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春晖计划”(z2005-2-83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 相关作者:褚贵新胡云才国秀丽李明发张淑英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磷源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转化、加工番茄磷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
- 2008年
- 在盆栽模拟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对不同磷源进行了肥效验证。结果表明,液体磷肥追施可以保持土壤中较高的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磷肥向Al-P和Ca10-P的固定(P=0.05),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液肥追施处理的加工番茄生物量、吸磷量分别比固体肥料的高17.4%和64.4%,液肥追施处理的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等品质指标比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处理分别提高29.1%、22.2%和8.3%(P=0.05)。通过液肥追施可减少磷的固定,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生物量、磷素营养和加工番茄品质。因此,在石灰性土壤条件下酸性液体磷肥随水施用比固体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磷肥品种。
- 李明发褚贵新国秀丽张淑英沈平香任伟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磷素营养加工番茄
- 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8
- 2009年
-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Ca10-P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Ca10-P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0—20 cm土层较高的Ca8-P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91725kg/hm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CK1)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26.7%,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 褚贵新李明发危常州胡云才国秀丽张淑英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加工番茄
- 磷肥形态和施用方式对石灰性土壤磷有效性和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采用同心圆扩散试验,通过模拟滴灌与不同施肥方式对液体磷肥与固体磷肥在3种不同质地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性与移动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磷肥在距施肥点7.5~43mm区域内的Olsen-P含量高于固体肥料;随着水分的加入,固、液态磷肥大部分停留在距施肥点7.5~25.5mm的土层(固肥占35%~50%;液肥占40%~60%);距施肥点13.5~25.5mm区域内,固、液态磷肥一次性施用比其分次施用的Olsen-P含量高;施用肥料能够降低土壤pH值,但仅能影响与肥料毗邻的土壤(0~7.5mm层),对离施肥点较远的土壤影响不显著。滴灌条件下,液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性和移动性高于固态磷源;固、液态磷源一次性施用比其分次施用更能提高磷肥的有效性与移动性。
- 叶壮褚贵新胡云才谭崇文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不同磷源施肥方式
- 固、液态磷源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采用同心圆扩散法对固体和酸性液体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移动性与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Olsen-P含量随施肥点圈层由内向外层而递减,液肥处理的Olsen-P量在施肥点以外的3个土壤圈层中均高于固肥处理。固体肥料大部分停留在距施肥点0-7.5 mm圈层,占施磷总量的55%-70%;液体肥料虽在0-7.5 mm层的含量低于固体肥料(约占15%-40%),但在远离施肥点的后3个圈层(7.5-43 mm)中均高于固体肥料处理,其中7.5-13.5 mm最为明显(液肥占35%,固肥占20%)。3种施磷量在砂土、壤土及粘土上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肥料对土壤pH值的影响仅限制在距施肥点最近的0-7.5 mm范围,该层的pH值显著低于后层。本研究说明在石灰性土壤中液体磷的移动性、有效性明显高于固体磷,但对土壤pH值无显著影响。
- 叶壮褚贵新冶军胡云才梁永超谭崇文
-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