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H010210330113)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6
相关作者:胡大一赵明中姜立清朱天刚刘如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急性冠状动脉
  • 5篇综合征
  • 4篇预后
  • 4篇无ST段抬高
  • 4篇急性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综合...
  • 3篇非ST段抬高...
  • 3篇干预
  • 2篇电图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电图变化
  • 2篇血管
  • 2篇肌钙蛋白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非ST段抬高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北京石景山医...

作者

  • 9篇胡大一
  • 8篇赵明中
  • 6篇姜立清
  • 4篇朱天刚
  • 2篇陈学英
  • 2篇许玉韵
  • 2篇霍勇
  • 2篇马长生
  • 2篇吴炀
  • 2篇刘如辉
  • 2篇晏沐阳
  • 2篇王士雯
  • 2篇杨明
  • 1篇毛节明
  • 1篇张立晶
  • 1篇郝恒健
  • 1篇贾三庆
  • 1篇马志敏
  • 1篇陈方
  • 1篇张福春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赵明中胡大一许玉韵马志敏刘如辉
关键词:心电图肌钙蛋白ST段UAPNSTEMI
早期有创干预对高危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近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干预对高危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随访患者30d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评价早期有创干预对肌钙蛋白(Tn)Ⅰ或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的高危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降低随访30d时的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及随访30d与6个月时的复合心血管事件(P值均<0·05);亚组分析示早期有创干预可明显降低TnI增高或hs-CRP增高患者30d及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硬性终点事件发生率(均P值<0·01),对TnI或hs-CRP水平正常者,早期有创干预无明显优势。结论早期有创干预能明显降低TnI或hs-CRP水平增高的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赵明中胡大一姜立清吴炀朱天刚郝恒健张立晶霍勇王明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肌钙蛋白I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 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肌钙蛋白(Tn)I阳性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NSTEACS)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探讨TnI对其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在10个医院入选起病后24h内就诊的NSTEACS患者,随机接受早期介入或保守治疗。随访30d和6个月,观察终点为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结果 6个月时,TnI阳性组患者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与TnI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早期介入干预可明显降低TnI阳性患者30d及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值均<0 01)。结论 TnI阳性患者6个月心血管事件较TnI阴性者明显增加,TnI阳性是NSTEACS患者的预后预测因素。早期介入干预治疗能减少TnI阳性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能使TnI阴性患者从中受益。
姜立清赵明中胡大一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干预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高危因素及早期有创干预的价值。方法 在 2001年 10月至 2003年 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 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 30天与 6个月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 (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 )发生率,将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指标对复合心血管事件做多变量回归分析,筛查主要的高危因素;评价早期保守治疗与早期有创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 513例患者, 30天与 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4 0%与 25 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段压低、肌钙蛋白Ⅰ (TnI)水平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下降以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高分者与 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增高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 30天时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率减少,复合心血管事件减少;随访 6个月时复合心血管事件也减少 (P均 <0 05)。结论 ST段压低、TnI水平升高、hs CRP增高、LVEF值下降或TIMI危险评分增高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高危因素,早期有创干预能?
赵明中胡大一姜立清李田昌马长生贾三庆陈方杨明
关键词:心血管事件非ST段抬高干预ACS随访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预测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预后被引量:20
2005年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朱天刚刘如辉
关键词:无ST段抬高临床预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不稳定性斑块血栓事件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共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并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干预策略疗效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的随访30天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3.5%(9/261)]及30天与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0.0%(26/261),21.1%(55/261)]低于随访同时期的早期保守治疗组[分别为8.1%(23/284)、16.9%(48/284)和28.2%(80/284),均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12.2%(5/41)]和随访6个月的高分组及中分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9/41),12.7%(20/158)]明显低于随访同时期保守治疗组[随访30天高分组37.3%(19/51);随访6个月高分组74.5%(38/51),中分组30.4%(49/161);均P<0.01];在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中两种治疗对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无ST段抬高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策略能明显降低复合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对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者,两种干预策略的疗效无明显差别。
赵明中胡大一马长生姜立清霍勇朱天刚王士雯晏沐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预后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内皮素心脏释放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后内皮素 (ET)释放的动力学进行估价 ,探讨冠状动脉内皮是否是ET的释放部位。方法  12例冠脉造影前后、2 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行择期PTCA术前及术后 5min、6h的股静脉血、冠状动脉口血及冠状窦处血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ET浓度。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血浆ET浓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PTCA术后 5minET浓度升高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持续升高达 6h ,与术前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PTCA后冠状动脉口、冠状窦及股静脉处ET浓度均明显升高 ,但冠状窦处最高 ,其与冠状动脉口及股静脉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且冠状动脉口与股静脉处ET浓度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TCA可使血浆ET进一步升高 。
姜立清于波胡大一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内皮内皮缩血管肽
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危险评分在老年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04年
赵明中胡大一陈学英朱天刚许玉韵
关键词: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危险评分ST段抬高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变化及早期有创干预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心电图变化及早期有创干预的价值.方法 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545例,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患者30 d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评价心电图不同变化以及不同干预策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随访545例患者中ST段压低者的单项心血管事件与复合事件均较其他心电图改变者明显增多,ST段压低变量是患者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 3.864, 95%CI: 1.668~9.451, P<0.001).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 d时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减少,随访30 d 与6个月时复合心血管事件也减少(均P<0.05);亚组分析示ST段压低患者早期有创干预能明显降低30 d及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均P<0.01),无ST段压低患者并无类似获益.结论 ST段压低是预测患者能从早期有创干预中获益的有效指标;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能明显降低ST段压低的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赵明中胡大一张福春吴炀晏沐阳王士雯毛节明杨明姜立清
关键词: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独立预测因素早期保守治疗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