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4026)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于向前邹鸿施伟红陈鸿飞邹积清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火星
  • 2篇火星探测
  • 1篇低能
  • 1篇低能电子
  • 1篇电离层
  • 1篇电离层探测
  • 1篇深空
  • 1篇深空探测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陈鸿飞
  • 3篇施伟红
  • 3篇邹鸿
  • 3篇于向前
  • 2篇仲维英
  • 2篇邹积清
  • 1篇于宁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火星壳磁场对电离层影响的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火星壳磁场对电离层的影响是火星电离层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国际上针对火星壳磁场对电离层影响的研究.早期的火星电离层数据主要来自无线电掩星观测.根据无线电掩星观测结果,火星壳磁场主要影响电离层的电子密度标高和峰值电子密度.强水平磁场可以有效阻止等离子体的垂直扩散,导致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标高与光化平衡区域相近;而在类似极尖区的强垂直磁场区域,由于等离子体的垂直扩散增强,会导致扩散平衡区域电子密度标高的增加.MGS的无线电掩星观测发现在火星壳磁场比较强的南半球区域电离层主峰值电子密度平均略高于在北半球弱磁场区域的观测结果.MEX首次利用顶部探测雷达对火星电离层进行观测,其观测结果证实电离层主峰值电子密度的异常增加只发生在火星壳磁场中类似极尖区的开放磁场区域,而且峰值电子密度增加的幅度远大于无线电掩星观测的结果.造成在火星壳磁场类似极尖区的开放磁场区域出现电离层主峰值电子密度异常增加的可能机制有两种:一种与能量粒子的注入有关;而另一种与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激发和波动加热有关.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哪种机制起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火星电离层和等离子体环境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邹鸿陈鸿飞于宁施伟红于向前邹积清仲维英
关键词:火星探测
火星电离层探测被引量:4
2011年
火星已经成为深空探测的重要目标之一,登陆火星并在火星生存是人类探测火星的终极目标,因此电离层是必须了解的火星电磁环境.火星电离层探测包括直接探测和间接探测.直接探测精度高,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观测时间短,无法提供长期稳定的探测结果.对火星电离层的间接探测结果主要来自无线电掩星探测和顶部雷达探测.无线电掩星探测可实现对火星电离层整个电子密度剖面的长期稳定探测,但其空间水平分辨率较低,且可探测的电离层太阳天顶角范围受到地球与火星轨道的限制.顶部雷达探测对火星电离层的探测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且同样可进行长期稳定探测,为火星电离层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支持.通过对火星电离层探测的基本方法及典型观测结果的分析,提出通过几种探测方法适当结合的方式,同时对火星电离层进行观测,能够大大推进对火星电离层的研究.
邹鸿陈鸿飞施伟红邹积清仲维英于向前
关键词:火星深空探测电离层探测
利用火星低能电子能谱获取火星磁堆积边界
2013年
火星快车飞船(Mars Express,MEX)搭载的低能电子谱仪可以测量火星附近小于20 keV的电子通量数据.利用得到的96段连续测量结果,通过判断能谱拟合参数的方法确定了飞船穿越火星磁堆积层的位置,对这些穿越点进行圆锥曲线拟合后给出了火星磁堆积层(Magnetic Pileup Boundary,MPB)的大致形状及位置,所得结果与先前火星全球勘探者(Mars Global Surveyor,MGS)及Phobos-2飞船给出的结果基本吻合.此外,对获得的穿越点按照火星当地壳磁场强度分类,周围磁场强度较强(>50 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明显高于全部穿越点及周围磁场较弱(<10 nT)的穿越点拟合出的磁堆积层高度,很好地反映了火星壳磁场对火星大气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影响.
李晨放邹鸿陈鸿飞施伟红于向前
关键词:火星探测低能电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