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1029)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7
相关作者:谢长生侯冬枝桂阳海谢长生谢长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脂质纳米粒
  • 5篇纳米粒
  • 5篇固体脂质纳米...
  • 3篇米非司酮
  • 3篇纳米
  • 3篇宫内
  • 3篇非司酮
  • 2篇药物
  • 2篇英文
  • 2篇热法
  • 2篇量热
  • 2篇量热法
  • 2篇纳米复合材料
  • 2篇节育
  • 2篇节育器
  • 2篇聚合物纳米复...
  • 2篇宫内节育器
  • 2篇复合材料
  • 2篇避孕
  • 2篇IUD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7篇谢长生
  • 4篇侯冬枝
  • 4篇桂阳海
  • 3篇谢长生
  • 2篇王焕新
  • 2篇夏先平
  • 2篇蔡水洲
  • 2篇平其能
  • 2篇徐甲强
  • 2篇张邦文
  • 2篇朱长虹
  • 2篇张勇
  • 2篇谢长生
  • 1篇李超
  • 1篇王辉虎
  • 1篇孙望强
  • 1篇王建军
  • 1篇杨志红
  • 1篇曾大文
  • 1篇胡军辉

传媒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材料导报
  • 2篇Journa...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电子元件与材...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5
  • 5篇200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稳定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英文)被引量:18
2005年
目的: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规避药物对体系的影响,本文选用4种表面活性剂制备了空白而具有良好物理稳定性的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方法:用激光散射粒度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LD)检测平均粒径、颗粒分布范围和Zeta电位,另外还进行了DSC热分析和颗粒形态的TEM观察。结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可以提高纳米粒的Zeta电位从而提高系统物理稳定性,但乳化率低;非离子乳化剂Pluronic F-68可以起到空间稳定的作用从而避免胶体系统中颗粒的聚结。结论:4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两种非离子乳化剂(Pluronic F-68和Tween80),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氧胆酸钠)以及卵磷脂]可以制备稳定6个月而不分层的纳米混悬液。
侯冬枝谢长生平其能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ZETA电位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8
2005年
用磁场控制碳包镍纳米颗粒在环氧树脂中的排列, 制备了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一维有序的纳米复合材料. 在添加质量分数为3%~10%的镍纳米颗粒时, 导电率提高了3个数量级, 介电常数增大了2~3倍. 对纳米颗粒的磁致排列进行了分子模拟, 结果表明, 偶极强相互作用是导致纳米粒子排列的主要原因, 排列过程经历了聚合、成链和粗化等阶段, 成链的时间尺度在秒数量级. 模拟结构与实验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张邦文谢长生胡军辉王辉虎桂阳海
关键词:金属纳米颗粒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磁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药脂比对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将堕胎药物米非司酮载入固体脂质纳米粒 (SLNs)中 ,研究药脂比对该体系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相同用量的 4种表面活性剂 ,对SLN体系的平均粒径、Zeta电和包封率进行了测定 ,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药物在载体中存在的晶型形态。结果 :当脂质质量不变 ,SLN系统的平均粒径随所载药物量增加而增加。在载药量为 5 0mg ,脂质质量为 1g时 ,包封率最高。同时 ,Zeta电位与胶体系统中游离药物量相关。DSC分析发现所有载药SLN试样均未出现米非司酮约 190℃熔点附近的吸热峰。结论 :载体所载模型药会影响系统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 ,即使在 2 5 0mg/ 1g(脂质 )的高载药量下 ,原本结晶性药物也是以无定形或者分子状态分散在SLN载体系统中的 ,目前尚未见到在如此高载药量下载体物理性状的相关报道。模型药米非司酮可以影响纳米系统的性能 ,另一方面 ,所加入药物的性能也被纳米尺度载体系统改变了。
侯冬枝谢长生朱长虹
关键词: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差示扫描量热法
IUD的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被引量:9
2005年
IUD 是育龄妇女使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从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IUD 在材质和形态上不断得到改进,避孕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副作用也在不断降低。未来的 IUD 应该是功能性更强的避孕药具。例如在 IUD中加入含有广谱抗菌性的无机抗菌剂银或锌离子,并设计成缓释系统,则 IUD 将具有安全、经济和长效抑菌的优点。重点展望了抗菌型 IUD。
杨志红谢长生
关键词:IUD避孕效果缓释系统育龄妇女避孕方法避孕药具
Zn纳米颗粒两步氧化制备针状纳米ZnO被引量:2
2005年
在乙醇溶剂中,以H2O2预氧化纳米锌粉为原料,在较低温度(600℃,1h)空气中氧化形成具有大比表面积的针状纳米ZnO。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制备产物进行相关表征。讨论了在第一步预氧化阶段双氧水、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加入对纳米ZnO形貌生长的影响。热分析曲线显示了经预氧化后的锌粉和原锌粉热氧化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说明第一步预处理影响了氧化壳层进而影响第二步热氧化阶段针状纳米ZnO的生长。
桂阳海谢长生王建军曾大文
关键词:预氧化热氧化
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性状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制备并考察了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结果表明,所得制品呈圆球状,粒径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LN中米非司酮主要以无定形结构为主;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在较高药脂比时,SLN分散系中的药物仍以高分散状态存在。
侯冬枝谢长生朱长虹
关键词:米非司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性状
气敏元件室温光激发气敏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研究了WO3掺杂的ZnO基气敏元件在紫外(UV)光激发下,对乙醇气体的室温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UV光照射下,各元件在室温下对体积分数为100×10–6的乙醇气体显示了很好的光敏、气敏性能,响应、恢复时间均在8s以内,其中以掺杂X(WO3)为1%的元件W(1)为最佳,从而实现了室温下的气敏测试。
桂阳海张勇王焕新徐甲强李超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钨气敏元件室温
Zn ^(2+) Release Performance in Simulated Uterine Solution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ZnO/LDPE Nanocomposites
2005年
Zinc oxide/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nano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for intrauterine devices. The change of Zn 2+ release rates of nanocomposites (doped with various mass fractions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between 5wt% and 65 wt%) for 264 days in a simulated uterine s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itial burst phases are followed by near zero-order release phases. SEM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45wt% ZnO/LDPE composite. Elements and phas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nanocomposite after incubation were also analyzed by EDX and XRD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crustation formation does not occur after incubation.
杨志红
关键词:表面特性宫内避孕器
微/纳米锌粉两步氧化法制备ZnO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在乙醇溶剂中以H2O2预氧化微/纳米锌粉,再在较高温度下热氧化的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ZnO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制备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根据PBR金属氧化理论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了微/纳米锌粉不同的氧化生长机制,并建立了微/纳米锌粉的晶体生长模型。
桂阳海谢长生张勇徐甲强王焕新
关键词:氧化锌晶体生长
Observing Intratissuelar Distribution of Polysorbate 80 Coated Nanoparticles in Brain with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2005年
The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AEM) was employed to observe the intratissuelar distribution of polysorbate 80 coated nanoparticles in brain with copper chlorophyll (CC), and a safe and cheap pigment was used as a marker. AEM analyses show that some nanoparticles are located at the wall of the microvasculum in brain, while others are distributed around the microvasculum in brain. These results may support that T-80 coated nanoparticles cross the BBB through mechanisms of endocytosis or transcytosis.
孙望强杨祥良
关键词:血脑屏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