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

作品数:68 被引量:400H指数:10
相关作者:宋有良潘晓龙王谦周东升丛林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技术进步专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药物
  • 16篇耐药
  • 15篇菌药
  • 15篇抗菌
  • 15篇抗菌药
  • 15篇抗菌药物
  • 14篇耐药性
  • 13篇细菌
  • 12篇耐药性监测
  • 11篇细菌耐药
  • 11篇细菌耐药性
  • 11篇细菌耐药性监...
  • 7篇手术
  • 6篇细胞
  • 6篇多重耐药
  • 5篇药敏
  • 4篇血流感染
  • 4篇药敏试验
  • 4篇直肠
  • 4篇清洁手术

机构

  • 18篇安徽医科大学...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省铜陵市...
  • 7篇安徽省立医院
  • 6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铜陵市第四人...
  • 5篇铜陵市中医医...
  • 5篇铜陵市第二人...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铜陵县人民医...
  • 3篇皖南医学院
  • 3篇皖南医学院弋...
  • 3篇铜陵市人民医...
  • 3篇安徽省铜陵市...
  • 3篇安徽省铜陵县...
  • 3篇铜陵有色职工...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安徽省铜陵市...
  • 2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作者

  • 13篇宋有良
  • 10篇潘晓龙
  • 9篇王谦
  • 8篇周东升
  • 7篇丛林
  • 6篇余跃
  • 5篇查翔远
  • 5篇方慧琴
  • 5篇袁静
  • 5篇王巧民
  • 4篇沈智勇
  • 4篇付娟娟
  • 4篇何义富
  • 4篇胡冰
  • 4篇胡晓春
  • 4篇黄康
  • 4篇季楚舒
  • 3篇叶山东
  • 3篇姜玲
  • 3篇牛朝诗

传媒

  • 9篇中国感染与化...
  • 8篇安徽医药
  • 5篇安徽医学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20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7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和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和直肠感觉特征。方法: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44例FC患者的肛门直肠静息压、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窘迫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指标,并与14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FC患者肛门静息压、最大缩榨压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F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窘迫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模拟排便时,FC组31.82%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可能与FC发病相关。
余跃宋继中黄康姜道亮高显奎王巧民
关键词:便秘肛门直肠测压直肠感觉
干预前后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兰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的要求,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我院三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
徐文科汪魏平汪琳王婷婷汪平君
关键词:干预清洁手术抗菌药物
文献传递
老年血流感染患者107例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微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所有年龄≥65岁且确诊为BSI住院患者的临床及血培养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分离病原菌107株(剔除重复菌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患者占57.9%(62/107),医院获得性感染患者占42.1%(45/107);社区获得性BSI分离细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7%,医院获得性BSI中革兰阳性菌占55.5%。老年男性继发于呼吸系统感染者多于老年女性(P<0.001),老年女性继发于泌尿系统感染者多于老年男性(P<0.001)。分离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59株,占55.1%,革兰阳性菌45株,占42.1%,真菌3株,占2.8%。检出率居前6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0.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6%)、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10.3%)、肺炎克雷伯菌(6.5%)、肠球菌属(6.5%)、不动杆菌属(4.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51.5%和28.6%;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0%以下,对碳青霉烯类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仅对替加环素尚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4.3%~28.6%。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各自菌种的36.4%和72.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结论老年患者BSI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应重视性别、原发感染部位等因素对老年患者BSI的影响。
查翔远宋有良金正胜沈智勇王谦胡晓春
关键词:血流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多重耐药菌
携带部分腓骨长肌腱的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复合皮瓣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小腿下段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探讨以携带部分腓骨长肌腱的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复合皮瓣,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小腿下段难治性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在前期临床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修复跟后、小腿下段及踝周难治性深度组织缺损的基础上,改进为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及腓骨长肌腱复合皮瓣,用于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小腿下段难治性组织缺损.结果 2006年以来应用携带部分腓骨长肌腱的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复合皮瓣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小腿下段难治性组织缺损6例,设计应用复合皮瓣最大达5 cm×5cm,携带腓骨长肌腱最长达5 cm.术后除1例供区移植皮片与皮瓣蒂部交界处部分表皮糜烂延迟愈合外,其余病例复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腓骨肌腱鞘筋膜及腓骨长肌腱复合皮瓣血供可靠,就近取材,手术简便,供区损伤少,是I临床修复伴有跟腱缺损的小腿下段中小面积难治性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朱飞宁金龙李小静张林左宗宝
关键词:复合皮瓣跟腱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联合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裸鼠肢体缺血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结合外周血内皮租细胞(EPCs)移植治疗裸鼠肢体缺血,探讨其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方法建立裸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对照组、EPCs移植组、SDF-1组、SDF-1联合EPCs移植组及SDF-1联合AMD3100处理后的EPCs移植组,移植第3、7天检测后肢腓肠肌CD34+VEGFR+细胞数,第28天检测缺血区新生咀管密度。结果干多植第3天对照组、EPCs组、SDF-1组、SDF-1+EPCs组、SDF-1+AMD3100 EPCs组双刚性细胞数分刖为0.00±0.00个/HP、5.30±0.65个/HP、0.00±0.00个/HP、10.31±0.63个/HP及1.86±0.17个/HP;第7天分别为0.00±0.00个/HP、7.05±0.18个/HP、0.00±0.00个/HP、11.81±0.53个/HP及2.83±0.48个/HP,第28天新生毛细血管数分别为3.00±0.13个/HP、6.15±0.04个/HP、6.20±0.10个/HP、10.65±0.08个/HP、6.21±0.08个/HP.SDF-1叮增加缺血区CD34+VEGFR+细胞浸润数量(P〈0.05),提高新生血管数量(P〈0.05),SDF-1联合外周血EPCs可进一步提高新生血管数垃(P〈0.05)。结论SDF-1能够促进EPCs归巢,增强血管彤成能力,促进血管新生;AMD3100能够阻断SDF-1的诱导迁移效应。
葛新宝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方征东孙小杰
关键词:细胞因子类四肢缺血
双能X线吸收法体脂分析在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调查合肥地区汉族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MONW)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双能X线吸收法(DXA)体脂分析对MONW的诊断切点。方法 入选体重指数(BMI)介于18.5~23.9 kg/m2的合肥地区成人660名,测定其血压、腰围、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DXA检测体脂含量(%BF),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BF对MONW的诊断价值;MONW的诊断根据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确定;疾病危险度分析用logistic回归(OR值)。结果 (1)BMI〈24 kg/m2的研究人群,男性MONW检出率为11.41%(46/403), 女性MONW检出率为16.34%(42/257)(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MONW的发生与腰围(OR=2.35, P〈0.01)、%BF(全身, OR=3.65,P〈0.01)、%BF(腹部, OR=26.07, P〈0.01)、hsCRP(OR=2.09, P=0.011)、甘油三酯(OR=5.92, 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65, P=0.009)相关;女性MONW 的发生与腰围(OR=1.32, P=0.045)、%BF(全身, OR=1.73, P〈0.01)、%BF(腹部, OR=8.43, P〈0.01)、hsCRP(OR=2.15, P=0.039)、甘油三酯(OR=9.12, 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64, P=0.005)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020, P〈0.01)相关。(3)根据ROC曲线将%BF≥25%(男)和%BF≥35%(女)者作为MONW诊断切点。结论 成人汉族人群中MONW比较常见,MONW的发生与腰围、血脂、hsCRP及%BF相关,男性体脂含量≥25%和女性体脂含量≥35%可分别作为诊断MONW的参考切点,DXA法体脂分析对MONW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陈超叶山东邢学农任安陈若平陈燕荆春艳
关键词:肥胖症双能X线吸收法体脂含量
侵袭性曲霉菌病13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3例确诊的I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PA患者中存在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者占69.2%(9/13);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黄痰(13/13)、高热(11/13)、胸闷或呼吸困难(7/13)和咯血(2/13)等;92.3%(12/13)患者有高白细胞血症,WBC大多为(1530)×10^9;10例G试验检测的患者中有9例出现阳性;影像学检查:肺内多发空洞及"空气新月征"9例(69.2%),"晕轮征"2例(15.4%),支气管炎表现6例(46.2%),胸腔积液3例(23.1%),颅内播散病灶1例;气管镜检查以粘膜水肿、脓痰、管腔坏死物为主;9例患者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占69.2%),所有患者病理检查均见曲霉菌丝。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4例好转出院,9例恶化放弃治疗或死亡。结论 IPA是临床严峻挑战;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特征,及时的气管镜、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IPA确诊。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曲霉病。
张永胡俊锋徐亮李峰李杰陈余清
关键词:曲霉菌病回顾性分析
FISH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检测体外受精-移植后胎儿与葡萄胎共同妊娠1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胎儿和葡萄胎共同妊娠病例的诊断方法。方法结合超声、临床检查、病理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诊断1例体外受精-移植后胎儿和葡萄胎共同妊娠的病例,并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孕妇因阴道流血较多而行钳刮术终止妊娠。刮出物送病理和遗传学分析,病理结果符合葡萄胎的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的结果相符,均显示胎儿和葡萄胎的染色体均为二倍体,结合病理结果、超声显示和血HCG水平,诊断为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结论葡萄胎是一种少见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检测胎儿是否整倍体,并结合临床特点等决定临床治疗方案。FISH技术所需时间短,便于临床及时诊治。
付娟娟丛林袁静叶四云方慧琴
关键词:原位杂交葡萄胎核型分析
人VEGF165基因转染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人外周血EPCs。实验分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pcDNA3.1空质粒转染组,空白对照组。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噻唑蓝(MTT)检测它们对EPCs增殖的影响。结果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脂质体介导pcDNA3.1-hVEGF165质粒转染组EPCs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和NO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VEGF质粒转染对EP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人外周血EPCs可以成功转染hVEGF165基因,同时能表达一定浓度的VEGF蛋白,并可促进NO的分泌,而对EPCs的活性无明显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VEGF165基因和EPCs结合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赵亲明胡何节邓福生王晓天孙小杰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基因转染
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IBS-C患者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疗程5次,应用症状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肠道总体症状,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排便形状异常、排便过程异常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12.31±2.01)分vs(19.16±2.17)分、(2.95_+0.57)分vs(5.04±1.04)分、(2.64±0.92)分vs(4.25±1.09)分、(3.66±1.09)分VS(5.10±0.57)分、(3.06±1.08)分vs(4.77±0.95)分,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腹痛/腹部不适症状的改善最为明显。IBS—C患者的SAS积分、SDS积分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9.53±6.39)分VS(44.43±7.89)分,P〈0.05;(40.70+8.38)分VS(46.46±8.74)分,均P〈0.05]。sF-36得分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5个维度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4.16±21.25)分VS(57.0±39.40)分、(86.21±13.54)分VS(75.54±20.96)分、(75.16±13.42)分VS(64.66±20.54)分、(78.87±28.36)分V8(57.76±46.26)分、(81.60±16.08)分VS(71.20±22.04)分,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IBS-C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余跃蒋楠黄康薛丹陈凤琴袁莉莉王巧民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生物反馈焦虑抑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