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6-2)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5H指数:11
- 相关作者:章光新邓春暖王志春潘响亮赵长巍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SWAT模型的乌裕尔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被引量:41
- 2010年
- 乌裕尔河流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其径流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探讨气候变化情景下乌裕尔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扎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SWAT模型对乌裕尔河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流径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乌裕尔河流域的径流量变化过程,尤其是产流量大的站点,模拟效率较高;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较为显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少,而且不同水文站径流量减少幅度不同。
- 冯夏清章光新尹雄锐
- 关键词:气候变化SWAT模型径流模拟
- 扎龙湿地水文过程模拟
- 湿地水文研究是湿地保护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湿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扎龙湿地的水文特征,在SWAT模型基础上重新构建湿地模块来模拟扎龙湿地水文过程,并通过上游径流量模拟结果的输入来建立流域和湿地之间的水文联系,实现...
- 冯夏清章光新尹雄锐
- 关键词:扎龙湿地水文过程
- 文献传递
- 莫莫格湿地不同盐分梯度对芦苇生理生态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为探讨莫莫格湿地盐碱条件对芦苇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于2010年在芦苇生长旺盛期,对不同盐分样地芦苇主要生理生态特征进行调查测量,包括株高、株数、生物量、盖度、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结果表明,中等盐度(Na+含量在80.388mg/L)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指标均高于低盐度(31.894mg/L Na+)或者较高盐度(258.490mg/L Na+)样地芦苇。而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的株高和生物量等明显低于中低盐度样地,说明较高盐度显著抑制芦苇的生长。Na+含量在258mg/L时,样地芦苇叶绿素含量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高,表明此含盐量对芦苇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可能具有小幅促进作用,以减少盐碱胁迫对芦苇的伤害,这可能是芦苇长期适应盐碱胁迫的响应机制。
- 邓春暖章光新潘响亮
- 关键词:芦苇生理生态盐碱
- 自然-人为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71年-1987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人为补水期,利用收集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扎龙湿地水循环要素特征和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年,人为补水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在自然和人为补水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蓄水量是增加的,有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人为补水有利于湿地地下水位的回升和维持地表水位的相对稳定,对于植被的演替与恢复、鹤类种群的繁殖也有显著的作用。
- 冯夏清章光新
- 关键词:水文情势水量平衡扎龙湿地
- 东北粮食主产区水安全与湿地生态安全保障的对策被引量:15
- 2012年
- 东北粮食主产区松嫩-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集中分布区。针对松嫩-三江平原水与湿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粮食增产工程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其带来不利的水生态环境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后果,提出松嫩-三江平原水安全与湿地生态安全保障的对策与建议,进而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 章光新
- 关键词: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安全
- 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研究综述被引量:39
- 2012年
- 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与水质交互作用是影响湿地水文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机制。从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内涵、影响因素、界面效应及其研究方法与模型等5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受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水文情势共同控制,对未来变化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其影响因素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物理—化学—生物多层次环境界面之间的"激励—响应"更加显著,将成为理解湿地—地下水交互作用过程及其环境反馈的重要内容。结合多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利用不同界面特征的响应变化反馈指示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是未来研究方法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结合湿地水文特性整合不同尺度的数据信息、耦合交互过程的不同机制等是模型构建的关键科学问题,实现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水量—水质联合模拟是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 范伟章光新李然然
- 关键词:湿地地表水地下水
- 干旱胁迫对莫莫格湿地芦苇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为了揭示干旱胁迫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机理,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和快速叶绿素荧光仪,对干旱胁迫条件下的芦苇叶片光合生理以及芦苇生长状态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5d后,芦苇叶片光合速率小幅下降,干旱15d后,其光合速率明显下降,芦苇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干旱胁迫下,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芦苇叶片光系统II(PSII)对干旱胁迫反应较敏感,在干旱20d后,其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光合性能指数下降,热耗散增加。在干旱胁迫初期,芦苇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以气孔限制为主;在干旱胁迫后期,非气孔限制与气孔限制都起作用,其中非气孔因素主要是指光系统II活性的下降,活性反应中心减少,电子传递能力下降,降低了光系统II的整体光化学性能,进而降低了芦苇叶片的光合速率,抑制了芦苇的生长。
- 邓春暖章光新潘响亮
- 关键词:芦苇干旱胁迫光合速率光系统II
-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碱化空间变异与微地形关系研究被引量:32
- 2009年
- 以松嫩平原西部具有典型微地形变化的苏打盐渍土小区为试验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区盐碱化指标土壤电导率(EC)、盐分含量(SC)、pH和SAR的空间变异特征,绘制了4种指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4种指标均具有强空间相关性。4种指标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上的相似性。四种指标与相对高程呈极显著相关,相对高程在40 cm范围内,四种指标随着相对高程的增加,呈二次函数曲线增加趋势。该研究为苏打盐渍土区植被恢复和盐碱地利用提供依据。
- 杨帆章光新尹雄锐李秀军
- 关键词:苏打盐渍土地统计微地形
- 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的生理响应被引量:26
- 2010年
- 以盐碱土和非盐碱土充分混合,以土壤碱化度(ESP)2.41,13.67,25.67,42.30和53.13作为胁迫处理,测定了水稻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地上部干重、叶片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累积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水稻生长,重度盐碱胁迫下的水稻产量比非盐碱胁迫对照降低78.58%;随着盐碱胁迫增加,重度盐碱胁迫下,水稻四个生育阶段叶片电解质外渗率比对照分别高49.8%、45.0%、43.6%和34.3%,分蘖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分别高9.20%、59.40%、72.25%和83.12%,分蘖期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在土壤ESP为42.30和53.13时分别比对照高87.71%和167.80%。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以营养生长期较为敏感,进入生殖生长期后敏感性降低;低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响应不明显,高盐碱胁迫下水稻渗透调节响应增强,适当增加土壤盐碱胁迫强度可以提高水稻生理响应水平。
- 王志春杨福齐春艳梁正伟
- 关键词:水稻电解质外渗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
- 不同淹水周期对芦苇光合生理的影响机理被引量:12
- 2012年
- 水文周期是影响湿地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进一步揭示持续淹水与干湿交替等不同的淹水周期对芦苇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设计了4个干湿交替处理以及持续淹水控制组,测量了各组芦苇株高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特征以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处理比持续淹水更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可以增加芦苇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芦苇的光化学性能,减少热耗散,提高光系统II的活性。干湿交替处理的芦苇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持续淹水组。因此,在芦苇湿地的生态补水管理中,干湿依次交替有利于芦苇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芦苇产量。
- 邓春暖章光新潘响亮
- 关键词:芦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