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TY013)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惠杰方千华郭学松赵明元辛松和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体育
  • 3篇体育发展
  • 3篇华侨
  • 2篇运动员
  • 2篇体育管理
  • 2篇华侨华人
  • 2篇华人
  • 2篇归化
  • 1篇动员
  • 1篇中国民俗
  • 1篇中国体育
  • 1篇中国体育发展
  • 1篇中国运动员
  • 1篇体育旅游
  • 1篇体育人才
  • 1篇体育实践
  • 1篇体育史
  • 1篇体育文化
  • 1篇体育研究
  • 1篇侨乡

机构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郭惠杰
  • 2篇方千华
  • 2篇郭学松
  • 1篇宋强
  • 1篇王润斌
  • 1篇黄衍存
  • 1篇向军
  • 1篇廖志锦
  • 1篇刘小明
  • 1篇辛松和
  • 1篇王占坤
  • 1篇赵明元

传媒

  • 3篇体育科学研究
  • 2篇体育文化导刊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华侨华人历史...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归侨竞技体育人才群体研究(1949—1966年)
2016年
论文选取1949-1966年间的归侨体育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群体的形成原因、群体的基本特征、主要贡献,力图呈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力量、侨务政策、社会经济变迁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归侨竞技体育人才所承载的特定历史使命、归侨竞技体育人才群体面对社会转型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体育人才与中国发展之关系。归侨体育人才群体的形成,主要缘于国家动员形成的巨大拉动力量、东南亚局势动荡促成的外在推动力量,以及国家认同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群体的规模与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回归时间峰值化、空间特征区域化、回归通道社团化、来源构成多源化等特征;群体的贡献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扮演的多重角色:首先,筚路蓝缕,成为推动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特殊海外力量;其次,言传身教,成为指引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幕后英雄;最后,在"文革"中,他们开始跨国流动,走向更为广袤的空间,推动了竞技体育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
郭惠杰
关键词:归侨体育史竞技体育体育人才体育发展
海外华侨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被引量:4
2019年
近代的华侨群体,作为一股特殊的海外力量,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除旧布新、连接内外的特殊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海外华侨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近代海外华侨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推动中外体育文化交流与互鉴、参与地方体育公共领域管理与治理、提升国家体育形象、引介现代体育理论知识与理念、组织各类华侨体育社团与竞赛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贡献。历史之中往往蕴含着走向未来的答案。新时期,在'文化走出去''体育强国'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多重叠加的时代背景中,新一代华侨华人在跨文化体育交流互鉴与传承传播、促进跨国体育经济合作、吸引优秀海外体育专业人才回流等多维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使命。
郭惠杰方千华郭学松
关键词:近代体育海外华侨跨国流动历史价值
闽粤侨乡体育公益慈善的地方实践与动力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闽粤侨乡体育公益慈善现象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捐建公共体育场地场馆,扶持体育社团组织,设立华侨专项体育基金,倡导与弘扬现代体育理念,活跃与丰富侨乡体育娱乐生活,传承与传播体育公益慈善文化,从物质、制度及思想层面逐步渗透,有力地推动闽粤侨乡地区体育现代化进程。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民间自下而上的动员与互惠期望构成了其发展的动力机制。
郭惠杰
关键词:体育管理闽粤侨乡
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供给优化分析——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被引量:5
2017年
在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凸显、教学质量下滑、资源分配不均、与社会体育融合不畅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提出应通过优化"课程资源"供给,优化"人才资源"供给,探索"有偿体育服务"供给,优化"理论知识"供给,建立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制度"供给,突出"信息"供给来促进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良性发展。
廖志锦郭惠杰
民国时期集美学校体育实践活动及其特色评析
2017年
受陈嘉庚爱国思想以及陈嘉庚"三育并重"教育思想影响,民国时期集美学校的学校体育成绩卓越,并引领时代发展。集美学校通过建立体育组织机构、选聘体育教师、开设体育课、兴建体育设施、严格课外体育活动、发展体育竞技、成立体育研究会等一系列特色体育实践活动,使集美学校从"强迫体育"向"自觉体育"的特色发展,并形成了优良的体育传统。民国时期集美学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诚毅精神与体育育人理念相结合,革故鼎新,将中西体育发展相结合,注重体育制度建设,培养一大批杰出体育人才,为近现代中国体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集美学校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而且对今天的学校体育改革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宋强郭慧杰
关键词:民国时期体育实践
中国民俗体育研究进展述评(1997—2014)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解民俗体育研究的现状和探寻其未来走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俗体育研究的视角、问题、理论和方法进行述评。结果表明:民俗体育研究主要运用研究尺度、研究路径和理论工具三类视角;民俗体育研究集中在民俗体育概念、现状调查和功能与价值等问题;民俗体育研究主要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和民俗学理论;民俗体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处在研究方式和具体技术层面。提出民俗体育要加强其学理和推进民俗体育的现代转型等研究发展趋势。
向军郭惠杰刘小明方千华
关键词:民俗体育体育文化
新时期的华侨华人与中国体育发展
2016年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华侨华人与中国体育发展进行研究。结论:这个特殊群体是中华体育文化传播的践行者,体育产业走出去的海外引领者,体育公共外交的民间使者,国家体育形象的海外呈现者。华侨华人与中国体育未来发展向度,必须充分重视港澳台地区的桥头堡作用、缘文化的情感纽带作用、华商商业网络作用、"唐人街"的海外传承平台作用。
郭惠杰王润斌郭学松
关键词:体育管理华侨华人
闽南侨乡体育旅游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运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SWOT-AHP为基本分析框架,对闽南侨乡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南侨乡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主要体现在侨乡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及滨海体育旅游升温的发展机遇;主要的劣势与威胁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长期规划,体育旅游专业管理人才极为短缺等。最后,提出发展运动观光旅游、培育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合理规划、提升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等发展策略。
郭惠杰
关键词:闽南侨乡体育旅游
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在竞技体育全球化的今天,运动员归化现象已成为一种常态。改革开放后,中国竞技体育逐步走向世界,必然要面对运动员的归化与被归化问题。为探讨这一问题,在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源起、演变过程及现状特点,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竞技体育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主要原因,同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被归化是竞技体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目前这一现象多集中在传统优势项目,但潜优势项目也开始出现被归化的现象;国人对运动员被归化的看法不一,但总体上朝认同的方向发展;应当辩证地看待运动员被归化的现象,它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既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负面的影响。中国运动员被归化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外广阔运动员归化市场的吸引、国内运动员激烈的竞争环境、运动员自身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经济收益等。面对日益增多的被归化现象,应当理性对待,使之有利于中国和全球竞技体育的发展,为此需要完善制度规范并实现依法归化,同时应当改善国内环境和条件,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辛松和郭惠杰赵明元
关键词:中国运动员
全球化视野下运动员归化现象研究被引量:35
2014年
全球化促进了运动员归化现象的产生,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运动员归化的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研究,探讨了运动员归化对国际体坛的影响和运动员归化现象产生的动因,并深入地分析了我国运动员归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王占坤黄衍存
关键词:运动员归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