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375)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宋志强郝飞程波张秀珍钱国锋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头
  • 5篇毛乳头
  • 4篇细胞
  • 3篇毛乳头细胞
  • 3篇基因
  • 2篇抑制性
  • 2篇抑制性消减杂...
  • 2篇因子Α
  • 2篇淫羊藿
  • 2篇荧光定量
  • 2篇鼠骨
  • 2篇去卵巢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消减杂交
  • 2篇骨组织
  • 2篇核心结合因子
  • 2篇核心结合因子...
  • 2篇斑秃
  • 2篇CBFAL
  • 2篇大鼠骨组织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程波
  • 3篇郝飞
  • 3篇宋志强
  • 2篇何勤
  • 2篇杨希川
  • 2篇钱国锋
  • 2篇钟白玉
  • 2篇刘荣卿
  • 2篇张秀珍
  • 1篇潘佩英
  • 1篇伍津津
  • 1篇姜晓勇
  • 1篇李家锋
  • 1篇刁庆春
  • 1篇李红
  • 1篇杨浩
  • 1篇廖跃
  • 1篇朱志刚
  • 1篇杨卫兵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贵州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构建斑秃毛乳头差异表达基因文库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构建斑秃区与正常毛囊毛乳头细胞 (DPC)差异表达的cDNA正向和反向消减杂交文库 ,为从中克隆鉴定出斑秃特异性表达和生长期DPC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分别从斑秃区DPC及正常头皮DPC提取总mRNA ;依次合成单链及双链cDNA ,分别与 2种不同的接头连接 ,再进行正向和反向的 2次消减杂交及 2次抑制性PCR ;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结果 构建成功具有高消减效率的斑秃区及正常头皮DPCcDNA消减文库 ,文库扩增后得到 12 0个阳性克隆 ,其中 90个克隆含有 10 0~ 5 0 0bp插入片段。结论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所构建的斑秃区及正常头皮DPCcDNA消减文库 ,为进一步批量筛选、克隆斑秃区及正常头皮DPC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杨希川郝飞程波宋志强杨卫兵向明明
关键词:斑秃
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l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9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甙低剂量组、淫羊藿甙中剂量组和淫羊藿甙高剂量组。对尼尔雌醇组和淫羊藿甙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mg/kg)和淫羊藿甙(40,80和160mg/kg)治疗12周。12周后,以DXA法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浓度;处死各组大鼠,直接从头盖骨中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bfal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的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增加(P<0.05),但是血清雌二醇的水平无变化(P>0.05)。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Cbfal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骨组织中Cbfal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淫羊藿甙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淫羊藿甙促进骨组织中Cbfal表达,从而调节骨形成。
钱国锋杨浩张秀珍
关键词:淫羊藿甙CBFAL荧光定量PCR
全文增补中
淫羊藿总黄酮促进去卵巢大鼠骨组织Cbfal表达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核心结合因子α1(Cbfal)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雌性SD大鼠分成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对尼尔雌醇组和淫羊藿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尼尔雌醇(0.1 mg·kg^(-1)·周^(-1))和淫羊藿总黄酮(40,80和160 mg·kg^(-1)·d^(-1))治疗12周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全身的骨密度;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及雌二醇的浓度;处死各组大鼠,直接从头盖骨中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bfal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淫羊藿总黄酮可以增加去卵巢大鼠的全身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含量(均P<0.05),但不增加血清雌二醇的水平(P>0.05)。12周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组织中Cbfal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淫羊藿总黄酮可以促进骨组织中Cbfal mRNA的表达。以淫羊藿总黄酮高剂量最为显著(P<0.01)。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为淫羊藿总黄酮促进骨组织Cbfal表达,从而调节骨形成。
张秀珍钱国锋李红朱志刚
关键词:淫羊藿核心结合因子Α1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在体外传代的毛乳头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2005年
目的通过测定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的层粘连蛋白(LM)、纤维粘连蛋白(FN)表达的变化,探讨LM、FN在体外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是否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取正常人头皮以两步酶分离法获得毛乳头进行培养,分别对1、3、6、9代毛乳头细胞做LM和FN免疫组化S-P染色,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胞浆中LM和FN在第1、3、6、9代免疫组化染色均为强阳性;毛乳头细胞培养到第9代,其细胞形态已发生变异,失去典型的梭形形态,已没有凝聚性生长的特性,并且细胞生长非常缓慢,已不适宜再传代。结论传代毛乳头细胞的LM、FN 表达持续强阳性,提示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具有持续分泌LM、FN的能力,但LM、FN在体外传代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聚集、粘附、生长中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潘佩英程波姜晓勇何勤廖跃
关键词:毛乳头细胞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和克隆斑秃脱发相关基因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筛选和克隆斑秃脱发相关基因。方法分别分离斑秃脱发区和非脱发区毛乳头后,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比较脱发区和非脱发区毛乳头基因表达的差异,对脱发区毛乳头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建立了斑秃脱发区毛乳头cDNA消减文库,并成功地克隆到一条斑秃毛乳头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同源性检索证实其为一条自身抗原基因。结论所建立的消减文库可能含有斑秃发病相关基因,所克隆的到自身抗原基因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宋志强郝飞钟白玉向明明刁庆春刘荣卿
关键词:斑秃毛乳头抑制性消减杂交克隆脱发
毛囊的分子遗传学被引量:4
2002年
目前对毛发生长和分化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所知甚少 ,近年来 ,通过对罕见的遗传性毛发异常综合征的研究发现EDA基因、Wnt途径、DL X基因、FGF5基因及 EGF基因等在毛发的形态发生。
杨希川
关键词:毛囊分子遗传学细胞生长因子
毛乳头细胞生长相关基因的筛选
2002年
宋志强郝飞
关键词:相关基因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CTLA4Ig基因在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
2001年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基因( CTLA4Ig)在毛乳头细胞中的表达,为毛乳头细胞移植后产生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将免疫耐受基因( CTLA4Ig) cDNA导入培养的毛乳头细胞中,并将体外基因转染的毛乳头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目的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的表达。结果 CTLA4Ig蛋白在基因转染 6 h后即在细胞浆中表达,随着转染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加;基因转染的毛乳头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目的基因在 24 h开始表达,能持续表达 2周;移植细胞未受到免疫排斥。结论带有 CTLA4Ig基因的毛乳头细胞在体外和小鼠体内能较长时间存活并表达 CTLA4Ig。
程波李家锋何勤刘荣卿钟白玉伍津津
关键词:CTLA4基因转移重组腺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