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346)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缪明永王学敏焦炳华周运恒黄鹤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再生
  • 4篇线粒体
  • 2篇再生过程
  • 2篇鼠肝
  • 2篇大鼠肝
  • 2篇大鼠肝再生
  • 1篇蛋白
  • 1篇受体
  • 1篇通透性
  • 1篇肿瘤
  • 1篇转录
  • 1篇微管
  • 1篇细胞
  • 1篇线粒体通透性...
  • 1篇环孢素
  • 1篇环孢素A
  • 1篇疾病
  • 1篇钙离子
  • 1篇肝细胞
  • 1篇苯二氮

机构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缪明永
  • 4篇焦炳华
  • 4篇王学敏
  • 4篇周运恒
  • 3篇时多
  • 3篇黄鹤
  • 2篇任绪义
  • 1篇汪振诚
  • 1篇蒋恒义
  • 1篇蒋雷
  • 1篇刘军华
  • 1篇李洋
  • 1篇王洁
  • 1篇于军
  • 1篇朱克军
  • 1篇王璐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分子生物...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卓类受体(PBR)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专一性配体结合动力学变化,探讨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部分切除(PH)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 h、6 h、12 h、24 h、48 h、72 h、120 h和168 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利用PBR专一的配体[3H]PK11195测定肝再生时线粒体膜上PBR的含量以及受体与配体亲和力的变化。结果:在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3H]PK11195与PBR最大结合量(Bm 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PH后3 h和120 h非常显著(P<0.01),168 h接近正常水平;平衡解离常数(Kd)在PH后72 h和168 h明显低于假处理照组(P<0.01)。假处理组之间Bm ax和Kd无明显差异。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肝线粒体PBR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而PBR与配体结合动力学明显改变提示PBR与线粒体PT变化有关。
黄鹤任绪义缪明永周运恒王学敏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
大鼠肝再生时肝PBR、Bcl-2、Bax基因mRNA的表达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permeabilitytransition,PT)的主要调节蛋白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Bcl2家族成员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上述基因表达与线粒体PT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肝切除组,切除肝左叶和中叶部分约全肝的70%;假处理组,同样麻醉和开腹,但不切肝;正常组。手术后3、6、12、24、48、72、120和168h分别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PBR、Bcl2、Bax在肝再生过程中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肝再生过程中PBR基因表达降低,但与假处理组无显著差异;Bcl2在肝切除后3h和120h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假处理组和正常组(P<0.05);Bax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和假处理组,其中在肝切除后12h和72h时显著低于相应的假处理组(P<0.05)。结论:PBR、Bax、Bcl2在肝再生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线粒体PT时相变化有关。
黄鹤任绪义缪明永周运恒王洁王学敏焦炳华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BCL-2BAX
Stathmin调控及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Stathmin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周期相关的微管作用蛋白。在有丝分裂间期,Stathmin以有活性的去磷酸化形式存在,抑制微管聚合。当细胞进入分裂期,Stathmin被磷酸化失活,微管聚合形成纺锤体,进而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Stathmin的表达和活性受多种转录因子和激酶/磷酸化酶的调控,其表达和活性异常与细胞增殖、神经系统发育及肿瘤等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时多蒋恒义缪明永焦炳华
关键词:STATHMIN蛋白微管转录肿瘤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70%肝切除(PH),制作肝再生模型,制备肝匀浆液,经离心后用酶标仪分别测定肝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共8个时间点),肝细胞的凋亡酶活性。结果: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在PH后3、6、72、120和168 h时显著性增高(P<0.001);而整个过程中Caspase-8的活性除了在PH后168 h时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时间点没有明显增高。结论: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凋亡酶Caspase-3活性的升高可能主要是由内源性线粒体途径引起的。
周运恒缪明永李洋时多黄鹤王学敏焦炳华
关键词:肝再生肝细胞CASPASE-3CASPASE-8
大鼠肝再生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的变化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研究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 (PT)的变化规律。 方法 :SD大鼠肝 70 %部分切除 (PH)制作肝再生模型 ,断头取肝分离线粒体后 ,通过检测静息态和不同浓度钙离子诱导下线粒体悬液在 5 4 0 nm处光密度值 (D540 )变化来观察线粒体 PT的时相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肝再生早期 (PH后 0~ 2 4 h)和后期 (PH后 1 2 0~ 1 6 8h)都表现为肝线粒体先收缩后肿胀 ,也即通透性先下降后增高 ;同时大鼠肝再生早期肝线粒体可明显抵抗钙离子的诱导作用 ,而 PH后2 4 h和 1 6 8h组的大鼠肝线粒体对钙离子的诱导非常敏感。环孢素 A(Cs A)可阻断钙的诱导作用。结论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 PT出现明显规律性改变 。
缪明永朱克军汪振诚刘军华蒋雷王学敏焦炳华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钙离子环孢素A
肝再生与线粒体蛋白释放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在肝部分切除或创伤后,残存肝组织很快就进入复杂的再生过程。在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能量,而且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等活动。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在肝再生过程中线粒体透性转换有明显特征性的变化,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发现,在肝再生早期有一些线粒体基质蛋白释放到胞液中,提示线粒体蛋白的释放可能与肝再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周运恒于军王璐时多缪明永
关键词:肝再生线粒体PT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