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10QNA020)

作品数:4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黄建平朱文宗金永喜吴红专章国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香港大学温州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偏瘫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2篇电图
  • 2篇运动疗法
  • 2篇疗法
  • 2篇痉挛
  • 2篇肌电
  • 2篇肌电图
  • 2篇肌电图分析
  • 2篇肌痉挛
  • 1篇地黄
  • 1篇点穴
  • 1篇止痉
  • 1篇止痉汤
  • 1篇中风
  • 1篇中风后
  • 1篇中风后吞咽困...

机构

  • 4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香港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朱文宗
  • 4篇黄建平
  • 3篇金永喜
  • 2篇沈剑刚
  • 2篇章国伟
  • 2篇吴红专
  • 1篇陈曦
  • 1篇周龙寿
  • 1篇叶必宏
  • 1篇宋丰军
  • 1篇郑国庆
  • 1篇刘伟
  • 1篇潘蓉蓉
  • 1篇张爱国
  • 1篇蒋玉燕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解痉合剂结合运动治疗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及表面肌电图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中药解痉合剂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痉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后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运动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解痉合剂治疗;通过Ashworth、CSS、FMA和ADL等方法评价上下肢功能或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采用表面肌电图测定上下肢的张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下肢肌张力显著降低(χ2=11.072或10.693,P<0.05),上下肢功能明显改善(χ2=7.052或6.916,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χ2=7.527,P<0.05);减少上下肢肌的IEMG(χ2=12.526,P<0.05)的同时显著降低RMS(χ2=19.452,P<0.01)。结论:解痉合剂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后肌痉挛,其机制与其降低肌张力有关。
朱文宗金永喜黄建平章国伟吴红专沈剑刚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肌痉挛运动疗法
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图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Ashworth量表、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采用sEMG对患者肱二头肌、胫骨前肌及腓肠肌的表面肌张力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Ashworth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6例、8例,CSS分级为0级、Ⅰ级的患者数目分别为9例、11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73.63±27.49)分和(69.56±28.83)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82.40±31.53)分和(79.58±26.34)分,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上肢及下肢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肱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IEMG分别为(32.32±12.58)μV·s、(19.72±7.61)μV·s和(43.85±6.63)μV·s、RMS分别为(1.91±0.33)μV、(3.03±0.86)μV和(8.95±0.77)μV,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RMS[(6.27±1.56)μV和(5.13±0.72)μV]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相比,治疗组IEMG及RMS值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治疗的
朱文宗金永喜陈曦黄建平章国伟吴红专沈剑刚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肌痉挛芍药甘草汤
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3-12月,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传统点穴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评定量表(F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偏侧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S、FMA-M评分和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6.430,P〈0.01),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2.100,P〈0.05)。结论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辅以点穴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毛显禹黄建平朱文宗宋丰军叶必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点穴运动疗法
地黄止痉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地黄止痉汤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治疗组(n=32),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吞咽训练与电刺激);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地黄止痉汤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8天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吞咽困难的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8.12%,对照组为54.83%;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在吞咽困难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地黄止痉汤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朱文宗郑国庆金永喜刘伟周龙寿潘蓉蓉蒋玉燕张爱国黄建平
关键词:中风吞咽困难中医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