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k02-G1-1)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井金学杨敏娜王美南李振岐徐智斌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藏农牧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5篇锈病
  • 5篇条锈病
  • 5篇抗条锈
  • 4篇小麦
  • 4篇小麦条锈病
  • 4篇抗病
  • 4篇抗病基因
  • 4篇基因
  • 3篇抗条锈病
  • 3篇抗条锈病基因
  • 2篇易位
  • 2篇易位系
  • 2篇小麦-柔软滨...
  • 2篇小麦品种
  • 2篇抗条锈性
  • 2篇分子作图
  • 1篇小偃6号
  • 1篇SSR标记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藏农牧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井金学
  • 4篇杨敏娜
  • 3篇徐智斌
  • 3篇李振岐
  • 3篇王美南
  • 2篇彭岳林
  • 1篇商鸿生
  • 1篇贺苗苗
  • 1篇姚强
  • 1篇王殿波
  • 1篇宋建荣
  • 1篇蒙祖庆
  • 1篇姚秋燕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遗传研究
2009年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方法]以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M853-4、M8657-1、M8657-4及M853-1为材料,用中国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条中30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4和水源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其抗条锈性进行评价,进而对2个易位系M853-2和M8657-1的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5个易位系的抗病谱存在明显差异,初步推测5个易位系所包含的抗条锈基因不尽相同;M853-2对条锈菌系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M8657-1对条锈菌CY31的抗条锈性由2对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条锈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所控制,可将其作为重要抗源在抗锈育种中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杨敏娜彭岳林姚强贺苗苗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小麦品种中梁22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被引量:25
2008年
对中梁22/铭贤169杂交F2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及中国春单体系抗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发现,中梁22携带1个显性(暂命名YrZhong22)和1个隐性抗病基因,前者位于5B染色体。由中梁22×铭贤169的F2群体构建抗病、感病池,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建立了与YrZhong22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Xwmc289、Xwmc810、Xgdm116和Xbarc232,并将YrZhong22定位于小麦5BL染色体。YrZhong22与相邻微卫星位点Xwmc810和Xgdm116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cM和4.4cM。系谱分析及分子标记分析表明,YrZhong22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
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宋建荣井金学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作图
小麦品种中梁88375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中梁88375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4/S394//咸农4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系,对小麦三锈免疫。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建立与其连锁的微卫星标记,以利于抗源筛选和培育持久抗病新品种。【方法】将中梁88375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号对其进行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选用普通小麦的32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梁88375及铭贤169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中梁88375对多个条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CY31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把该基因暂命名为Yr88375。建立了与Yr88375连锁的6个微卫星标记Xgwm335、Xwmc289、Xwmc810、Xgdm116、Xbarc59与Xwmc783,并将Yr88375定位于小麦5BL。距离Yr88375最近的两个微卫星位点是Xgdm116、Xwmc810,遗传距离分别是3.1cM和3.9cM,最远的标记Xwmc783与Yr88375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3.5cM。【结论】系谱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Yr88375很有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E.intermedium)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宋建荣井金学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作图
小偃6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目的小偃6号是20世纪70年代末利用长穗偃麦草基因育成的著名品种,具有高温抗条锈性,研究其抗条锈遗传规律,对揭示其抗病机制和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常温[(10±1)℃~(16±1)℃]下,以小偃6号和铭贤169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遗传规律,利用中国春单体对抗条锈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利用SSR对抗条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测定所用菌种为Cy28和Cy29-mut3。结果小偃6号对CY28、CY29 mut-3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该抗条锈基因定位在4B染色体上。用4B上的11对SSR引物对该抗条锈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找到了一个与小偃6号抗条锈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 107,这个标记位于4B染色体的长臂上,连锁分析表明其遗传距离为7.08cM。结论经典遗传学分析、单体分析、分子标记研究均支持将小偃6号的常温抗条锈基因定位于4BL上,这为进一步研究其高温抗病遗传和高温诱导抗病基因的调控表达奠定基础。
井金学徐智斌王殿波王美南姚秋燕商鸿生李振岐
关键词:小偃6号条锈病SSR标记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方法]用中国小麦条锈菌CYR29、CYR30、CYR31、CYR32、Su11-4及Su11-11共6个生理小种对易位系M8657-4的苗期抗条锈性进行评价;采用常规杂交法对M8657-4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易位系M8657-4对中国小麦条锈菌具有良好的抗性;M8657-4对菌系CYR29和Su11-4的抗锈性由2对核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CYR31的抗锈性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病性,M8657-4做母本时由2对基因(互补作用)控制,M8657-4做父本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结论]易位系M8657-4的抗条锈性由主效基因控制,可将其作为优良种质加以开发利用。
杨敏娜彭岳林蒙祖庆井金学
关键词: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小麦条锈病抗病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