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ZH059)
-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俊黄秀波贾亚丽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民间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被引量:10
- 2014年
- 基于广东惠州巽寮天后宫("大妈")与凤池岛妈祖庙("小妈")案例比较,借助田野调查、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非参与式观察法,探讨在资本主导的滨海旅游开发背景下,妈祖信仰空间建构与认同边界重构过程。研究发现,"大妈"与"小妈"妈祖信仰空间建构的逻辑路径和过程不同。"大妈"按照资本塑造、权力的集中化与合法化以及宗教话语标准化的逻辑路径,建构为多元认同的开放性空间。"小妈"由于资本的"缺场",主要通过空间权力的自我赋予与妈祖崇拜话语的地方化来凸显与强化"我者"信仰空间的认同,从而建构为"我者"闭合性空间。在民间信仰空间建构和认同边界重构过程中,资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 黄秀波刘俊
- 空间思想演变视角下的西方滨海旅游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往滨海旅游研究综述大多限于对所涉研究领域的横向分类,缺乏基于特定学科演进视角下的纵向考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梳理西方滨海旅游研究的脉络。与空间思想流变过程对应的是,西方滨海旅游研究主题也经历了从"滨海旅游地空间模型与演化"到"滨海旅游空间文化解读与社会建构"再到"滨海旅游空间政治与权力景观"的过程,亦即从关注滨海旅游空间的物质性转变到社会性和政治性。借助人文地理学空间思想演变视角,可以厘清滨海旅游研究视角转换的内在逻辑,并能从空间的生产视角重新思考中国滨海旅游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为国内滨海旅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刘俊黄秀波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滨海旅游
- 大型投资集团介入对于海滨旅游地影响研究——广东惠州巽寮湾案例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面向社区居民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型投资集团北京金融街公司整体介入开发对于巽寮湾海滨度假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当地居民按照对影响感知的不同可划分为积极的支持者和淡漠的反对者,其中积极的支持者占大多数。总的来看,金融街公司整体介入有力推动了巽寮湾度假区再开发进程,大部分当地居民从中受益,现阶段当地居民对于金融街公司介入巽寮湾开发的影响感知和态度较为积极。在国内众多投资集团大规模介入海滨旅游地开发的背景下,巽寮湾度假区再开发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示范意义。
- 刘俊贾亚丽
- 关键词:海滨旅游居民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