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11079)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李素清李斌张金屯仝卉杨明霞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黄土高原
  • 3篇TWINSP...
  • 3篇DCA排序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物种多样性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引黄
  • 1篇杂草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被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学研究
  • 1篇水质

机构

  • 5篇山西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北大学
  • 1篇山西体育职业...

作者

  • 5篇李素清
  • 3篇张金屯
  • 3篇李斌
  • 1篇杨明霞
  • 1篇仝卉
  • 1篇刘艳
  • 1篇刘汪洋
  • 1篇王佳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区土壤侵蚀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在对黄土高原植被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土高原植被区空间数据和土壤侵蚀空间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森林草原植被区、温性草原植被区和荒漠半荒漠植被区。在森林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41.92%,水蚀土壤侵蚀指数比温性草原植被区和荒漠半荒漠植被区的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346.90。在森林草原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70.45%,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449.40,水蚀最为严重。在温性草原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风蚀微度-水蚀剧烈的百分比最大,为33.01%,水-风混合侵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水-风混合侵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633.45,水-风混合侵蚀最为严重。在荒漠半荒漠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风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99.65%,风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风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589.78,风蚀最为严重。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李斌张金屯
关键词: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学方法植被区土壤侵蚀
果园夏季杂草数量生态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2009年夏季采用1 m×1 m样方法对山西省太谷县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园夏季杂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样地杂草群落的发生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C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调查共发现73种杂草,属于27科62属,其中入侵杂草最多的为菊科(14种)和禾本科(11种)。TWINSPAN等级分类将该果园66个样方划分为11个群丛,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果园夏季杂草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即DCA第1轴主要反映了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从左到右土壤水分逐渐增多;第2轴主要反映了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从上向下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说明杂草群丛的分布格局与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密切关系,组成果园夏季杂草的优势种群能客观反映群落的生境特征。
仝卉杨明霞李素清
关键词:果园TWINSPAN分类DCA排序
太原市草坪秋季杂草与草坪草的生态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2009年秋季对太原市不同类型的草坪植物进行物种调查和数量分类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草坪秋季入侵杂草种类达29科59属70种,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的杂草最多;TWINSPAN分类将所调查的72个样方划分为14个群丛,各群丛的草坪草或主要的杂草有所不同;样方和优势种的DCA排序图第1轴反映了草坪土壤的湿度,沿着湿度梯度,草坪杂草由耐旱植物过渡为中生植物,第2轴反映了草坪除杂修剪程度的变化,除杂修剪程度不同,杂草的侵入种数和数量也不相同,人工管理养护水平是影响草坪杂草入侵的主导因子。
刘艳李素清
关键词:TWINSPAN分类DCA排序群丛草坪杂草
不同植被盖度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0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植被盖度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研究不同盖度的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盖度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占整个土壤侵蚀的100%;植被盖度等级为2时,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占整个土壤侵蚀的95.61%;植被盖度等级为3、4、5时,土壤侵蚀仍主要以水蚀为主,分别占整个土壤侵蚀的74.90%、66.68%和58.19%。冻融侵蚀出现在植被盖度等级为4和5时,占整个土壤侵蚀的比例均不大。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水蚀所占比重逐渐减小,而风蚀、水?风混合侵蚀和冻融侵蚀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植被盖度等级为5时,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盖度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分别为657.56、796.68和596.79,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影响显著。
李斌张金屯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植被盖度
引黄前后汾河上游水质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汾河上游区域1985~1995年水质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水质指数法,对汾河上游沿途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年黄河水进入前后,汾河上游污染物浓度和种类有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质类别大多从Ⅱ、Ⅲ类上升为Ⅳ类以上;黄河向汾河输水期间沿程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及高锰酸盐指数从喇嘛湾—万家寨水库—汾河头马营口—宁化—东寨—河岔—汾河水库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东寨水质好于其他取样点。
韩锦涛李素清
关键词:汾河流域综合评价
太原崛围山人工植被群落区系成分与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太原市崛围山人工植被群落植物区系成分与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崛围山人工植被45个样方中有维管植物122种,分别隶属于42科97属。其中含6属以上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蔷薇科(Rosales),占到总属的43.75%。各植物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北温带分布属具有明显优势,充分说明了该地区的温带特性;世界分布属次之,说明崛围山人工植被具有非地带性。用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λ、H')、均匀度(E1)等指标对崛围山人工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丛多样性之间的差异除与群丛本身的物种组成、生境不同有关外,还受到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及人为干扰的影响。
王佳李素清
关键词:人工植被群落区系分析物种多样性
山西大同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l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山西大同永定庄煤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矸石山81个样方划分为13个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DCA二维排序较好地验证了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样方的DCA排序和优势种的DCA排序说明了矸石山表层养分含量、坡向是影响自然定居植物群落分布和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81个样方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DCA第一、二轴的特征值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了表层养分含量、坡向对矸石山自然定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影响显著.
刘汪洋李素清
关键词:TWINSPAN分类DCA排序环境因子物种多样性
黄土高原灌丛景观斑块形状的指数和分形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景观斑块形状指数和分形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地区灌丛景观斑块的形状以及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32类灌丛景观斑块形状指数都比较大,灌丛斑块的边界率都比较高,形状明显偏离于圆形和方形,为不规则形。不同类型灌丛景观斑块分维数变化较大,头花杜鹃、百里香叶杜鹃灌丛的分维最大,其格局是最为复杂的。蒙古扁桃灌丛的分维分维最小,其格局是最简单的。这些都反映出黄土高原地区灌丛景观异质性较大。
李斌张金屯
关键词: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