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80)
- 作品数:40 被引量:243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杜学彬刘君范莹莹陈军营安张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近地表大地电流的分异性被引量:3
- 2020年
- 文中以渤海湾以南的郯庐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华北地区27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大地电流密度矢量和流线场,并获取流线场的散度和涡度。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表层大地电流的流向有分异作用,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表层大地电流矢量方向相反,东侧流向为NW向,西侧流向为SW或W向;断裂带对流线场的散度和涡度也存在分异作用,散度和涡度的正(负)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断裂带附近的浅层高导区域。文中通过模拟断裂带两侧的磁感应电流,并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建立了断裂带分异作用的解释模型。该模型显示电流方向的差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的电性结构相关,电性差异是近地表大地电流方向分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断裂带对表层电流的分异现象对于理解深部电性差异具有参考意义。
- 章鑫杜学彬
- 关键词:大地电流分异作用数值模拟
- 甘肃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对甘肃省平凉、松山、古丰、山丹、高台、嘉峪关、瓜州7个台站的地电场分钟值、小时值的日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对2012年3月地电场小时值进行了频谱分析,同时结合地磁场H分量、分量应变(固体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地电场静日的日变化都很明显,呈明显"双峰"和"单谷"形态,并且NS向与EW向变化形态基本相同;各台站同测向及相互之间的自相关系数基本在0.85;不同台站之间同测向的相关系数多数在0.75以上;这是地磁场H分量与固体潮共同影响的结果。2通过频谱分析各台站的优势周期主要以12h和8h为主,但存在差异性,谱值最大相差20倍。3各台站的日变幅也不尽相同,其中,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与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量的差异性,并与台站的位置、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浅层电阻率等有很大关系。
- 张彩艳李飞苏宏伟
- 关键词:地电场日变化周期
- 京津冀地区多种地球物理观测对天津爆炸事件的响应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和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研究了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地面爆炸时的地球物理响应,获得了爆炸点周边的地球物理场扰动信息.结果表明:1事件点附近地电阻率对地面爆炸的响应较为明显,事件发生后地电阻率观测曲线幅值急剧变小,且持续很长时间;2事件发生的前后两天,地电场观测曲线出现了小幅升降异常,且与空间电子流量微小幅度下降的时间相同,而相应时段的地磁场则无相关扰动;3卫星热红外亮温在事件发生后明显增强,持续数天后恢复至事件前水平;4事件点周围的地下水位和形变测量未见明显响应.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观测对该事件的响应有差异,这对于分析和研判与地震等相关的异常具有参考意义,同时本文讨论的观测结果也有利于深入认知天津爆炸事件的过程.
- 章鑫杜学彬张元生张丽峰
- 关键词:地电场卫星红外遥感地下流体地电阻率形变
- 北京市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分析北京延庆台1988年以来地电阻率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讨论归一化变化速率方法,用以处理该台地电阻率长程观测数据;结合北京及邻近地区近三十年来发生的7次中强地震,研究该台地电阻率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延庆台地电阻率观测对附近的中等以上地震和远距离大震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该台附近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提供中、短期预测预报参考依据;同时该台在中国大陆及周边远距离大震前也观测到了时间上对应的地电阻率异常。
- 闫睿朱石军胡乐银崔腾发
- 关键词:地电阻率地震
- 芦山Ms7.0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舟曲台电磁扰动异常变化
- <正>根据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发布的信息,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Ms7.0强震,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0.28°,东经102.94°,震源深度13 km。这是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强震以来在青藏高原...
- 刘君安张辉范莹莹
- 文献传递
- 地震预测中的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被引量:31
- 2017年
- 本文介绍了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即消除年变化法、无量纲法、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共4类8种方法,包括"九五"以来对原方法的改进和新发展的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异常分辨能力、异常指标和异常物理机制及其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1)一般来说,用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才能分析、识别出原始数据曲线上的"弱变化"异常;(2)文中8种方法的原理简明,异常物理机制清晰或较清晰,各方法的异常识别指标分别为明确、基本明确和定性的,定性的异常在震情研判中仅有参考意义;(3)消除年变化法和无量纲法通常用于识别地震中期、短临异常,而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通常用于识别短临异常;(4)经数据处理得到的异常与原始曲线的"弱变化"异常相协调;(5)时间序列数据出现的异常并不等同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直接联系的前兆异常,出现数据异常的台站附近不一定会发生显著地震.
- 杜学彬孙君嵩陈军营
- 关键词: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异常前兆异常
- 新沂台和马陵山台地电场日变化及潮汐响应初步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基于江苏省新沂台和山东省马陵山台同(近)场地观测的地磁场、地电场和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详细分析了两台站地电场日变化的波形、变幅、相位和优势周期成分以及日变幅的季节效应和台址电性条件对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电场日变化的机理.结果显示:(1)两台站地电场日变化主要为两次起伏变化,主相起伏集中在当地午前午后时段,且起伏波形与磁场日变化的起伏波形大致相同,存在相位差,但主相起伏时段与磁场对时间的偏导曲线上的日变化起伏时段大致对应;地电场变化与磁场正交分量的变化显著相关,且与同方向的分量应变显著相关;地电场日变化波形与分量应变日变波形有很大差异;(2)两台站地电场、地磁场日变化的优势周期为12h,8h,24h,最显著周期为12h,其中12h和24h周期成分是应变分量的优势周期;(3)两台站同方向地电场日变化的波形高度相似,但同台正交分量之间的日变幅有方向性差异;朔望月时段的日变幅大于上下弦月时段,日变幅有夏季大于冬季的季节效应;台址电导率越低,日变幅越大.地电场日变化既表现为广域性特征,又表现为局部性特征.地电场日变化机理分析认为,地电场日变化是由月日潮汐力和太阳风引起的电离层活动所导致,同时还受到季节、台址电性条件等多因素的影响.
- 李飞杜学彬董淼
- 关键词:地电场地磁场日变化日变幅
- 青藏高原东北缘区域地电脉动能谱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5个地电场观测台站2015年以来的长时段地电场数据,首先使用求取两信号互相关函数的方法压制了大部分不相关电磁扰动,然后通过高通滤波和信号的频谱、自功率谱和互功率谱分析,得到了互相关分析后各台站的时频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1Hz采样数据中10^(-3)—10^(-1)Hz部分可能含有地电脉动信号.同时通过对大武台原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分析,并将同时段地电场观测与相关频段的地磁场观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球电场在该频段内表现出Pc3—5的特点,地电脉动成分占优势,且10^(-3)—10^(-1)Hz频段的能量较高,这一现象可能与地球磁层和电离层辐射波的稳定性有关.
- 刘君章鑫杜学彬杜学彬陈军营
- 关键词:互相关函数地电场能谱分析
- 自然时间域中的地震序列参数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自然时间χ是Varotsos等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时间域,其将复杂系统的时间序列在自然时间域中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取有用信号并提高相关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更容易获得复杂系统的动态特征.文中对自然时间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选取中国地震台网中心1978—2014年地震目录中震级排序前30的震例,计算每次地震的归一化能量在自然时间域中的方差κ_1及其变异系数β,并将方差κ_1作为序列参数,利用变异系数β对序列参数κ_1进行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序列参数κ_1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0次震例中有21次震例的地震序列参数κ_1自震前半小时至几个月开始持续在0.07上下波动,并在主震发生前迅速下降至0值附近.此外,还简单讨论了定量分析中时间窗口的选择以及分析结果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地震事件的回溯性研究及地震预测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悦安张辉安张辉刘君范莹莹
- 华北地区地电暴时GIC及涡旋电流响应分析被引量:14
- 2017年
- 通过地电场台址近地表介质电阻率和地电场值计算大地电流,从大地电流场中分离出涡旋电流;根据平面波理论和水平导电层模型,使用地磁暴观测数据在频率域计算地磁感应电场(GIE),由GIE计算地磁暴感应电流(GIC).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GIE计算结果与实测地电暴具有很好的相位一致性;GIC涡旋中心相对地电暴涡旋中心存在向SE漂移约3°的现象;磁暴时地磁场Z分量的幅值分布图中极大值区域与涡旋中心重合,可能是GIC涡旋中心偏移的原因.另外,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提出的等效环电流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涡旋大地电流的形成机制.本项工作可应用于地磁观测与地电观测的相互校正,同时有助于认识地电暴对大地电流分布的影响.
- 章鑫杜学彬刘君
- 关键词: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