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1-009)

作品数:59 被引量:587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春华叶春宋祥甫魏伟伟赵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太湖
  • 18篇缓冲带
  • 11篇湖泊
  • 8篇植物
  • 8篇生态修复
  • 8篇湿地
  • 8篇湖滨带
  • 8篇沉水
  • 7篇生态系统
  • 7篇沉水植物
  • 6篇营养盐
  • 6篇污染
  • 5篇生态
  • 5篇水质
  • 5篇总磷
  • 5篇苦草
  • 4篇底泥
  • 4篇水体
  • 4篇群落
  • 4篇人工湿地

机构

  • 46篇中国环境科学...
  • 15篇上海市农业科...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东华大学
  • 7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常州大学
  • 6篇江苏省农业环...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青岛理工大学
  • 4篇辽宁石油化工...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林业科...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深圳市深港产...
  • 1篇广岛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9篇李春华
  • 38篇叶春
  • 11篇魏伟伟
  • 10篇宋祥甫
  • 9篇姜海
  • 8篇赵海燕
  • 7篇邹国燕
  • 6篇孔祥龙
  • 6篇吴昊
  • 6篇付子轼
  • 6篇刘福兴
  • 5篇付文凤
  • 5篇刘娅琴
  • 5篇陈桂发
  • 5篇吕美婷
  • 5篇雷昊
  • 4篇刘长娥
  • 4篇许士洪
  • 4篇王博
  • 4篇房娟娟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0篇环境工程技术...
  • 7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12篇2013
  • 1篇201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竺山湾缓冲带两种人工草林土壤反硝化作用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在太湖竺山湾缓冲带选取两种人工草林(杨树灌木混合林和纯杨树林),对其林床地表径流、林下土壤水和林下地下水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比较了土壤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人工草林林下土壤生化性质、w(有机碳)以及各形态氮质量分数在1 m深度内垂向剖面上的分布大致相同;(2)两种人工草林内地下水中的ρ(NO_3^--N)在1 a之内都没有明显升高趋势,显示反硝化作用在土壤水的入渗过程中有效削减了NO_3^--N,并阻止了其向地下水的迁移;(3)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水中ρ(NO_3^--N)在40 cm深度处出现峰值,同深度处的ρ(DO)(低至0.08 mg/L)、E_h(氧化还原电位,0~18 mV)也较低,说明40 cm深度附近可能发生了耦合的硝化-反硝化作用;(4)在垂直剖面上,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反硝化势和反硝化菌数均在40 cm深度附近出现峰值,虽然杨树灌木混合林土壤反硝化势[2.1 mg/(kg·h)]是纯杨树林[1.1 mg/(kg·h)]的2倍,但两种人工草林土壤中实际的反硝化速率受ρ(NO_3^--N)的限制,没有明显的差别.研究显示,两种人工草林土壤都在40 cm深度附近存在反硝化活跃带.
梁菊叶春李春华蔡绪贻
关键词:地下水反硝化
《浙江省湖库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解读被引量:6
2021年
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是提升湖库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湖库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开展河湖岸带空间的保护及生态修复,《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也明确将河湖缓冲带生态修复列为考核指标。浙江省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浙江省湖库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技术指南(试行)》(简称《指南》)的编制工作,《指南》从分析湖库特征及功能、湖滨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强度等对实现湖泊保护目标所需的缓冲空间的影响出发,提出湖库生态缓冲带范围划定的方法、分类型进行宽度划定和修复的生态技术模式,并推荐适用的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技术,为指导和规范浙江省不同类型湖库生态缓冲带修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李春华叶春刘福兴王俊力于海燕魏伟伟郑烨徐宜雪
关键词:缓冲带湖泊水库生态修复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分析沼液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对沼液样品预处理过程优化、提取剂与洗脱剂的筛选和检测色谱条件优化,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分析沼液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FQs)的检测方法。该方法选用Na2EDTA溶液作为提取剂,调节样品pH=4,漩涡混匀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选用6 m L甲醇为洗脱剂,浓缩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分析法(HPLC-FLD)检测,采用乙腈/0.01 mol·L^(-1)四丁基溴化铵作为流动相,外标法定量。4种FQs在0.002~5.0 m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0。样品在0.1、0.2、0.5、1.0、2.0、5.0 mg·L^(-1)6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在80.4%~105.7%,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0.01 mg·L^(-1)。应用该方法对南京地区分别以鸡粪、猪粪、牛粪为发酵原料的3个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沼液样品进行分析,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被检出,检测浓度为5~204μg·L^(-1),表明沼液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贺南南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罗朝晖赵海燕顾祖丽
关键词:喹诺酮类抗生素沼液
空间位置对非点源污染物入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在解析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流域单元与河网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空间位置对非点源污染物入湖能力的影响,用距离权重表示汇水区污染源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太湖竺山湾为例,利用Arc GIS软件建立了河网分析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流域单元划分和起始-目的地(OD)成本矩阵分析,最后确定了汇水区污染源到湖泊之间的距离成本,并用入湖系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汇水区污染物的入湖能力受到污染源空间位置(污染物迁移的路线距离)的影响;相同距离权重单元的分布受流域单元分布的影响;TN、TP的入湖系数与距离权重呈正相关。
王亚空叶春张大磊李春华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GIS网络分析
苦草不同生命阶段对水体、底泥中氮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沉水植物的生长发育、衰亡过程会对水体中氮循环产生一定影响。为了研究氮在水体-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构建了人工模拟的水体-底泥-沉水植物(苦草)系统,连续270 d测定了苦草整个生命周期内水体、底泥、苦草中总氮(TN)及各形态氮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苦草生长期的前90 d中,苦草生物量增长了近30倍,水体和底泥中的TN浓度都有所降低;90 d之后苦草陆续进入衰减期及腐解期,整个体系的TN浓度持续下降,在第180天时苦草组的水体及底泥TN浓度都小于空白组。至试验结束的第270天,苦草已经完全腐解,底泥中TN浓度比第180天下降了9.11%,但水体中的TN浓度与第90天时相当,是第180天的2.42倍。苦草组底泥及苦草中的NH+4-N和NO-3-N浓度在试验周期内变化较大,NH+4-N和NO-3-N在生长期由底泥迁移到苦草中,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随着苦草的逐渐衰亡腐解,NH+4-N和NO-3-N大量释放,一部分沉积在底泥中;而空白组NH+4-N和NO-3-N浓度在底泥及水体中波动不大。
叶斌吴蕾李春华张来甲魏伟伟
关键词:沉水植物底泥
湿地生态系统调控研究综述
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遍布各种各样的湿地类型,湿地面积也较大;不过很多湿地生态系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和恢复研究已成为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内外湿地生态系...
郭士林叶春李春华许士洪魏伟伟吕美婷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界定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自然滩地型湖滨带是湖滨带修复的基本参照类型.自然滩地型湖滨带的陆向辐射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湖泊最高水位线向陆域延伸一定范围的区域.陆向辐射带有水陆生态交错带的复杂性、过渡性,致使其宽度难以界定.为了探索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的界定方法,以太湖、长潭水库和下渚湖为例,基于对湖滨带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以湿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计算平方欧氏距离(SED),采用移动分割窗技术(MSWT),界定上述湖泊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并对影响宽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长潭水库、下渚湖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分别为15~19、19~31、17~21 m.对陆向辐射带宽度与土壤理化性质、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冗余分析表明,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与土壤营养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与湖滨带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显示:移动分割窗技术可用于界定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自然滩地型湖滨带陆向辐射带宽度的主要因素,陆向辐射带坡度通过影响土壤含水率,进而影响湿生草本植物分布,是自然滩地型陆向辐射带宽度的次要影响因素.
郑培儒尚晓叶春李春华郑向勇戴婉晴魏伟伟
关键词:湖滨带
基于水质标识指数的太湖竺山湾缓冲带湿地水质评价
12年5月-2013年6月对太湖竺山湾缓冲带典型湿地斑块的水体分季节进行了四次采样调查,并以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为基础,采用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对研究...
吕美婷叶春李春华魏伟伟王亚空高悝
关键词:湿地水质评价水质标识指数
6种柳树对富营养化灌溉污水的氮磷富集能力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利用3种人工富营养盐污水,持续灌溉6个柳树品种或杂种无性系的盆栽苗,比较研究柳树对氮磷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柳树对氮的吸附转移效果优于磷;氮磷复合处理总体上促进了氮磷在柳树盆栽苗体内的积累和向地上部分转移,处理2条件下最佳,而对磷转运系数的影响不显著;叶片中TN含量和氮富集量最高,根中TP含量和磷富集量最高;不同供试无性系间全株TN和TP含量、氮磷富集量,以及氮磷转运系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王红玲施士争黄瑞芳王瑞刚
关键词:柳树富集量
微生物抑制剂对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分解过程及水体碳、氮、磷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解微生物抑制剂对沉水植物衰亡分解以及水体碳、氮、磷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有无微生物抑制剂条件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分解过程,以及对水体与底泥碳、氮、磷的影响,并将有微生物抑制剂作为实验组,无微生物抑制剂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实验组沉水植物分解损失量是对照组的2.09倍。实验组释放的碳、氮、磷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81、1.42、1.11倍。实验组水体碳、氮、磷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而对照组水体碳、氮、磷达到最大值后,基本保持稳定。水体碳、氮、磷的最大值,实验组条件均大于对照组,微生物抑制剂对沉水植物的分解以及在沉水植物分解过程中,对水体营养物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沉水植物模拟实验时需考虑微生物对沉水植物分解的影响。
王博李法云范志平
关键词:沉水植物黑藻营养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