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9G005)

作品数:28 被引量:628H指数:15
相关作者:张顶立扈世民李鹏飞刘胜春房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建筑科学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隧道
  • 11篇围岩
  • 7篇黄土隧道
  • 5篇断面
  • 5篇隧道工
  • 5篇隧道工程
  • 5篇隧道围岩
  • 5篇大断面
  • 5篇大断面黄土隧...
  • 4篇铁路
  • 3篇软弱围岩
  • 3篇模型试验
  • 3篇黄土
  • 3篇高速铁路
  • 3篇衬砌
  • 2篇洞室
  • 2篇压力拱
  • 2篇三维数值模拟
  • 2篇铁路路基
  • 2篇铁路隧道

机构

  • 21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北京城建设计...
  • 3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石家庄铁道大...
  • 2篇铁道部经济规...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铁第一勘察...
  • 1篇北京铁路局
  • 1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中铁十九局集...

作者

  • 15篇张顶立
  • 7篇扈世民
  • 6篇刘胜春
  • 6篇李鹏飞
  • 5篇房倩
  • 5篇赵勇
  • 4篇陈峰宾
  • 3篇张素磊
  • 3篇杨克文
  • 3篇周朋
  • 3篇梁顺
  • 2篇张翾
  • 2篇张成平
  • 2篇王毅远
  • 2篇王抒
  • 2篇刘建友
  • 1篇傅洪贤
  • 1篇陈铁林
  • 1篇何本国
  • 1篇宋瑞刚

传媒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3篇现代隧道技术
  • 3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岩土力学
  • 2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铁路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工程爆破
  • 1篇交通科技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2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用逐次渐进法求解非圆形地下洞室映射函数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多角形映射理论,推导出单位圆外域到多角形外域的映射函数项数的一般表达式。采用逐次渐进法求解表达式,得到非圆形地下洞室的映射函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该算法。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有对称轴的孔形,也适用于一般孔形;映射函数项数越多,映射精度越高;对于曲边孔形,映射函数取很少的项(4或5项)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映射孔形;对于含有较多角点的复杂洞形,映射函数需要取较多项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近似映射孔形,但在角点处误差较大;若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x轴重合,则映射函数的各项为实数;运用程序计算时,只需要输入映射函数的项数和非圆形地下洞室洞形的DXF格式文件,就可得到非圆形地下洞室的映射函数。
陈峰宾张顶立张素磊
关键词:映射函数
软岩隧道施工变形特征分析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并结合典型工程现场实测资料,对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变形的空间展布特征、变形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围岩特性、埋深、地应力水平、断面形式等因素对隧道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
李文江高新强孙明磊
关键词:软岩隧道
文献传递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道洞口土质高仰坡开挖稳定性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强度折减法对某公路隧道洞口高仰坡稳定性进行三维分析,并计算不同坡率对仰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在分析中充分利用强度折减数值计算法的优点,在模拟隧道开挖及仰坡加固的基础上计算各种工况安全系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借鉴.
张优利刘胜春周朋杨克文梁顺
关键词:隧道强度折减法
基于黄土工程特性的隧道围岩空间位移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以兰渝高铁黄土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室内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等措施,基于黄土工程特性研究隧道围岩空间位移的变形特征,可得结论:①黄土工程特性表现为结构性与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性黄土仍服从Mohr-Coulomb准则且破坏包线为双线性折线;②大量存在的孔隙结构与较小抗拉强度造成黄土围岩垂直节理普遍发育;③拱部竖向位移衰减较慢,边墙水平位移衰减较快,垂直节理的存在破坏了围岩的完整性,开挖扰动引起的围岩变形逐渐向深部转移;④考虑黄土工程特性,开挖扰动引起的塑性区面积增幅较大且表现为较大范围张拉破坏;⑤与既有理论相比,模型计算充分考虑了黄土工程特型,由于垂直节理的普遍存在,开挖引起的掌子面挤出变形较大,故更符合黄土围岩工程实际。
扈世民
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勘察设计经验与施工对策被引量:15
2012年
岩溶发育及分布的未知性与地形地貌的不规则性造成岩溶隧道围岩条件十分复杂,岩溶隧道的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阐述岩溶发育区基岩类型,总结溶沟、落水洞、岩溶洼地、盲谷等典型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及对隧道工程安全性的影响,概括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岩溶区地下水系统,形成岩溶隧道勘察设计原则,指出初步设计勘察阶段、详勘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并依托贵州省内多座典型岩溶隧道,结合设计、咨询及施工配合中发现的问题,从勘察设计角度进行总结,以期为岩溶地区的隧道设计与施工对策提供参考.
宋瑞刚林国涛
关键词:隧道工程岩溶勘察设计地表塌陷
大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47
2011年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过程和长期运营的结构安全,针对隧道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和所处环境等工程特点,设计和实施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TSHMS)是保障结构安全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南京长江公路隧道建设条件复杂的工程特点和长期运营安全监测的需要,通过对各种传感测试技术的比较研究,采用以光纤传感测试技术为主的长效监测技术实现长期监测,研究大型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研究方法。通过总结设计研究过程的主要成果,为同类盾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胜春张顶立黄俊张成平
关键词:隧道盾构结构健康监测
高速铁路隧道初支、二衬间接触压力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为了系统研究高速铁路隧道二次衬砌力学特性,依托贵广、兰渝、京沪铁路多个典型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对不同级别围岩条件下初支、二衬间的接触压力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分析指出:初支、二衬间接触压力在二衬拆模时最大,此时二衬结构受力最不安全;二衬所受的荷载实际上是初支传递过来的围岩形变压力,与规范中采用松散体高度计算得到的松动压力是不同的;通过分析不同级别围岩条件下规范荷载和实测荷载作用下二衬结构的安全性可知,规范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最不利位置一般在拱顶,而实测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最不利位置往往在局部应力集中处,且实测荷载作用下二衬的安全性要远高于规范荷载下的情况。因此通过支护时机、支护措施以及必要时辅助工法的施作可以实现初支(和围岩)承受全部荷载,二衬结构作为安全储备。研究结论对深入了解高速铁路隧道二衬的受力特点,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二衬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房倩张顶立王毅远李鹏飞陈铁林
关键词:隧道工程高速铁路隧道二次衬砌安全系数
大断面黄土隧道二次衬砌受力特性研究被引量:89
2010年
以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方法得到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接触压力,并讨论该接触压力随时间的发展规律和沿洞周的空间分布特性。根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得到作用于衬砌结构的计算荷载,采用荷载结构模型分别计算实测和计算荷载作用下的二次衬砌内力,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和结论对分析软弱地层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鹏飞张顶立赵勇周烨房倩张翾
关键词:隧道工程二次衬砌受力特征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山岭隧道开挖过程中经常遇到断层破碎带,造成开挖、支护施工难度增大,并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是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不同的工法对于围岩扰动程度是不一样的,围岩条件的弱化应该及时采取开挖支护措施的调整,只有合适的工法才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质量.结合浙江宁波史家山2号隧道,根据其地质特征,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施工工法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情况,得出了断层破碎带对于施工过程影响并对于合理施工方案的选择提出建议.
张优利刘胜春梁顺周朋杨克文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
圆形洞室围岩破坏模式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59
2011年
为系统研究连续介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破坏模式和规律,采用模型试验,针对黏性材料和砂性材料2种典型地质材料进行研究。黏性材料由重晶石、石英砂和凡士林按一定配比组成,砂性材料考虑单一石英砂材料和石英砂与重晶石混合2种形式。利用压力盒、位移计、非接触监测系统等监测隧道开挖、加载过程中围岩应力和变形情况。对黏性材料而言,在逐级加载过程中表现出先洞室两侧剪切滑移,后拱顶塌落的二次破坏模式,通过位移和应力的监测可知,随着外部荷载的增大,洞室上方塑性区范围增加,而进入塑性状态后,围岩变形速率加快。对砂性材料而言,单一石英砂材料在开挖后围岩不具有自稳能力;而采用石英砂和重晶石混合后的材料,由于颗粒级配较好,材料具有一定的自锁能力,洞室开挖后可以保持稳定,随着逐级加载,洞室顶部首先出现二次抛物线型塌落拱,然后拱脚位置向洞室两侧移动,当其发展到水平中轴线处达到稳定,此时塌落拱滑裂面与普氏拱理论类似。模型试验揭示连续介质条件下隧道围岩的破坏模式,对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房倩张顶立王毅远李鹏飞李倩倩
关键词:隧道工程模型试验相似材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