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13615611)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珺宋文秀梁勇俞鸣郝继辉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3篇分化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肿瘤
  • 2篇粒细胞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肝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毒作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肿瘤研...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3篇梁勇
  • 3篇宋文秀
  • 3篇郝继辉
  • 3篇俞鸣
  • 3篇王珺
  • 2篇付蓉
  • 2篇焦振山
  • 2篇瞿文
  • 2篇郝希山
  • 2篇史玉荣
  • 2篇吴咸中
  • 2篇井丽萍
  • 1篇李强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核糖核酸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转染人肝癌细胞后对细胞体内外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将含正义、反义VEGFcDNA序列的质粒PCMV—VEGF、PCMV—FGEV及空载体质粒pcDNA3.1,在脂质体介导下导入SMMC—7721肝癌细胞,分别称为正义、反义及对照组,并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细胞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转染后VEGF在肝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MTT法和FCM检测转染后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和凋亡情况;并制备裸鼠动物模型,观察转染后细胞的体内生长情况。结果 转染PCMV—FGEV后肝癌细胞内VEGF的转录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但转染后体外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均无明显变化。转染PCMV—FGEV后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缓慢,反义组成瘤时间为(25.0±1.8)d,明显长于正义组(15.7±2.5)d和对照组(18.5±2.1)d,F=19.455,P<0.01;而平均瘤重以反义组最轻,为(0.96±0.28)g,F=21.501,P<0.01;同时反义组裸鼠肿瘤细胞发生明显的凋亡。结论 VEGF反义RNA转染人肝癌细胞可抑制肿瘤细胞VEGF的表达,在体外对细胞增殖和凋亡无影响,而体内可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生长。
郝继辉俞鸣史玉荣李强郝希山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肝癌肿瘤抑制肿瘤生物学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丹参酮ⅡA诱导耐维甲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 TanⅡA)对耐维甲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0 5mg/LTanⅡA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作为阳性对照,将耐维甲酸的APL细胞株MR 2细胞与1 0mg/LTan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4d,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并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四氮唑蓝(NBT)还原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增殖周期、c myc、bcl 2、p53、c fos、CD33及CD11b表达。结果 1 0mg/LTanⅡA能明显抑制MR 2细胞生长(P<0 01),生长抑制率为73 5%, 0 5mg/LTanⅡA能抑制NB4细胞生长(P<0 01),抑制率为67 7%,TanⅡA对两者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经TanⅡA处理后,MR 2、NB4细胞形态趋于成熟粒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变小,核浆比例缩小,染色质变粗糙,核仁消失,细胞质内嗜苯胺蓝颗粒消失,核形态不规则,可见晚幼粒细胞,且TanⅡA处理NB4细胞后可见杆状核粒细胞。NBT还原实验显示,TanⅡA处理MR 2、NB4组阳性率分别为( 95 30±0 76 )%、(93 20±1 04)%,而相应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 50±1 32)%、( 2 80±0 29 )%,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 01)。FCM分析发现,TanⅡA处理MR 2、NB4细胞后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处理后的细胞G0 /G1 期比例增高,S期细胞降低。
梁勇宋文秀王珺井丽萍瞿文付蓉吴咸中
关键词: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APL
人肝细胞癌VEGF及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分析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flk-1、flt-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VEGF、flk-1、fl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88.3%、80.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并且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无包膜、瘤栓、直径大小均有相关性。结论:VEGF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细胞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能力越强,并且VEGF与flt-1/flk-1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郝继辉李强俞鸣焦振山史玉荣郝希山
关键词:肝细胞癌VEGFFLK-1FLT-1临床病理
肝细胞癌转移活性与VEGF基因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分析VEGF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60例肝细胞癌中VEGF蛋白、nm2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 肝癌组织中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1.3%,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相关性;nm2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43.3%)显著低于正常组织:VEGF与nm2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说明nm23基因的缺失和肿瘤中VEGF的过度表达具有协同作用趋势,增加肿瘤的转移活性。
郝继辉俞鸣焦振山
关键词:VEGF蛋白NM23蛋白肿瘤转移
丹参酮ⅡA对初治、复发及耐药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丹参酮ⅡA(TanⅡA)是从活血化瘀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体外研究表明,TanⅡA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及诱导分化作用。近来有学者发现,0.5μg/ml TanⅡA在体外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及维甲酸耐药APL细胞株MR-2细胞分化成熟。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11例临床初治、复发及全反式维甲酸(ATRA)耐药的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进一步证实TanⅡA对APL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作用,为其临床运用提供更加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梁勇井丽萍王珺宋文秀付蓉瞿文吴咸中
关键词:体外诱导分化作用耐药初治复发细胞毒作用NB4细胞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被引量:1
2004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异常增殖伴分化受阻为特点,>95%的患者有t(15;17)/PML-RARα融合基因,全反式维甲酸(ATRA)为APL特异相关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近年来对ATRA诱导APL分化的分子机制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就细胞内PKC、cAMP/PKA信号途径、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核体、端粒酶、细胞周期与癌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珺梁勇宋文秀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分子机制靶向治疗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