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301533)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樊翌明杨艳平陈蕾叶巧园樊卓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P物质
  • 4篇瘙痒
  • 3篇氧化氮
  • 3篇小鼠
  • 2篇动物
  • 2篇一氧化氮
  • 2篇一氧化氮合酶
  • 2篇皮炎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合酶
  • 2篇BALB/C
  • 2篇BALB/C...
  • 2篇变应性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素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受体

机构

  • 6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西安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樊翌明
  • 4篇杨艳平
  • 2篇叶巧园
  • 2篇陈蕾
  • 1篇樊卓
  • 1篇郑双进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物质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模型瘙痒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P物质(SP)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昆明小鼠ACD模型,观察激发后73h内小鼠的搔抓行为及神经激肽1(NK1)受体拮抗剂spantide和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用ELISA、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激发后48h小鼠颈背部皮损中SP含量、NK1受体表达。结果ACD小鼠模型在DNFB激发后48h出现搔抓高峰;搔抓高峰时,皮损中SP含量[(3873.40±291.58)pg/g]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4349.90±502.83)pg/g](P<0.05),但NK1受体表达(6.13±1.2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87±0.86)(P<0.05)。Spantide和纳洛酮均可抑制小鼠搔抓行为(P<0.01)。结论DNFB诱发的ACD小鼠模型搔抓行为是瘙痒相关反应;SP通过激活皮肤内NK1受体参与ACD小鼠模型瘙痒的发生。
樊卓樊翌明
关键词:瘙痒P物质NK1受体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P物质对HaCaT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观察P物质、NK1受体拮抗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体外培养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和诱生型NOS(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P物质(10^-9~10^-6mol/L)或联合应用10^-8mol/L P物质和3×10^-7mol/L spantide、10^-7 mol/L氨基胍、10^-6mol/L7-硝基吲唑、10^-5 mol/L L-NAME处理HaCaT细胞24 h,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HaCaT细胞中加入1O^-8 mol/L P物质,1 h、24 h、48 h后用RT-PCR检测iNOS mRNA表达.结果 10^-9~10^-9mol/L P物质可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其中以10^-8mol/L P物质效应最明显.Spantide在各个时间点上(30 min及1、3、6、12、24 h)均可明显抑制P物质诱导的HaCaT细胞NO合成(P<0.01),L-NAME组在3个时间点上(30 min、1 h、24 h)、7-硝基吲唑组在30 min、1 h后HaCaT细胞NO水平明显低于P物质组(P<0.05),但氨基胍组与P物质组在各个时间点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8 mo1/L P物质处理HaCaT细胞后24 h、48 h,iNOS mRNA表达量分别为0.199±0.018、0.516±0.030,两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物质可通过激活细胞上NK1受体促进HaCaT细胞分泌NO,但iNOS可能不是P物质诱导HaCaT细胞分泌NO的主要来源.
叶巧园杨艳平樊翌明
关键词:P物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啮齿动物急性瘙痒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瘙痒是一种引起搔抓刺激部位欲望的感觉,搔抓行为已被用于评价实验动物的瘙痒和作为临床观察瘙痒的客观指标。组胺、5-羟色胺、P物质、白三烯B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致痒介质均可使啮齿动物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行为。迄今只有几个可靠的外周激发瘙痒动物模型。大鼠颈背部皮内注射5-羟色胺诱导的搔抓行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急性瘙痒动物模型,其发生机制与皮肤中5-羟色胺2受体激活有关,但与组胺和5-羟色胺3受体无关。
杨艳平樊翌明
关键词:瘙痒动物血清素
一氧化氮在P物质诱导BALB/c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颈背部皮内注射不同剂量P物质(20~160nmol/N位)建立BALB/c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另取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颈背部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L-精氨酸、spantide、L—NAME、氨基胍,10min后皮内注射P物质(80nmol/部位),观察这些试剂对P物质诱导小鼠搔抓反应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检测注射部位皮肤中一氧化氮合酶(iNOS)、NO表达。结果皮内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和20、40、80、160nmol/部位P物质引起小鼠1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4.38±4.07、5.38±3.78、12.75±6.52、23.50±7.84、42.38±15.84;与生理氯化钠溶液组相比,40~160nmol/部位P物质可使小鼠出现剂量依赖性搔抓反应(P〈0.01~0.05)。P物质组、L-精氨酸组、spantide组、L—NAME组和氨基胍组小鼠1h内搔抓次数分别为67.13±32.79、70.75±34.80、10.75±8.14、29.00±21.19、35.38±22.83;与P物质组相比,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明显减少P物质诱导的小鼠搔抓次数(P〈0.01~0.05),但L-精氨酸无明显影响(P〉0.05)。与P物质组比较,spantide、L—NAME、氨基胍可下调皮肤中iNOS表达和NO水平(P〈0.01~0.05),而L-精氨酸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P物质可能通过激活皮肤中神经激肽1受体来促进NO合成,从而引起BALB/c小鼠搔抓反应.
杨艳平郑双进陈蕾樊翌明
关键词:瘙痒症P物质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动物实验
P物质和一氧化氮在致BALB/c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瘙痒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P物质(SP)和一氧化氮(NO)在BALB/c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瘙痒中的作用。方法:外用2,4-二硝基氟苯(DNFB)建立BALB/c小鼠ACD模型,观察激发后97 h内小鼠的搔抓行为及NK1受体拮抗剂spantide、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7-硝基吲唑、氨基胍)对小鼠搔抓行为的影响,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激发后0~1 h、36~37 h小鼠颈背部皮肤中NO含量。结果:ACD小鼠在激发后0~1 h出现1次搔抓高峰,搔抓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除提前10 min皮内注射L-精氨酸可明显增强激发后84~85 h的小鼠搔抓行为(P〈0.05)外,spantide、L-NAME、7-硝基吲唑或氨基胍预处理对小鼠各时点搔抓行为均无明显影响(P〉0.05)。ACD小鼠皮损中NO含量在激发后0~1 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CD小鼠搔抓时程与迟发型变态反应过程相似。SP和NO在DNFB诱导的BALB/c小鼠ACD模型瘙痒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陈蕾杨艳平樊翌明
关键词:小鼠接触性皮炎瘙痒P物质
P物质、蛋白酶、阿片样肽3种非组胺依赖性瘙痒介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对P物质、蛋白酶、阿片样肽3种非组胺依赖性瘙痒介质的外周致痒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和其它系统性疾病的抗瘙痒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叶巧园樊翌明
关键词:P物质蛋白酶发病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