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GSFll830)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晓芝赵娜刘文娟李岩田焕焕更多>>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滨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三联活菌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双歧三联活菌
  • 1篇通气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微生物
  • 1篇胃液
  • 1篇相关危险因素
  • 1篇相关性肺炎
  • 1篇菌群
  • 1篇菌群失调
  • 1篇呼吸机
  • 1篇呼吸机相关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 1篇机械通气
  • 1篇机械通气患者
  • 1篇急性肾损

机构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滨州市中心医...

作者

  • 3篇王晓芝
  • 2篇赵娜
  • 2篇李岩
  • 2篇刘文娟
  • 1篇孙婷
  • 1篇李志
  • 1篇王涛
  • 1篇吕长俊
  • 1篇郝东
  • 1篇齐志江
  • 1篇田焕焕
  • 1篇李敏

传媒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歧三联活菌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对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针对原发病的相应治疗,治疗组在行机械通气后给予双歧三联活菌2.0 g,po,tid,直到患者出现下列结局:发生VAP、撤机、死亡、出院。监测两组患者胃液p H值、胃液定植菌情况及VAP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早期VAP发生率分别为16.9%,17.5%(P>0.05),晚期VAP发生率分别为36.9%,20.6%(P<0.05);胃液p H值<4的比例分别为58.3%,68.0%(P<0.05);VAP致病菌与胃肠道定植菌同源率分别为50.0%,18.5%(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可减少晚期VAP的发生,维持胃液适宜p H值。
刘文娟李敏赵娜李岩孙婷王晓芝
关键词:双歧三联活菌肺炎呼吸机相关性PH值胃液
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早期诊断被引量:45
2013年
目的 分析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寻找早期诊断的预警方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90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选择58例脓毒症未发生AKI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平均动脉压(MAP)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24 h液体净入量评分、血肌酐(SCr)评分、血尿素氮(BUN)、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评分、血浆白蛋白共11项脓毒症合并AKI的可能发病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9个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因素,包括MAP评分、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24 h液体净入量评分、SCr评分、血BUN、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评分作为协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后,最终SCr评分、MAP评分、24 h液体净入量评分、动脉血乳酸评分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回归方程:Y=0.237X1+0.139X2+ 0.057X3+ 0.051X4(X1、X2、X3、X4分别代表SCr评分、MAP评分、动脉血乳酸评分、24 h液体净入量评分),检验方程F=125.897,P=0.000;临界数值为0.778.预警方程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为0.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4%.结论 SCr评分、MAP评分、血乳酸评分及24 h液体净入量评分为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程Y=0.237X1+ 0.139X2+ 0.057X3+ 0.051X4的数值大于0.778应考虑脓毒症有并发AKI的危险性,该方程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发AKI,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临床价值.
赵娜田焕焕李志王涛郝东齐志江吕长俊王晓芝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
肠道宏基因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肠道菌群指人体肠道内生活着的细菌,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有1 000余种。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自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发育成熟有利,可参与糖类、蛋白质代谢,促进铁、镁等矿物元素吸收、合成多种维生素及非必需氨基酸。以往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主要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生物芯片研究肠道菌群。
刘文娟李岩王晓芝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