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302-007-01)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玉记崔纯莹吴建辉李飞阳史凡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抗肿瘤
  • 3篇氨酸
  • 2篇多西紫杉醇
  • 2篇脂肪醇
  • 2篇脂肪乳
  • 2篇脂质体
  • 2篇天冬氨酸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精氨酸
  • 2篇精氨酸-甘氨...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 2篇甘氨酸
  • 2篇阿霉素
  • 2篇17-AAG
  • 1篇毒副反应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吴建辉
  • 7篇崔纯莹
  • 7篇王玉记
  • 1篇高超
  • 1篇崔蕾
  • 1篇闫宏远
  • 1篇吴敏媛
  • 1篇郑胡镛
  • 1篇张瑞东
  • 1篇李伟京
  • 1篇房晨婕
  • 1篇赵晓曦
  • 1篇闫岩
  • 1篇邢璐
  • 1篇黄萍
  • 1篇李雪梅
  • 1篇李志刚
  • 1篇魏丽艳
  • 1篇李飞阳
  • 1篇史凡

传媒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年份

  • 8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离子液体-分子印迹管尖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的氟氯硫色满酮
<正>硫色满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硫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镇痛、抗真菌、抗炎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氟氯硫色满酮是一种对RAW 264.7有高活性的硫色满酮类衍生物,具有很大的新药开发潜力,因此建立简单易行的...
苑亚楠梁世如闫宏远
关键词: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叶酸聚谷氨酸合成酶基因rs10760502G>A多态性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及甲氨蝶呤毒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叶酸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基因中rs10760502G>A多态性与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及甲氨蝶呤(MTX)毒副反应的相关性。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时间飞行质谱系统检测rs10760502基因型。实验数据采用x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处理。结果表明:A等位基因携带者(GA+AA)无复发生存率(RFS,log-rank:P=0.004)及无事件生存率(EFS,log-rank:P=0.022)显著低于GG等位基因型携带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等位基因是RFS[hazard ratio(HR),20.173;95%CI,2.535-160.545;P=0.005]及EFS(HR,8.133;95%CI,1.718-38.512;P=0.008)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rs10760502多态与MTX毒副反应间未见相关性。结论:FPGS rs10760502G>A多态性位点可能作为BALL患儿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曙光高超李志刚李伟京崔蕾赵晓曦郑胡镛吴敏媛张瑞东
关键词:甲氨蝶呤
RGD脂肪醇与17-AAG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2015年
目的制备一种新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脂肪醇(Arg-Gly-Asp-Phe-fatty alcohol,RGDFOC12)与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17-AAG)的脂质体(RGDFOC12liposomes-loaded 17-AAG,RLAs)。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采用激光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外观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药物释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其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通过瘤质量、存活数、体质量、脏器指数比评价其在小鼠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制备得到的RLAs的粒径为(130.6±0.6)nm,Zeta电位为(-28.37±1.67)m V,外观形态为球形,包封率为80%以上。RLAs在p H 5.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大于在p H 7.4环境的累积释放百分数。RLAs在血浆中可稳定存在,12 h累积释放百分数为(15.85±0.71)%。RLAs对5种肿瘤细胞有抑制增生作用。RLAs对接种S180腹水瘤的ICR小鼠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结论本研究制备了一种新的RLAs,制备方法简单、包封率高,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李雪梅王玉记吴建辉崔纯莹
关键词:抗肿瘤
17-AA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17-丙烯氨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17-allylamino-17-demethoxygeldanamy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17-AAG-PBCA-NPs)。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17-AAG-PBCA-NPs;采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优处方;采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17-AAG-PBCA-NPs进行表征和鉴定;采用动态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药物情况;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考察17-AAG-PBCA-NPs对5种人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17-AAG-PBCA-NPs的抗肿瘤活性。结果界面聚合法制备的17-AAG-PBCA-NPs包封率大于90%,粒径为(180.5±12.0)nm,Zata电位为(-28.38±0.81)m V,表面形态规则均匀;17-AAGPBCA-NPs呈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动物实验表明,17-AAG-PBCA-NPs抗肿瘤活性比17-AAG强,毒性比17-AAG低。结论采用界面聚合法可制备得到17-AAG-PBCA-NPs,制备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包封率高,并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闫岩王玉记吴建辉崔纯莹
关键词: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抗肿瘤
多西紫杉醇-海豹油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抗肿瘤活性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海豹油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以及与脂肪乳的比较。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处方,通过高压乳匀法制备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测定其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血浆中稳定性等。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以及采用荷肉瘤S180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考察各组抑瘤率和存活率。结果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的粒径在200 nm左右,Zeta电位为-30^-50 m V,包封率达95%以上。体外释放研究证明多西紫杉醇脂肪乳与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具有一定的p H敏感性,且推测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具有更强的缓释作用。血浆中稳定性研究证明多西紫杉醇脂肪乳与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在血浆中较稳定,释放行为缓慢。结论由MTT法结果得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多西紫杉醇脂肪乳与DTX均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且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以荷肉瘤S180小鼠为模型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多西紫杉醇脂肪乳与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在血浆中12 h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3.82±0.59)%与(12.91±0.60)%。说明剂型在血浆中较稳定,释放行为缓慢。另外,DTX组小鼠9 d存活率为0,多西紫杉醇脂肪乳组于9 d存活率为93.3%,而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组小鼠9 d存活率为100%,说明多西紫杉醇海豹油脂质体使得耐受剂量提高,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与用药的顺应性。
史凡崔纯莹吴建辉王玉记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脂肪乳抗肿瘤
以海豹油为基质的多西紫杉醇脂肪乳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制备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十二烷基脂肪醇(arginine-glycine-aspartate-phenylalanine-dodecyl alcohols,RGDFOC12)介导的多西紫杉醇(docetaxel,DTX)脂肪乳简称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抗肿瘤药物DTX为模型药物,以海豹油为油相,卵磷脂为乳化剂,两亲性RGDFOC12为新型膜材,通过高压乳匀法制备RGDFOC12-DTX脂肪乳。并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渗透压、离心率(Ke)、p H、包封率、体外释药行为和抗肿瘤作用效果。结果 RGDFOC12-DTX脂肪乳粒径在190~250 nm,Zeta电位在-30^-40 m V,渗透压在280~320 m Osm·L-1,0.50
魏丽艳崔纯莹吴建辉王玉记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脂肪乳抗肿瘤
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开发一种新型阿霉素脂质体制剂。方法采用膜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对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荷S180小鼠为模型,考察阿霉素和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膜分散法适用于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其平均包封率高于95%;阿霉素制备成脂质体仍具备抑制肿瘤细胞株增生活性,并呈现时间依赖关系;动物实验表明,阿霉素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比阿霉素强,毒性比阿霉素低。结论此法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包封率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并且显示了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李飞阳崔纯莹王玉记吴建辉
关键词:阿霉素脂质体肿瘤细胞增生抗肿瘤活性
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的构建及逆转耐药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并评价其逆转耐药作用。方法采用共缩聚法合成介孔氧化硅纳米粒并载药,制备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动态透析法研究该释药系统的体外释药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评价该释药系统的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所制备释药系统的粒径在170~250 nm左右,Zeta电位在-30 m V^-40 m V,微观形态呈球形,均匀分布,具有规则介孔孔道。体外释放显示维拉帕米缓慢释放,6-巯嘌呤加入诱导剂之前无释放,加入诱导剂后释药过程呈现先突释后缓释。MTT法检测显示所制备释药系统与阳性药维拉帕米及同浓度物理混合物相比,具有显著逆转耐药作用。结论所制备的巯嘌呤/维拉帕米-介孔氧化硅释药系统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及逆转耐药作用。
邢璐崔纯莹王玉记房晨婕吴建辉
关键词:介孔氧化硅多药耐药
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对其药剂学性质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并对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MMT法和S180小鼠模型评价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的脂质体的粒径为(231.4±2.0)nm,动电位为(-25.62±0.68)m V,包封率为(53.14±4.85)%,各项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体外释放缓慢,小鼠剂量可增加到6μmol/kg,给药间隔可延长至72 h,并显示比表阿霉素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本实验获得了较理想的聚乙二醇包裹表阿霉素脂质体,体外释药符合长效制剂特征,血浆中稳定,具有p H敏感性,可改善表阿霉素用药安全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黄萍崔纯莹王玉记吴建辉
关键词:聚乙二醇左旋聚乳酸表阿霉素脂质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