。利用第 4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 30天 ,矿化结节形成 ,在细胞间有钙盐沉积。结论 HMSCs可以在体外培养成功 ,并可定向诱导为成骨细胞 。
席庆毛天球曹罡杨维东
关键词: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不同类型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3
2003年
目的:探讨本实验室所用的3类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寻找骨组织工程的最佳支架材料。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检测仪观察材料的强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立体结构;取4周龄兔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加入诱导液,使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将细胞与支架材料共培养1,3,5,7d,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粘附、伸展及生长情况;将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植入4,8周后取材,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3类材料均具有细胞复合成骨能力,其中珊瑚、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灰石(CHA)具有较为良好的物理性状、多孔性、细胞粘附性,及细胞复合成骨能力,作为支架材料更为优越。结论:珊瑚和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灰石(CHA)是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为骨的再造及骨缺损修复开辟了新途径。
赵丽君毛天球陈富林陶凯马立陈书军高瞻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无机材料
异种骨替代材料——鸵鸟及牛松质骨形态比较、成分测定及抗折强度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制备鸵鸟松质骨 (OCB)及牛松质骨 (BCB) ,并比较其结构、成分和抗折强度。 方法 :新鲜鸵鸟及牛骨经过化学处理后制备出松质骨 (CB)材料。观察材料表面结构 ,分析其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 ,测定其抗折强度。 结果 :OCB表面及孔隙结构与BCB相比有不同特点 ,OCB孔径大小更不均匀。OCB及BCB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分别为 (6 .85± 0 .1 0 ) %、(2 8.75± 0 .83) %、(6 4 .4 0± 0 .78) %和 (6 .36± 0 .1 6 ) %、(2 9.79± 0 .2 8) %、(6 3.85± 0 .35 ) %。二者的抗折强度分别为 (1 4 .1 8± 2 .5 0 )MPa和 (2 2 .93± 3.93)MPa。 结论 :OCB及BCB在水分、有机质及无机物含量方面接近。OCB材料具有与BCB不同的孔隙特点 ,有望成为另一类有价值的异种骨替代材料。
杨耀武毛天球孙沫逸胡晓光程晓兵赵丽君
关键词:骨移植材料松质骨鸵鸟抗折强度
细胞聚集体复合支撑体体外构建人鼻翼形态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尝试以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为种子细胞,利用细胞聚集体复合聚乳乙醇酸(PLGA)内支撑体,在外支架塑形以及生物反应器环境下构建人鼻翼形态软骨。方法:全骨髓培养法收集培养兔BMSC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高密度连续培养构建出膜状细胞聚集体,制作人鼻翼形态PLGA内支撑体,将细胞聚集体缠绕在其表面,并用金属外支架对复合体进行塑形,进入生物反应器动态培养8周。取材从大体形态、组织学特点、蛋白多糖(glycosam inoglycans,GAG)含量以及抗压性能等方面评价新生软骨的质量。结果: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保持了预先设计的外形,外观及组织学结构均类似于天然软骨,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结论:细胞聚集体复合支撑体能形成特定形态的软骨组织,形成的组织结构均匀,细胞表型维持良好,并为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
张浚睿陈富林魏建华封兴华毛天球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鼻翼软骨
钛板加强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和珊瑚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钛板加强固定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和珊瑚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01-06/2002-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实验室完成。体外培养兔BMSC经扩增,诱导分化后复合同种异体松质骨基质,植入自体股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钛板固位和加强,植入6,12周后经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BMSC和珊瑚复合物有很强的成骨作用,实验组经组织学染色证实有新骨形成。结论:钛板加强的BMSC和珊瑚可诱导修复兔股骨缺损,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临床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晓东宋九余杨维东冯扬钱奇春陈富林
关键词:骨髓细胞羟基磷灰石类
组织工程学研究现状及前景被引量:16
2000年
杨志明解慧琪秦延武项舟黄富国
改良以聚羟基乙酸为支架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塑形软骨的构建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优化组织工程技术构造塑形同种异体软骨组织的方法.方法酶消化法获取乳兔关节和肋软骨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传代时适当延长胰蛋白酶作用时间.收集第3-4代培养细胞用于实验.将聚羟基乙酸(PGA)塑形后接种软骨种子细胞构建成细胞-PGA复合物,植入成兔皮下(在材料塑形和复合物种植过程中改良传统方法).于种植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评价软骨形态和再生情况并与改良前方法比较.结果(1)培养细胞传代时适当延长胰酶作用时间所获软骨细胞活性为(92±2)%,传统方法为(93+2)%(P>0.05).(2)种植后4周,标本呈乳白色,有一定撑力;组织学观察见软骨细胞不成熟,基质含量低,周边有炎细胞浸润.8和12周时,标本呈瓷白色,软骨组织基本成熟,炎细胞浸润不明显.16周时,外观与12周一样,软骨细胞生长良好,新形成的软骨组织内未见血管生长,无炎细胞浸润.结论调整培养细胞传代时胰酶作用时间收获的软骨种子细胞在有免疫力动物体内成软骨效应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PGA塑形和复合物皮下种植方法的改良有利于同种异体组织工程化预定形态软骨组织的形成.
孙安科裴国献周国平陈文弦
关键词:聚羟基乙酸软骨细胞
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细胞生物学特性。 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ALPase、Vimentin和Laminin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抗原。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原位杂交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 结果 MSCsALPase和Laminin呈阴性 ,Vimentin呈阳性。细胞周期中G1、S、G2期的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89 5 %、7 8%、7 7% ;MSCs具有独特的表现特征 ,即CD16 6、CD2 9、CD4 4、CD10 5表达呈强阳性 ,阳性率高达 96 7%以上 ,而CD34和HLA DR呈阴性表达。细胞的平均倍增时间为 32h。细胞端粒酶活性呈阳性反应。 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未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而不是造血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且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王启伟王万山朴英杰
关键词: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细胞化学
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预防感染及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nHAC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nHAC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nHAC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生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nHAC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nHAC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陈鹏毛天球刘冰雷德林程晓兵
关键词:骨缺损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骨膜下引导成骨及可吸收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新骨形成的高度及材料的剩余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nHAC组新骨形成的高度为2.63mm,材料剩余量占原植入材料的53.2%,被吸收的材料量占46.8%。结论:nHAC在骨膜下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刘冰王忠义陈鹏岳进毛勇李莉莉毛天球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