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2A210018)

作品数:28 被引量:188H指数:8
相关作者:汪顺生高传昌孟鹏涛王兴史尚更多>>
相关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玉米
  • 14篇沟灌
  • 13篇水分
  • 12篇夏玉米
  • 12篇小麦
  • 10篇耗水
  • 9篇冬小麦
  • 7篇利用效率
  • 7篇灌水
  • 6篇水分利用
  • 6篇水分利用效率
  • 6篇灌溉
  • 5篇水分生产
  • 5篇灌溉方式
  • 5篇耗水量
  • 4篇垄沟
  • 4篇垄作
  • 4篇垄作沟灌
  • 4篇宽垄沟灌
  • 4篇耗水特性

机构

  • 25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工程大学

作者

  • 25篇汪顺生
  • 12篇高传昌
  • 12篇孟鹏涛
  • 10篇王兴
  • 9篇史尚
  • 9篇刘慧
  • 6篇刘东鑫
  • 3篇李欢欢
  • 2篇孙景生
  • 2篇宋哲
  • 2篇王帅杰
  • 1篇王松林
  • 1篇费良军
  • 1篇陈倩云
  • 1篇赵楠
  • 1篇刘明洋
  • 1篇薛红利
  • 1篇黄天元
  • 1篇陈豪

传媒

  • 8篇灌溉排水学报
  • 5篇节水灌溉
  • 4篇中国农村水利...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中国水利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加权灰色关联模型评价不同灌水方式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如何评价多种灌水方式的优劣,提出了一种评价模型。在传统的灰色平均关联度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具有保序性,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先从产量、耗水和水利用效率3个方面对不同灌水方式进行评价,再将产量、耗水及水利用效率的评价结果作为评价指标再次进行灰色关联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就产量评价结果而言,水分控制下限为80%的宽垄种植关联度最大;就耗水评价结果而言,水分控制下限为60%的宽垄种植关联度最大;就水利用效率评价结果而言,水分控制下限为70%的宽垄种植关联度最大。由最终评价可知,6种不同灌水方式中,水分控制下限为70%的宽垄种植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613,即此灌水方式最佳。
汪顺生王康三孙景生刘东鑫李欢欢
关键词:灌水方式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水流特性及灌水质量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田间沟灌试验,研究了灌水沟沟顶宽、沟深、田面坡降3个技术要素对沟灌水流特性和灌水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流推进速度随着沟宽增大而减小,随着沟深、田面坡降的增大而增大,用幂函数可以很好的拟合水流推进过程;水流消退过程符合幂函数关系,但数据离散度高;沟顶宽40cm,沟深20cm,田面坡降1‰为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沟灌的最优沟灌灌水技术要素组合。
高传昌王兴汪顺生史尚
关键词:沟灌水流特性灌水质量
不同沟灌方式下灌水质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水分处理,研究常规沟灌和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沟灌对灌水质量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体化垄作沟灌的灌水效率高于常规沟灌;随着水分控制下限的上升,不同沟灌方式田间灌溉水利用率都有所下降,但一体化垄作沟灌下降更为明显;2种灌水方式下灌水均匀度均较高,且常规沟灌灌水均匀度更理想;不同沟灌方式下,一体化垄作沟灌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8.67%;过低或过高的水分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水分控制下限适宜,小麦、玉米一体化垄作沟灌节水增产明显。
汪顺生王兴史尚高传昌刘慧孟鹏涛
关键词:沟灌夏玉米灌水均匀度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加权灰色关联模型优选夏玉米沟灌方式被引量:8
2016年
该文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夏玉米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长、穗周长、穗粒数、穗行数、百粒质量和产量)对沟灌方式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同一水分控制下限,无论是产量综合评价,还是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宽垄沟灌种植模式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均优于常规沟灌种植模式;其中灌水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field water holding capacity,FC)的宽垄沟灌种植处理在第2层综合评价中耗水评价虽然位次第3,但产量评价和水分利用效率评价位次第1,在第1层综合评价中灰色关联度最大(0.852),故灌水控制下限为70%(70%FC)最佳;其次为灌水控制下限为60%(60%FC)的宽垄沟灌种植处理,关联度为0.788,60%FC与70%FC二者关联度相差较小。加权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的评判结果与大田试验结果相吻合。因此,最终方案的最终选定可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而定,对于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建议采用W70灌水方式,对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建议采用W60灌水方式。研究可为灰色关联度方法在节水灌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汪顺生王康三刘东鑫李欢欢
关键词:灌水土壤水分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宽垄沟灌下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了解宽垄沟灌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受旱程度对其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水分生产函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旱时期越靠后,冬小麦的产量越低,播种—拔节期轻旱产量最高为6 805.12 kg/hm^2,灌浆—成熟期重旱产量最低为5 986.50 kg/hm^2;受旱时期越靠后,耗水量越低,播种—拔节期轻旱的耗水量最大为4 260.3 m^3/hm^2,抽穗—灌浆期重旱耗水量最小为3 418.6 m3/hm^2;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出现在拔节—抽穗期轻旱为1.86 kg/m^3,最小出现在播种—拔节期重旱为1.57 kg/m^3;冬小麦的总产量与总耗水量呈二次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为0.966 7,两者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冬小麦沟灌下适宜耗水量为356~424 mm;得出了河南郑州地区冬小麦的Jensen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水分敏感指数按抽穗—灌浆期,拔节—抽穗,灌浆—成熟,返青—拔节,播种—越冬和越冬—返青依次降低.
汪顺生李欢欢王康三刘东鑫
关键词: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函数
不同种植模式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种种植模式(传统平作和垄植沟灌)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垄植沟灌冬小麦的全生育期耗水量减少26.26~31.92 mm,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6.09%和3.79%,增产150.57~237.6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43%~10.39%;2种种植模式的耗水量和产量与水分处理呈正相关,但随着水分控制下限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则先增大后减小;确定垄植沟灌为冬小麦适宜种植方式,并在L-70水分处理获得了最优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91 kg/m3,产量达到7 589.96 kg/hm2.
王松林史尚王兴汪顺生孟鹏涛刘慧
关键词:冬小麦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相互关系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田间试验,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沟灌方式(宽垄沟灌和常规沟灌),不同水分处理对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较常规沟灌,宽垄沟灌模式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7.990%,穗长、穗粗、穗粒数、百粒重分别增加了6.240%、3.869%、4.171%、4.610%;过低或过高的水分控制下限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很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夏玉米穗长、穗粗、穗粒数及百粒重对产量均有促进作用;不同沟灌方式下,夏玉米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发生变化。
汪顺生刘慧孟鹏涛王帅杰陈倩云欧阳贺刘芳
关键词:宽垄沟灌夏玉米穗部性状
不同沟灌方式夏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水分处理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夏玉米的耗水特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控制下限越高,耗水量越大;一体化垄作沟灌种植模式全生育期耗水量均低于相同水分处理的常规沟灌种植模式,蓄水保墒效果较好;不同沟灌方式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一体化垄作沟灌种植模式增产明显,平均增产率达8.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0.23~0.36kg/m3;过低或过高的水分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王兴高传昌史尚汪顺生宋哲
关键词:夏玉米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CRITIC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18年
针对多指标因子的水环境评价问题,采用CRITIC法确定各因子的客观权重,并结合模糊数学评判基本理论构建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选用水体中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重铬酸盐指数(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氟化物7种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区长江及嘉陵江干流段9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质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长江及嘉陵江干流段水质多为Ⅰ~Ⅲ类,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断面水质不达标,存在污染现象。通过不同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各断面水质等级基本与实际水质类别相吻合,表明基于CRITIC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汪顺生黄天元陈豪刘明洋薛红利
关键词:水质评价
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分析了传统平作畦灌和垄作沟灌对冬小麦耗水规律、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相比,垄作冬小麦降雨利用率提高11.08%~13.19%;同一水分处理,垄作沟灌冬小麦日耗水量明显小于传统平作;2种灌溉方式下,拔节—抽穗期和返青—拔节期耗水量最多,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0%;日耗水量在抽穗—灌浆期达到峰值;随灌水次数和灌溉量增加,各处理下耗水量显著增加,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先增加后减少;垄作种植模式节水40%,增产392~776kg/hm2,水分生产率以灌3水处理下最大(2.08kg/m3)。
汪顺生高传昌王兴史尚
关键词:冬小麦垄作沟灌耗水量水分生产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