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07-01Z-01-02)

作品数:17 被引量:153H指数:9
相关作者:曹正林石亚军牟中海乐幸福张小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12篇盆地
  • 12篇柴达木盆地
  • 6篇油气
  • 6篇勘探
  • 5篇油田
  • 4篇岩性
  • 3篇岩性油气藏
  • 3篇油气藏
  • 3篇气藏
  • 3篇物性
  • 3篇成藏
  • 3篇储层
  • 3篇储层物性
  • 2篇油气勘探
  • 2篇震积岩
  • 2篇下干柴沟组
  • 2篇红柳
  • 2篇成岩演化
  • 2篇成岩作用
  • 2篇12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青海...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篇石亚军
  • 5篇牟中海
  • 5篇曹正林
  • 3篇张小军
  • 3篇孙秀建
  • 3篇马达德
  • 3篇李文龙
  • 3篇乐幸福
  • 2篇陈武杰
  • 2篇黄思静
  • 2篇刘应如
  • 2篇黄婧
  • 2篇李红哲
  • 2篇林伶
  • 2篇王鑫
  • 1篇王斌婷
  • 1篇杨平
  • 1篇寇福德
  • 1篇马峰
  • 1篇余水生

传媒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北油田切6井区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昆北油田切6井区E1+2和E31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演化阶段、演化序列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2和E31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A亚期的末期,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破裂作用;较强的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方解石及硬石膏等矿物的胶结作用是使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长石、岩屑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作用以及砂岩破裂作用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
李文龙牟中海屈信忠滕贤清黄婧
关键词: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储层物性柴达木盆地
地震成藏学在柴达木盆地昆北源外成藏分析中的应用
2014年
以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为例,应用地震成藏学理论,对地震资料揭示出来的信息,即精细构造解释开展的断裂构造特征、断裂活动演化及不整合面识别等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昆北地区具有古构造背景、储盖组合良好、圈闭类型多样特征,尽管昆北断阶带处于主力生烃洼陷之外,在深大断裂-不整合沟通输导下,成藏条件优越,发育多类型、大面积复合油气藏。从而对于指导源外低勘探区油气勘探,发展油气成藏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乐幸福王鑫王波石亚军马峰
关键词:深大断裂不整合油气勘探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沉积物源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沉积物源分析在确定沉积物源位置、母岩性质及沉积物搬运距离,甚至整个盆地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重矿物组合、轻矿物组合、稀土元素分配和古水流恢复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渐新世物源方向,确定了阿尔金东段物源、阿尔金西段物源、阿拉尔物源、铁木里克物源、祁漫塔格—东柴山物源和弯西—甘森物源6大沉积物源。沉积物源特征明显控制了沉积物特征,来自阿尔金西段物源的沉积物搬运距离短,碎屑物供给明显受季节性洪水控制,故稳定性差,发育近源陡坡型的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物;来自其余物源的沉积物搬运距离较长,最长搬运距离约190 km,碎屑物供给的稳定性较好,发育远源缓坡型的辫状三角洲沉积物,受不同沉积物源的影响,其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王艳清宫清顺夏志远熊绍云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重矿物轻矿物古水流沉积物源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被引量:14
2010年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柴西南)剩余油气资源量巨大,过去勘探思路主要以寻找构造油藏为主,岩性油气藏为辅。近几年来在"围绕富烃凹陷,主攻斜坡区带,寻找新的层系,力争叠合连片"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思路的指导下,主攻岩性油气藏勘探,在柴西南红柳泉斜坡及乌南斜坡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均获得突破,跃进斜坡也发现了规模较大的特殊岩性储集体。由于勘探程度和认识上的制约,柴西南的岩性油气藏勘探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有效的技术方法。利用柴西南岩性油气藏勘探实践成果,结合其他盆地的成功经验,总结了一套适合柴西南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方法。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老井复查评价技术、层序地层划分技术、沉积体系划分技术、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方法在柴西南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多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
曹正林孙秀建张小军石亚军刘应如乐幸福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作用及其研究意义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古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形成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震积砂枕、砂球构造、枕状层、液化砂泥岩脉、层内错断、地裂缝、微褶皱纹理、沙侵蘑菇等。研究区震积岩的岩石类型则主要包括震褶岩、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自碎屑副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及震浊积岩等。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同时增加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储集层的渗透性,并使原先不具渗透性的砂泥薄互层产生裂缝,成为输导层,这为在地震断裂系统附近寻找低渗透岩层中的高渗储层提供了新的方向。而地震断裂系统上倾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岩以及滨浅湖滩坝所构成的岩性圈闭必将成为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新领域。
陈武杰袁静李红哲曹正林张伟樊海琳
关键词:震积岩柴达木盆地
红柳泉油田E3 1薄层地震反射特征正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红柳泉油田E13地层存在砂泥岩薄互层、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两种薄砂层组合方式,在红118井、红17井测井资料和单砂层厚度、速度、密度及岩性纵向组合的约束下,本文设计了井间二维地质模型,采用正演技术,合成了40,60,80Hz三种频率的模型地震响应。根据研究区的薄层组合特征及模型正演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砂泥岩薄互层在40~80Hz地震响应中,主要出现强反射和弱反射两种响应特征,这主要取决于相邻反射界面地震波的干涉结果;②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在40~80Hz地震响应中,反射特征逐渐由低频剖面中不连续复波演变为高频剖面中连续的强反射;③在地震响应中出现了层断波不断和波断层不断两种异常现象,前者可能由相邻砂体的子波旁瓣造成,后者可能是因砂体集中尖灭的累积效应所致;④对比60Hz地震响应和实际地震剖面可知,虽然在实际地震剖面上无法识别5m以下的单砂层,但却可以分析造成实际地震剖面上波形变化的地质原因,进而分析井间砂体是否存在、砂体厚度变化及砂体大致分布范围等细节。
于跃牟中海薛建勤徐乐莫冯阳
关键词:薄砂层地震正演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被引量:30
2009年
随着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岩性油气藏成为柴达木盆地西南区石油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由于受多期的构造叠加改造,致使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勘探接替领域不明确。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受盆缘及其北西向二级断裂的影响,盆地西南区地震活动强烈,深、浅层均发现一系列与地震有关的震积岩,可见阶梯状小断层、液化砂岩脉、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砂火山、火焰状构造、假结核、震积砂枕、震积砂球构造、串珠状构造及震褶层等原地震积岩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另外可见地震引起的重力滑塌或泥石流形成的滑塌构造和角砾岩化变形特征,诸如震裂岩、震塌岩、自碎屑角砾岩、液化角砾岩、内碎屑副角砾岩等异地震积岩。事实上这些震积岩能够极大地改善储集层渗透性,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更为重要的启迪是形成震积岩的古地震具有重要的触发机制,很容易引起三角洲前缘相的岩性发生滑塌,进而形成滑塌扇、浊积等一系列沉积现象,这种储集体将成为油田储量增长的新亮点,本着这种思想,笔者通过叠前地震多属性的预测及先进的叠前AVO反演预测,在柴达木盆地西南区跃东斜坡带发现这种滑塌体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图。这样将可能突破以往该区"环凹找油"的勘探思路,明确提出了古凹陷区仍然是柴达木盆地西南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一个主要领域。
石亚军陈武杰曹正林李红哲王斌婷黄思静
关键词:震积岩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柴达木盆地
昆北油田切12区E31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8
2011年
通过对昆北油田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E31)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溶孔和裂缝次之,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运动,其中沉积相和胶结作用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预测工区储层的发育规律。
林伶牟中海马达德寇福德景海权
关键词:储层特征储层物性下干柴沟组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紧邻红狮生油凹陷的红柳泉地区是柴达木盆地岩性油藏最发育的区带之一。通过对红柳泉地区主要目的层E13沉积微相精细划分,指出沉积坡折带控制下发育的有利沉积微相是红柳泉岩性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是红柳泉地区岩性油藏主要的储集体类型。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红柳泉地区已发现了规模性岩性油藏。
孙秀建刘应如乐幸福倪祥龙李艳丽
关键词:岩性油藏主控因素沉积微相
柴西南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5
2009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简称柴西南)勘探程度相对较高,资源潜力较大,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然而,由于近些年来部分钻探井的失利,岩性油气藏富集规律等问题成为制约勘探的关键。通过重新认识该区烃源岩、主力生烃凹陷、古地貌及其控制下的沉积体系发育特征、关键成藏期古构造特征,对比分析古今构造,结合对典型出油气井点的精细解剖,明确指出:柴西南区岩性油气藏富集总体表现为"近凹环凹"特征,主要分布在远源沉积体系控制下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及滩坝砂储集体中,长期稳定的斜坡区及古今构造高点发生迁移且现今构造为含油构造的迁移带是岩性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区。据此划分了该区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并针对重点区带的部分热点地区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明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石亚军曹正林张小军孙秀建李海亮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岩性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成藏模式勘探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