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1B09)

作品数:22 被引量:134H指数:7
相关作者:颜运秋余彦张金波罗婷李明耀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南京大学湖南省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9篇诉讼
  • 16篇公益诉讼
  • 6篇生态环境
  • 6篇环境公益
  • 6篇环境公益诉讼
  • 5篇司法
  • 5篇环境保护
  • 4篇生态环
  • 4篇生态环境保护
  • 4篇民事
  • 3篇诉讼法
  • 3篇经济法
  • 2篇行政
  • 2篇行政公益
  • 2篇行政公益诉讼
  • 2篇中国环境
  • 2篇审判
  • 2篇生态
  • 2篇司法解释
  • 2篇诉讼制度

机构

  • 21篇中南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湖南省人民政...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作者

  • 19篇颜运秋
  • 6篇余彦
  • 2篇李明耀
  • 2篇罗婷
  • 2篇张金波
  • 1篇曾明
  • 1篇许清清
  • 1篇周晓明
  • 1篇王贺静

传媒

  • 6篇法治研究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学杂志
  • 1篇环境保护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山东警察学院...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经济法论丛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 1篇净月学刊
  • 1篇贵州省党校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胡斯公约》司法救济条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5年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公众环境参与制度以及相应的司法救济制度是《奥胡斯公约》的三大支柱,三项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司法救济条款既是《奥胡斯公约》区别于以往同类国际公约的重大创新,也是公约自身其他两项支柱制度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201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增第五章,明确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其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方面的纠纷可以提起诉讼。所以,应当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借鉴他国成熟做法,从司法救济程序方面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司法救济制度体系。
颜运秋余彦
关键词: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司法救济
经济法视域中的软法规范刍议被引量:5
2012年
随着世界范围内国家管理的衰落与公共治理的兴起,将法分为硬法和软法两种基本形式并非没有根据,对软法规范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界的浓厚兴趣。事实上,经济法作为一种回应型法,软法规范大量存在并具有非国家强制性、创制方式的弹性与民主性、非司法中心主义、法律位阶的非层次性等特点,使得其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区别开来。同时它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相得益彰,共同规范和调整着经济法关系。但软法规范的缺陷也是极其明显的,软法的泛化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为此,有必要将软法规范赋予硬法的某些特征使软法朝着硬法化方向转化;增强某些软法规范的刚性使其朝着可诉化方向迈进。
颜运秋曾明龚劲松
关键词:经济法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逻辑和归位被引量:12
2015年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理论上被误读及实践中被误用的现实,集中表现为其混乱的概念及过分夸大的制度功能。通过梳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脉络,可发现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普通环境行政诉讼属并列关系,实践中司法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上开始从克制走向能动,但对该制度的功能依然应作理性认识。从监督行政的视角,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应定位于对环境行政作有限监督,其对环境行政行为的审查标准在合法性、合理性及目的性上则有所不同。而且,从成本收益上考量,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也并非绝对最佳。故在未来的制度构建中,应充分关注其核心可诉范围,同时从整体主义视角就环境行政公益维护体系作出统一规划。
颜运秋张金波李明耀
关键词: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理论逻辑环境公益诉讼
从城市容积率纠纷看生态环境诉讼的新发展被引量:1
2012年
城市容积率是由城市土地和规划管理部门事先制定的,用来限定土地承载容量的指标。在司法实践中,容积率纠纷因为具有主体广泛性、目的公益性、内容预防性和复合性四项特性而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环境纠纷形式。传统的行政处理机制和民事诉讼在处理城市容积率纠纷时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了妥善处理城市容积率纠纷,采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成为必要。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是旨在保护社会公共生态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的制度。与传统纠纷处理机制相比,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在处理城市容积率纠纷案件中呈现诸多优越性。
颜运秋王贺静
论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的扩张——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消费维权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维权提供了另一把"钥匙"。民事公益诉讼在其诉讼目的和诉讼程序等方面有着不同于传统私益诉讼的特点,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的扩张保障了关联私益诉讼权利的实现,有助于提升司法效率和实现司法安定。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范围扩张的构建为:主体范围延伸至有权提起诉讼的其他机关或者组织;客观范围拓展至裁判理由,并赋予公益诉讼中认定事实的预决效力;时间范围则根据诉讼请求的类型进行相对扩张。
颜运秋冀天骄
关键词:民事公益诉讼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
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存在基础及司法实践被引量:4
2014年
相对于传统纠纷解决机制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生态环境危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矛盾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时代背景,生态环境恶化而保护手段单一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制度需求,生态环境人权的保障与实现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的权利哲学基础。从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特性、公众参与理论、司法能动等方面也可以找到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存在的正当理由。
颜运秋余彦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被引量:7
2017年
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对科学技术高度依赖,而审判组织则表现出整体专业性不足的弱点。为解决这一客观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专家陪审制度是最简捷有效的方式。本文结合我国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在对比分析了环境专家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其他领域专家陪审员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制度衔接机制的设想,并从选任条件、参审方式、适用范围、权利义务规定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明确了环境公益诉讼专家陪审员的诉讼地位和参审程序规则。
颜运秋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
我国宪法中公经济条款的立法补强与实施保障
2013年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中公经济条款的实施状况直接关系到宪法的宗旨和整体目标能否实现。法律规范中的具体条款与宪法中的抽象条款的契合使宪法真正作用于实践。虽然宪法中的公经济条款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通过对这些条款进行梳理后发现,目前我国仍需要对市场秩序维护条款、国有资产保护条款以及宏观调控规制条款等进行补强。通过凸显经济法地位,切实建立经济违宪审查机制以及公益经济诉讼机制等措施来增强宪法中公经济条款的实施保障机制,从而保障这些条款的顺利实施和良性运行。
颜运秋罗婷
关键词:宪法实施经济法实施违宪审查公益经济诉讼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模式与司法组织探讨被引量:9
2019年
当前,我国政策与立法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实际上是大力提倡公权力主导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模式,对社会力量融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秉持谨慎态度,法院职权主义适度强化,需要发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能动,未来的走向是,促使私人执法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模式从理想走向现实。如何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组织与能力的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转变环境司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保护理念,合理平衡生态利益与物质利益的关系,强化环保法官独立性,改良环保法官考核制度,提高审判人员和相关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法官与专家陪审员相结合的组织模式,建立环境案件专家咨询制度,因地制宜设置和调整环保司法组织,适时建立生态环保法院,比目前机械的设置环境审判组织的所谓环境司法专门化要内容丰富得多。
颜运秋
关键词:司法模式司法组织
宏观调控通往法治之路的理论探索被引量:4
2012年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凸显了宏观调控在我国的巨大适用空间,宏观调控法治化命题成为新的讨论焦点。关于宏观调控是否需要法治化以及怎样法治化学界观点不一,但总体而言在几个核心命题上达成初步一致。其中的诸多争论有必要通过法理上的澄清进行回应。宏观调控法治化命题还存在一些难点以待学界克服。
颜运秋李明耀
关键词:宏观调控法治经济法治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