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Z111100074211003)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郝春博刘会娟马敏刘锐平曲久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究院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水源
  • 4篇水源切换
  • 4篇黄水
  • 2篇有机物
  • 2篇源水
  • 2篇水管
  • 2篇水源水
  • 2篇水源水质
  • 2篇水质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2篇混凝
  • 2篇给水
  • 2篇给水管
  • 2篇给水管网
  • 2篇供水
  • 2篇供水区
  • 2篇供水区域
  • 2篇管网
  • 1篇丹江口水库

机构

  • 5篇北京市自来水...
  • 3篇北京市自来水...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2篇曲久辉
  • 2篇刘锐平
  • 2篇马敏
  • 2篇郝春博
  • 2篇刘会娟
  • 1篇杨琦
  • 1篇尚海涛
  • 1篇曹新垲

传媒

  • 3篇给水排水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源切换条件下管网发生“黄水”的预测与控制措施
水源切换是导致水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北方某市大规模切换水源条件下的管网'黄水'控制技术,初步结论如下:(1)水源切换条件下易于发生'黄水'的管网为原通地下水的管网,该部分管网管垢特征为:管垢较薄...
李玉仙顾军农王敏
关键词:水源切换铁还原菌
文献传递
给水管网对黄河水源水质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考察北方某市水源切换为黄河水源后管网的适应性等问题,采集了当地3处典型供水区域管段搭建管网模拟系统进行水源切换试验。地下水厂供水区域、地表水厂管网前端、地表水厂管网末梢等3处管段试验结果表明,历史水源水质、管道在供水管网中所处位置共同影响着管道中的溶解氧和消毒剂浓度,继而影响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地表水条件下形成的管垢相对较稳定,而地下水条件下所形成的管垢稳定性相对较差;同为地表水条件下的管垢,与处于供水管网末端的管段相比,处于前端的管段更为稳定。切换为黄河水源后,3处管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水",地表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短,地下水区域管段适应期较长。
林爱武李玉仙张磊曹新垲
关键词:水源切换管网黄水适应期
地下水供水区域水源切换腐蚀产物释放控制技术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应对水源切换后突发"黄水"的风险,提出对地下水供水区域管段,采用增加消毒剂用量和溶解氧浓度的方式来控制管垢稳定性的技术措施。试验管道中水流状态为白天循环运行,夜晚静止。结果表明,白天循环运行时,未养护管段切换为黄河水源后,出水总铁和浊度在运行15 d之后降至水质标准的规定限值;养护后管段切换水源后,运行5 d后出水总铁<0.3 mg/L,浊度<1 NTU。但隔夜浸泡后的出水仍然出现浊度、总铁较大幅度升高的现象,水源切换期间应加大管网末梢用户用水量,促进管网水的更新速率。地下水供水区域管段提前养护2个月,也只能减小"黄水"的程度,并不能杜绝"黄水"现象的发生。因此黄河水仍需与其他源水调配使用,控制拉森指数,以降低水源切换时突发"黄水"的风险。
李玉仙顾军农王敏林爱武
关键词:水源切换
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池微生物风险评估被引量:9
2014年
针对给水厂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能产生的微生物泄漏问题,采用异养菌平板计数法对活性炭表面异养菌及总大肠菌群进行了检测,发现活性炭池中存在大量异养菌。对水源水、活性炭进出水和活性炭进行了常见的10种致病菌、3种病毒以及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的检测,除了在活性炭表面检测到粪肠球菌外,其他样品中均未检出病原体。为进一步确定活性炭表面微生物的种类,利用16SrDNA克隆文库技术对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分析。在活性炭表面共检测到Hyphomicrobiumsp.SLG5B-19(生丝微菌)、Polaromonas sp.BAC41和Polaromonas sp.BAC163(丛毛单胞菌)、Sterolibacteriumsp.TKU1(红环菌)、Acetobacteraceae bacterium MP03(醋杆菌)、Asticcacaulis excentricus(离中不粘柄菌)和Bacterium Ellin331。由于活性炭池是净水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活性炭表面生长的微生物,尤其是病原微生物会大大增加饮用水的微生物健康风险,必须采用高效的后续消毒手段才能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王敏尚海涛顾军农刘永康郝春博
关键词:活性炭微生物种群
给水管网不同供水区域管垢的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不同水源所形成的管网管垢特征不同,因此水源切换时发生"黄水"的风险也不相同。研究了不同供水区域的管垢特征,以进一步分析"黄水"发生的影响因素。地表水厂管网前端管-Y、地表水厂管网末梢管-X管垢相对较为丰富,且多为瘤状垢或瘤状垢连生形成整体连续厚腐蚀层;地下水厂管-H管垢相对较少,且表面薄腐蚀垢层厚几毫米或者不足1 mm。3处管垢的成分各有差异,3个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都较高。在管-X样品和管-Y样品中,并没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菌种,菌种在文库中的分布较为平均,而在管-H样品中存在一定的优势菌种。在管-Y和管-H样品中检测到与管网腐蚀产物释放相关的微生物种类。
王敏马敏曹楠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给水管网水源切换
基于黄河水源水质的净水技术选择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明确北京市规划备用水源之一黄河水源水质特点及北京市现有水处理工艺对黄河水质的适应性,对郑州黄河水源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分析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全部指标,此外还检测了对消毒副产物有较大影响的溴离子以及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通过检测发现黄河原水臭和味较重、拉森指数和溴离子水平较高、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集中在900~3 500,根据上述水质特点对适应黄河水源的净水工艺进行了筛选,推荐工艺为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由于溴离子检测平均值为111μg/L,采用预臭氧化或臭氧—活性炭技术控制分子质量大于3 000的有机物或臭味物质时,需要优化臭氧化工艺以减少溴酸盐的生成。采用氯消毒时应考虑原水中较高的氨氮和pH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王敏顾军农刘永康李玉仙张磊
关键词:臭味溴化物
厌氧污泥降解萘动力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为对工业废水中的萘进行高效的生物处理,采集某石油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的厌氧活性污泥,以萘和萘与乳酸钠为电子供体进行驯化培养.当一个驯化周期中萘去除率达到90%以上时,研究间歇反应条件下分别以萘和萘与乳酸钠为电子供体时的降解动力学,并提取去除率高的污泥中微生物总DNA,构建16S rD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以单一萘为电子供体时萘的降解率远远小于萘与乳酸钠共代谢时的降解率;两种驯化模式下萘浓度与时间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3.5×10-3h-1和16×10-3h-1.萘与乳酸钠共代谢污泥中细菌类群主要为Deltaproteobacteria、Thermotogae、Bacteroidetes、Chloroflexi和Unclassified bacteria,其中Deltaproteobacteria类细菌占主导地位.在成熟的厌氧活性污泥中Desulfobulbus sp.所占比例为24.2%;Kosmotoga占21.0%.此外,反应器中还存在Smithella、Syntrophobacter、Levilinea等细菌.对厌氧活性污泥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优化反应条件,从而提高污泥中萘的去除率.
曹新垲杨琦郝春博
关键词:厌氧污泥降解动力学克隆文库系统发育分析
预氯化对铝盐混凝铜绿微囊藻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和残余铝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研究了预氯化过程中藻胞内代谢物释放及铝盐混凝除藻过程中残留铝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氯投量对胞内物质释放量和释放有机物特征有重要影响.与未投加氯的对照体系相比,在较低氯投量时(1-2 mg·L^-1),水中有机物浓度升高26%-31%,UV254值升高46%-49%,且有机物主要为中等分子量(2191、2830和3168 Da)和高芳香度的有机物.增大氯投量至3-4 mg·L^-1,水中有机物浓度和UV254值有所下降;就不同分子量有机物而言,大分子量有机物(16304 Da)浓度升高而中等分子量有机物(2830、3168和6163 Da)浓度下降,且出现少量小分子量有机物(180 Da).分子量较大或芳香度较高的溶解性有机物在铝盐混凝中可被优先去除.释放到水中的蛋白质能与铝盐形成可溶性蛋白质-混凝剂复合物,从而导致出水铝浓度升高,但增大铝投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残留铝浓度.
马敏刘锐平刘会娟曲久辉刘永康林爱武
关键词:预氯化铜绿微囊藻溶解性有机物残余铝
丹江口水库与密云水库水质对比及对现行工艺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市将面临多水源供水的局面,为了保障多水源供水条件下的饮用水质安全,在对比丹江口水库和密云水库水源水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外调水源对现行水厂工艺的影响:两水库原水疏水性物质不多,因此氯消毒副产物对水质安全威胁相对较小;丹江口水源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较高,可以通过混凝沉淀去除,特别是如果增加预臭氧氧化单元,则对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因此丹江口水源进京后,现行水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能够满足出水对有机物的要求;但由于南水北调水源的pH较高、浊度较低,来水后需试验确定合适的混凝药剂和投加量,当选择铝盐混凝剂时还需要检测沉淀出水的余铝浓度。
孙福强顾军农赵顺萍李玉仙
关键词:南水北调
高藻水中新生态三价铁混凝行为及其对絮体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阐释新生态三价铁活性高的机制从而提出混凝剂的连续投加方式对混凝除藻效果的促进作用。与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相比,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初期絮体粒径较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后者絮体粒径将明显大于前者。Mn(VII)投量为1.7μmol/L时,混凝进行到720 s之前高锰酸钾-亚铁混凝过程中絮体粒径均低于200μm,反应进行到990s时絮体粒径稳步增大到239μm。形成对比的是,高锰酸钾-铁混凝过程进行到720 s和990 s时絮体粒径分别为198μm和204μm。在混凝过程中,亚铁逐步转化生成新生态三价铁,相当于向系统中持续投加混凝剂。在混凝剂总量相同(197.4μmol/L)的情况下,分次连续投加Fe(III)比一次性投加Fe(III)所生成的絮体粒径要大32%。
马敏刘锐平刘会娟曲久辉顾军农胡欣柱孔祥虎
关键词:混凝铜绿微囊藻高锰酸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