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XJC820001)
-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4
- 相关作者:易军蒋鸣湄更多>>
- 相关机构:北方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广西民族大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论水权习惯被引量:4
- 2013年
- 水权习惯属于物权或私权习惯,对于调整农村地区水的利用、流转等基本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其存在于山泉、河沟、静态水环境及地下水系统等相对独立的水环境系统之中。在水之利用方面有饮水权、灌溉水权、储水权、引水权、汲水权、排水权、河岸权和水利权等诸多内容。总体上,农村水权习惯大部分与国家法律相协调,其构成了国家水事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形成水权二元法律制度安排。水权习惯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和法律价值。只有认识到传统水权的价值并使其与水法律制度相互调适起来,才能更好实现两者的"双重合法化"。
- 易军
- 关键词:法治化
- 滇东坝村习惯林权初探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坝村的林业及其林权秩序的调控,给出了习惯林权的含义;阐述了荒山习惯林权、行道树林权与防护林权、果林权等习惯林权的主要内容;论证了习惯林权的法律激励与法律确认,认为习惯林权缺乏国家承认,需要通过国家的登记与确权之后才具有合法性,进而形成一种习惯林权的双重制度化。
- 易军
- 关键词:自然环境国家法律
- 农村林业习惯法探析——以滇东坝村为例
- 2011年
- 农村的林权秩序主要由习惯法调控,林业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有山林习惯法、行道树林习惯法、果林习惯法、特种树习惯法和集体林权等。这些实体规范是习惯法第一规范。林权的惩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属于习惯法第二层次的规范。坝村的林业环境主要归功于习惯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坝村林业习惯将与官方法律融合,从而受到官方法的制约。
- 易军
- 关键词:自然环境国家法律
- 另一种“法的正义”——民间报应正义的法理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诅咒现象,我们发现内藏在纠纷中而独立于利益之外的报应系统,称之为民间报应正义。民间报应正义既是一种社会观念,又是一种隐性的社会秩序。它主要包括善的报应和恶的报应,这些因素既是报应正义诱因,又是报应正义的主要类型。民间报应正义与法律报应正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分属不同的秩序系统。法治应对民间报应正义高度重视,辩证对待。
- 易军
- 关键词:善恶报应法治
- 家族化村落中的权力网络与权力控制——以纠纷解决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家族化的村落中,家族是村落秩序中的核心结构。通过与他姓家庭联姻以及家族之间相互建立姻亲关系,形成一个以血缘、亲缘为主的家族权力网络。家族对村落的权力支配在纠纷解决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平时难以显现的权力在纠纷中以策略化的方式实现控制。可以说,家族与村落秩序之间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家族建构了村落秩序之同时,又实现了村落社会的家族治理。
- 易军
- 关键词:家族纠纷
- 法治在少数民族村落实践的样式——以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为材料被引量:1
- 2010年
- 《马背上的法庭》展示了在一个浓厚的地方性情景中的法律实践方式,即通过法官取得地方情景和国家背景的双重合法性,并通过符号的操作把法律转换性适用于摩梭社会。这其中,体现了现实主义与学院派在乡土的法律实践的分裂,并证明了学院派操作方式的僵化。通过老冯的法律实践,国家法治在地方性情景中的实现应当是多样态的,而且属于实质法治和地方化法治的形式。
- 易军
- 关键词:《马背上的法庭》法治实践
- 论赶集交易习惯
- 2011年
- 通过个案观察和亲自参与的体验,作为他者的"我"对赶集的交易习惯法进行"书写"和叙事,揭示出内藏于特定空间内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通过交易习惯形成的互惠,实现农村经济秩序的内在整合。交易对象在此就是一种秩序的象征和互惠的符号,农村的交易习惯就是在赶集交易中生成和运作的。
- 易军
- 关键词:互惠秩序
- 谚语中的法文化——民间法的视野被引量:5
- 2011年
- 谚语是不成文的知识表达方式,内含着无比丰富的传统文化。传统法律文化在谚语中也有所表现。通过汉族谚语的分析发现,民间法在谚语中通过口耳相传一直运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反映了人们的法理念、认知以及对国家法律的态度。无疑,谚语在法治建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 易军
- 关键词:谚语法文化民间法
- 传统族群知识利益流失轨迹分析——兼论搭建传统知识利益协调机制之正当性被引量:2
- 2012年
- 原生态下传统族群因知识利益在个体协作中得到互有回报的分享而积淀为共同文化利益。随着经济环境与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政策制度的变迁,使围绕东巴纸造纸术等传统知识所展开的社会关系呈现出利益分配不均衡的局面,传统族群知识权益受到剥削。因此,法律应搭建新的传统族群能够享有的知识利益保障与回馈体系。
- 蒋鸣湄
- 关键词:传统知识社会关系
- 面子与纠纷解决——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面子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它一方面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评价获得。面子具有权力支配、评价期待和社会控制的功能。由于面子文化的影响,纠纷的发生及其解决都渗透着面子的因素,作为参考变量其介入到纠纷解决过程之始终。反过来,纠纷解决又影响并可能改变面子。正因面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它事实上构成了一种独立于显秩序之外的隐秩序,并内藏着高度伦理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 易军
- 关键词:面子纠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