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D0320001)

作品数:9 被引量:130H指数:7
相关作者:耿宝荣张秋金姚丹钟碧瑾薛清清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毒性
  • 5篇蝌蚪
  • 4篇蟾蜍
  • 4篇黑眶蟾蜍
  • 3篇毒性研究
  • 3篇三唑磷
  • 3篇两栖
  • 3篇两栖类
  • 3篇急性毒性
  • 2篇敌敌畏
  • 2篇丁草胺
  • 2篇毒性影响
  • 2篇离子
  • 2篇林蛙
  • 2篇林蛙蝌蚪
  • 2篇急性毒性研究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性细胞

机构

  • 1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沈阳市艺术幼...

作者

  • 11篇耿宝荣
  • 4篇薛清清
  • 3篇张秋金
  • 3篇姚丹
  • 3篇黄浩
  • 3篇钟碧瑾
  • 3篇连迎
  • 2篇林玲
  • 1篇王一铮
  • 1篇王义权
  • 1篇杨月梅
  • 1篇房振华
  • 1篇郭果为
  • 1篇陈友铃
  • 1篇郑钊
  • 1篇万琳燕
  • 1篇施利祥
  • 1篇陈承华
  • 1篇刘娟娟
  • 1篇陈琴琴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宁德师专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标准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21~24℃条件下,Cu2+对日本林蛙蝌蚪的24、48、72、96h毒性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2060x-2.6861,y=4.8309x-5.4046,y=6.5617x-8.5699和y=6.6910x-8.4263;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49.70×10-3、142.48×10-3、116.96×10-3、101.53×10-3mg·L-1;显示了在鱼病防治中铜(Cu2+)对日本林蛙蝌蚪有一定的危害.同时讨论了不同蛙类蝌蚪对Cu2+的耐受力的差异.
姚丹万琳燕耿宝荣黄浩张秋金
关键词:铜离子日本林蛙蝌蚪急性毒性
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被引量:35
2005年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道各段中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均呈升-降-升-降的波浪式分布特点,二者在幽门部和回肠都有个分布的高峰值。黑眶蟾蜍回肠最高,空肠、幽门部次之,十二指肠、直肠最低;黑斑蛙幽门部最高,回肠、空肠次之,食道、贲门部、直肠最低。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位于胃的胃腺上皮、食道及肠的粘膜上皮,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等,有的有胞突。文中讨论了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型的原因及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张秋金陈友铃耿宝荣王义权
关键词:黑眶蟾蜍黑斑蛙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杀虫剂三唑磷对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蝌蚪的遗传毒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检测了不同浓度(0、0.2、0.4、1.2、2.0、2.8mg·L-1)的三唑磷溶液对沼水蛙蝌蚪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唑磷染毒24h(≥1.2mg·L-1)及72h(≥0.2mg·L-1)后,蝌蚪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比对照组均有极显著的提高.在同一时间下,随着三唑磷浓度的增大,蝌蚪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总体上随之增加;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0.4mg·L-1)微核率出现逐渐升高趋势;高浓度组(≥1.2mg·L-1)微核率则先增加后降低.染毒24h后,彗星试验的各项指标Tail Length、Comet Length、Tail Moment和Olive Tail Moment均随三唑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三唑磷浓度达到0.2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DNA总体损伤水平(Comet Assay Tail Factor)显著提高.实验表明三唑磷对蛙类蝌蚪会造成一定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在检测污染物对蝌蚪的遗传毒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钟碧瑾黄增财林玲房振华耿艳耿宝荣
关键词:三唑磷微核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遗传毒性
饲养雄性棘胸蛙生理常数及精巢的年周期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了饲养雄性棘胸蛙 4项生理常数以及精巢的年周期变化 .结果表明 :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肝系数、脂肪体系数的年周期变化明显 ,与生殖周期密切相关 ,最小值都出现于蛙的两次繁殖高峰期 .精巢周期开始于 9月份后期 ,冬眠期间 (10月至翌年 3月 )生精活动比较平缓 ,但并未停滞 ,4月份生精活动活跃 ,5月份达到高峰 ;第二次生精活动开始于 6月份 ,8月份达到高峰期 .图 4图版 1表 2参
耿宝荣张秋金邓媛霞郭果为
关键词:棘胸蛙雄性生理常数生殖周期饲养
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测定了不同浓度下有机磷农药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黑眶蟾蜍蝌蚪的死亡率随着乐果和三唑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水温21~25℃条件下,乐果对黑眶蟾蜍蝌蚪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5.5mg/L、61.0mg/L和56.9mg/L,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7mg/L、2.34mg/L和1.70mg/L.显示了乐果和三唑磷对黑眶蟾蜍蝌蚪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施利祥薛清清陈承华钟碧瑾林玲耿宝荣
关键词:乐果三唑磷急性毒性
重金属铬离子对两种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
本文采用静态换水式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将重金属铬离子(Cr6+)按等对数间距设置9个浓度,研究了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蝌蚪和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耿宝荣姚丹纪冰沈立福黄浩
关键词:铬离子无尾两栖类重金属
文献传递
福建省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评估被引量:13
2004年
地区性物种多样性评价是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G F指数对福建省两栖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评估 ,同时利用弦距离类间平均连锁的方法对福建省 2 2个县 (市 )和 5个两栖动物地理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各县 (市 )的两栖类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武夷山市两栖类的G指数达 2 .4 6 5 ,为各县最高 ;闽中地理省两栖类的G指数达 2 .5 34,为各两栖动物地理省最高 ;全省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G指数、F指数和G F指数分别为 2 .978、4 .86 3和 0 .388。处于华中区的 3个地理省 (闽北、闽东和闽西地理省 )首先聚类 ,而后与处于华南区的闽中地理省聚类 ,最后与闽南地理省合并。聚类结果与福建省两栖动物地理区划大体一致 ,但个别县 (市 )不太相符 ,作者建议将大田县划归在华中区的闽西地理省。
耿宝荣
关键词:G-F指数聚类分析生物多样性两栖动物
除草剂丁草胺对虎纹蛙成体红细胞的DNA损伤被引量:4
2006年
以栖息于水田的虎纹蛙(H op loba trachus rugu losus)成体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SCGE)对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丁草胺(4.25×10-3,8.50×10-3,4.25×10-2,8.50×10-2,0.43,0.85,1.70,5.10 m g/L)溶液中的红细胞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质量浓度的增加,红细胞的DNA损伤程度随之增加;在丁草胺质量浓度为4.25×10-3m g/L时,虎纹蛙红细胞的DNA损伤程度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当质量浓度为8.50×10-3m g/L的丁草胺处理1.5 h,就会造成显著的损伤(P<0.05);丁草胺的剂量与DNA损伤程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细胞的损伤率:y=12.129 x+20.084,r=0.919,P<0.01;AU:y=33.684 x+56.698,r=0.885,P<0.01.研究表明丁草胺对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两栖类的遗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连迎薛清清苏丹丹耿宝荣
关键词:虎纹蛙丁草胺DNA损伤
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日本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对生长的影响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日本林蛙(Rana japonica)蝌蚪的急性毒性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敌敌畏和丁草胺对日本林蛙蝌蚪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1.2...
耿宝荣姚丹黄浩薛清清连迎郑钊
关键词:敌敌畏丁草胺急性毒性两栖类
文献传递
两种有机磷农药对沼水蛙蝌蚪抗氧化系统及MDA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研究了两种有机磷农药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对沼水蛙蝌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浓度(0.2,0.4,1.2,2.0,2.8 mg/L)的三唑磷染毒后,蝌蚪的SOD活性开始被激活,48 h或72 h后活性逐渐达到最高值;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其活性则被抑制而降低;CAT活性和MDA浓度都随着三唑磷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极显著的提高,且MDA浓度与三唑磷质量浓度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质量浓度(15.0,22.5,30.0,37.5,45.0 mg/L)的乙酰甲胺磷染毒后,蝌蚪的SOD活性在较短的时间(24 h)内出现最高值,随后降低至与对照组相当的水平;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CAT活性逐渐被抑制而呈减低的趋势,而MDA浓度明显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两种农药都会不同程度改变沼水蛙蝌蚪抗氧化防御系统,造成毒害作用.
钟碧瑾姚丹刘娟娟陈琴琴耿宝荣
关键词:三唑磷乙酰甲胺磷CATMD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