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9A320039)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军朱登纳张晓莉牛国辉尚凤伟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新生大鼠
  • 2篇血性
  • 2篇银杏内酯
  • 2篇银杏内酯B
  • 2篇源性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内酯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损伤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脑损伤
  • 2篇干细胞
  • 1篇血源
  • 1篇血源性
  • 1篇胰岛素样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三...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朱登纳
  • 3篇王军
  • 2篇尚凤伟
  • 2篇牛国辉
  • 2篇张晓莉
  • 1篇吴值荣
  • 1篇侯艳艳
  • 1篇陈海
  • 1篇王留霞

传媒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4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质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质粒表达载体,并观察重组体pcDNA3.1-IGF-1转染后的脐血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中IGF-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反转录-PCR(RT-PCR)方法从胎肝中提取IGF-1基因,胶回收方法分别纯化PCR产物(IGF-1基因)和质粒pcDNA3.1,二者分别由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后,经T4 DNA Ligase连接的方法将IGF-1基因克隆到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测序方法及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方法鉴定重组质粒,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体pcDNA3.1-IGF-1及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至脐血源性NSCs内,经G418抗性筛选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GF-1基因在基因转染脐血源性NSCs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1基因从胎肝中成功提取。重组体pcD-NA3.1-IGF-1经基因测序及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与HindⅢ双酶切证实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构建正确。重组体经脂质体法转染脐血源性NSCs24 h后,经G418筛选2周得到细胞抗性克隆,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到IGF-1基因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成功表达。RT-PCR方法检测到重组质粒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IGF-1mRNA表达阳性,而空质粒pcDNA3.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中IGF-1 mRNA表达阴性。结论 IGF-1基因可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cDNA3.1-IGF-1转染的脐血源性NSCs内成功表达。
王军吴值荣朱登纳高峰侯艳艳陈海王留霞
关键词: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转染脐血神经干细胞
银杏内酯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清洁级7d龄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分别按5mg/kg、10mg/kg腹腔注射GB,其他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第3,7,14,28天处死,单标、双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区(SGZ)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及皮质BrdU+/nestin+(聚蛋白)、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结果:HIBD后BrdU+、皮质BrdU+/nestin+、BrdU+/NSE+、BrdU+/GFAP+细胞数增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GB高剂量组的阳性细胞数高于GB低剂量组。结论:GB能提高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能力,提示其可以促进神经发生。
牛国辉王军尚凤伟朱登纳张晓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银杏内酯B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银杏内酯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Foxg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银杏内酯B(GB)对缺氧缺血性腑损伤(HIBD)新生大鼠腑组织Foxg1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7日龄SD大鼠1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低剂量组及GB高剂量组,后3组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HIBD动物模型,模型制作4h后GB低剂量组与GB高剂量组分别按5 mg/kg、10 mg/kg腹腔注射GB,其他2组分别注射等量9 g/L盐水,1次/d,共5d.每组随机分别在造模后3d、7d、14 d、28 d处死,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时间点Foxg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4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区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计数分析.结果 模型组、GB低剂量组及GB高剂量组Foxg1 mRNA的表达均于造模后3 d开始增加,7 d达高峰,7 d后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3组在造模后3 d、7 d、14 d、28 d表达均增高;2个治疗组表达又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B高剂量组在造模后7 d、14 d、28 d表达均高于GB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IBD后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数增加,GB低剂量组、GB高剂量组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B高剂量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GB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BD后GB可以上调腑组织的Foxg1 mRNA表达及促进新生细胞增殖;且GB高剂量组较GB低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
牛国辉王军尚凤伟朱登纳张晓莉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银杏内酯B
miR--301a--3p调控Cx43表达参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背景和目的:  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炎症反应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细菌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董燕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缝隙连接蛋白4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