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S022)

作品数:28 被引量:275H指数:10
相关作者:黄春长殷淑燕仇立慧庞奖励李新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7篇历史地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8篇全新世
  • 6篇黄土
  • 4篇历史时期
  • 4篇环境变化
  • 4篇古土壤
  • 4篇城市
  • 3篇都城
  • 3篇灾害
  • 3篇水旱灾害
  • 3篇土壤
  • 3篇淮河上游
  • 3篇黄河中游
  • 3篇黄土-古土壤
  • 3篇城市发展
  • 3篇磁化率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环境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秦人

机构

  • 28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19篇黄春长
  • 10篇殷淑燕
  • 9篇仇立慧
  • 7篇庞奖励
  • 4篇贾耀锋
  • 4篇李新艳
  • 3篇王德丽
  • 3篇李胜利
  • 3篇王利军
  • 3篇何忠
  • 2篇李燕
  • 2篇毛龙江
  • 1篇王海燕
  • 1篇李小平
  • 1篇顾韬
  • 1篇袁源
  • 1篇张参
  • 1篇卢新卫
  • 1篇贺明静
  • 1篇苏惠敏

传媒

  • 6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固原师专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西安职业技术...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渭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磁化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6年
本文通过对庄浪徐家碾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与各粒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粘粒组分(<5μm),细粉砂组分(10-5μm)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粗粉砂组分(50-10μm),砂粒组分(>50μm)与磁化率呈反相关关系.其次,对粒度分离后磁化率贡献的测量计算,结果指出粗粉砂(50-10μm)在全剖面对磁化率的贡献最大,其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低于黄土层;其次是粘粒组分(<5μm),在古土壤层中对磁化率的贡献高于黄土层.粗粉砂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受到粒级含量的影响,而粘粒物质对磁化率的贡献主要源于其较高的粒级磁化率;粒度分离后各粒级的磁化率呈现出颗粒越细,磁化率越高的变化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细颗粒物质中富含铁磁性矿物,而粗颗粒物质中含有碳酸钙等逆磁性矿物使其粒级磁化率降低.
刘安娜庞奖励黄春长
关键词:磁化率
泾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根据长武ETC全新世土壤剖面的测定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过程,阐明了先周时代土壤特征及人类耕作对成壤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气候温和干燥,沙尘暴明显减弱,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具有轻微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对应于全新世最适宜期,该地气候温暖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为典型的黑垆土成壤期。从3 100 a B.P.开始,季风气候格局发生转变,气候干旱化,沙尘暴加剧,风尘堆积速率大于生物风化成壤速率,土壤资源自然退化,形成弱成壤层和黄土层,两层均属于全新世黄土L0。先周时期耕作层对应古土壤层的顶部,土壤具有典型的团粒结构。3 100 a B.P.时的季风转变导致的气候干旱化与土壤退化促使了游牧民族南迁和“古公迁岐”事件的发生。
毛龙江黄春长庞奖励
关键词:环境演变耕作层全新世
豫中黄土地区全新世土壤剖面成壤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通过对河南新郑黄土-土壤剖面的野外考察及室内的磁化率、烧失量、碳酸钙及粒度分析研究,认为:豫西山地山前丘陵台地的完整黄土-土壤剖面,是在气候波动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全新世气候的变化,导致了以风尘堆积为主的成黄土期与以风化成壤作用为主的成壤期互相更迭。在全新世早期,风尘堆积旺盛,形成了过渡性黄土层(Lt),在8500aB.P.~3100aB.P.的全新世大暖期,发育了浊红棕色古土壤(S0)。这一时期降水丰沛,土壤水分充足,导致了古土壤层(S0)及其以下的过渡层(Lt)、马兰黄土层(L1)顶部都受到了明显的淋溶作用影响,而完全脱钙。3100a B.P.之后,气候恶化,沙尘暴活动显著增强,加之黄河下游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黄泛平原风沙活动十分强烈,风尘堆积形成了沙质黄土(L0)。1500aB.P.以来,近代黄土持续堆积,由于气候的转暖与人类农业耕作影响在持续堆积的近代黄土L0表层形成了现代土壤(TS)。
葛本伟黄春长庞奖励李小平李胜利袁源李燕
关键词:黄土土壤全新世环境变化
基于游客体验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09年
民俗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如何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问题。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总结了关中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主要可开发内容,分析了关中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并系统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产品开发模式和区域开发模式。
李胜利顾韬
关键词:游客体验民俗旅游资源
黄河中游古代瘟疫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通过对地方灾害史料和疫病专著资料的整理收集,统计出黄河中游近2000年来共发生了140多次瘟疫。通过深入的分析,表明瘟疫发生与气候变化和环境以及自然灾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从长期来看,在气候恶化时期瘟疫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气候异常变化、旱涝灾害频繁出现时最容易发生瘟疫;从一年之内来看,春夏季是瘟疫多发的时期。况且,瘟疫在人口集中的城市最容易发生,它对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仇立慧黄春长
关键词:黄河中游瘟疫环境变化城市发展
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全新世黄土等效剂量预热条件研究
2008年
释光测年在等效剂量测定过程中都会对测年样品进行热处理,其中预热是最为主要的热处理过程,但由于随之产生的热迁移和热激活等问题,使得预热处理及其条件的设置是应用释光准确测年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是将目前常规测年中应用的双程序单片再生释光法的红外释光(IRSL)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Post-IR OSL)中的几种预热温度和实验剂量后的cut-heat温度进行不同组合,然后进行了若干黄土样品等效剂量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等效剂量表现了对预热温度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是对实验剂量后cut-heat温度的依赖性更加明显,一般随cut-heat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00-300℃预热温度范围内,200-240℃的cut-heat温度下测定的等效剂量出现了一个坪区,且红外释光和红外之后的蓝光释光测得的结果最为接近。二者在以上预热温度范围内在200-240℃的cut-heat温度条件下释光信号的感量变化方向一致、变幅较小可能是两种释光条件下测定的等效剂量较为一致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感量变化在整个测定过程中没有被完全校正又导致了等效剂量随cut-heat温度的变化。
贾耀锋黄春长庞奖励卢新卫张旭
关键词:等效剂量预热温度
赤水“桥上桥”与生态环境变迁
2005年
本文考证了渭南、华县之间的赤水河“桥上桥”的建造年代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深入研究,确证下桥始建于清初(1667年),上桥则建于清朝中叶(1832年)。赤水河中上游的过度垦殖和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下游河床泥沙淤积,形成了地面悬河,原赤水桥为泥沙淹塞,失去功能,故不得不在桥上建桥。桥上桥的形成是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结果和标志。
苏惠敏贺明静张学宝
关键词:桥上桥坡降生态环境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被引量:24
2006年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城市靠近渭河是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和航运。城址选在渭河北岸可取山水之阳,但北岸支流少,泥沙多,供水条件不如南岸,且北岸平原面积狭小,渭河的北迁又使北岸侵蚀严重,易于滑塌,地形不稳,使秦后期及其以后的都城城址向渭河南岸发展。严重的河水与地下水污染,使渭河及附近无法供应城市生活用水,所以只能改用渭河南岸支流作为生活水源。而既不能作为生活水源,水量的暴涨暴缩及含沙量越来越大又使渭河难于航运,水患频发,是汉至隋唐及以后的城市选址不断向南发展的主要原因。
殷淑燕黄春长
关键词:关中盆地河道变迁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地球化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禹州全新世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并与磁化率曲线、粒度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比值钾钠比、残积系数和以Rb为代表的微量元素含量等随剖面层次呈规律性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硅铝率和Sr的含量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表明在全新世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堆积时期,气候比较干旱,沙尘暴频繁,成壤作用微弱。这些化学参数与磁化率曲线可以进行对比,表明成土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变化受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与黄土高原腹地的洛川剖面相比,淮河上游禹州剖面中绝大多数常量元素的含量较高,而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偏低,磁化率也显著偏低,绝对值差别很大,粒度组成当中细沙成分含量很高,这说明淮河上游黄土物质来源与黄土高原地区明显不同。联系全新世时期黄河频繁泛滥、改道、沉积与黄淮平原盛行东北风形成流沙地的事实,认为淮河上游的黄土是黄河泛滥沉积物质经过风沙活动改造,由东北风力系统搬运而来的近源粉尘堆积,再经过就地风化或者成土改造而形成。
李新艳黄春长庞奖励王利军何忠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磁化率全新世淮河上游
淮河上游全新世风成黄土与成壤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在野外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在河南禹州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系统采样,利用X-荧光光谱仪测定了常量元素的含量,并与磁化率、粘粒含量及碳酸钙含量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常量元素氧化物(Al2O3、Fe2O3、K2O、MgO)含量随土壤地层呈现有规律变化,即在古土壤层(S0)中含量最高,表土层(MS)中次之,在黄土层(L1、Lt、L0)中最低;Na2O在古土壤层淋失,在黄土层相对富集。深入分析表明,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为风力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下游泛滥平原的风沙活动和沙尘暴沉积。在古土壤层和表土层形成时期,气候温暖湿润,虽然仍然有沙尘暴发生,但是成壤作用和次生粘化作用较强;在黄土层堆积时期,气候干旱寒冷,黄河下游泛滥平原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和沙尘暴强烈,风化成壤作用极其微弱。这些化学成分含量与磁化率相关性很强,表明它们主要受全新世气候与成壤环境变化的控制。
李新艳黄春长庞奖励王利军何忠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全新世淮河上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