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1531425)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赵衎王滨禤立芳邵淑丽徐兴军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血液蛋白
  • 1篇遗传多态
  • 1篇遗传多态性
  • 1篇鸟类
  • 1篇雀形目
  • 1篇雀形目鸟类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国家自然保护...
  • 1篇保护区

机构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作者

  • 1篇吕建伟
  • 1篇张东月
  • 1篇周双涛
  • 1篇徐兴军
  • 1篇邵淑丽
  • 1篇禤立芳
  • 1篇王滨
  • 1篇赵衎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6种雀形目鸟类血液蛋白的遗传多态性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法,对扎龙自然保护区6种雀形目鸟类(黄喉鹀、黄眉柳莺、黄胸鹀、虎纹伯劳、麻雀和灰头鹀)的4个血液蛋白位点[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腺苷脱氨酶(Ada)]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鸟类在这4个血液蛋白位点上均存在多态性,这6种鸟在Ada座位上均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黄眉柳莺的群体遗传变异较大,灰头鹀的群体稳定性相对较高;这6种鸟可划分为两大类,黄喉鹀、黄胸鹀、灰头鹀和黄眉柳莺聚为一大类,麻雀和虎纹伯劳聚为另一类,这与6种雀形目鸟类的实际分类地位基本相符;研究区较高的体温调节价和取食压力并未导致6种鸟类血液蛋白的遗传结构产生较大变异,可能是由于该地区雀形目鸟类与外界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从而缩减了其群体遗传上的变异和分化.
徐兴军吕建伟禤立芳张东月周双涛赵衎王滨邵淑丽
关键词:雀形目鸟类血液蛋白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