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206)

作品数:55 被引量:357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兵仓伍亚民曾琳王禾黄宏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第三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坐骨
  • 35篇坐骨神经
  • 31篇神经损伤
  • 26篇坐骨神经损伤
  • 19篇大鼠坐骨神经
  • 16篇大鼠坐骨神经...
  • 14篇脊髓
  • 11篇神经生长
  • 11篇细胞
  • 10篇营养因子
  • 10篇神经营养
  • 10篇神经营养因子
  • 8篇神经生长因子
  • 8篇神经元
  • 8篇基因
  • 7篇周围神经
  • 6篇凋亡
  • 6篇后腰
  • 6篇脊髓组织
  • 5篇蛋白

机构

  • 36篇第三军医大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北京军区总医...
  • 5篇复旦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三二...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浦东新区人民...

作者

  • 16篇李兵仓
  • 13篇伍亚民
  • 9篇曾琳
  • 8篇王禾
  • 8篇黄宏
  • 7篇龙在云
  • 7篇卓豫
  • 7篇陈菁
  • 6篇王建民
  • 6篇阮怀珍
  • 6篇李陶
  • 6篇杨恒文
  • 6篇陈恒胜
  • 6篇刘媛
  • 5篇许川
  • 5篇李培建
  • 4篇楚燕飞
  • 4篇吴喜贵
  • 4篇顾玉东
  • 4篇陈蕾

传媒

  • 1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0篇创伤外科杂志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重庆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17篇2002
  • 3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在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基因表达的检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坐骨神经后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0-03/2002-04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体质量200g左右的Wistar大鼠90只,雌雄不限。实验方法:①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用1%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在大鼠右侧股后部作纵行切口,无菌条件下显露坐骨神经,自股中部切除10mm坐骨神经,然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按不同方式处理:A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AxCA-BDNF原液8μL;B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溶液8μL;C组:坐骨神经缺损+硅胶管+空白病毒稀释液8μL。②灌注固定和组织切片制备:分别于术后3d、7d、14d、1个月、2个月、4个月共6个时相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进行灌注。另外取5只正常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等手段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和蛋白水平,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测定坐骨神经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结果:9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组3d、7d、14d、1个月时近、远端神经干和脊髓(L3~6)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均远远高于B、C组(近端神经干:A组:90.70±3.32,108.32±3.95,110.51±2.13,60.39±3.24;B组:15.46±1.89,20.50±2.31,94.37±2.45,48.32±2.37;C组:14.49±2.03,22.42±2.24,95.28±3.66,46.47±2.11;远端神经干:A组:96.24±4.58,113.10±5.83,116.28±5.22,66.91±3.87;B组:21.37±3.39,28.56±2.67,105.62±4.31,52.54±4.15;C组:20.75±3.56,27.33±2.52,104.45±4.98,53.40±3.76;脊髓:A组:100.43±4.17,109.69±6.06,103.47±5.47,60.84±4.84;B组:50.51±4.32,37.36±3.15,35.05±3.82,35.82±3.35;C组:51.03±3.91,38.98±3.75,39.36±3.34,34.64±2.84,P<0.05,P<0.0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也高于C组。结论:通过腺病毒介导转染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在大鼠坐
李培建李兵仓戴宜武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原位分子杂交
基底神经节退行性变的神经保护策略被引量:2
2003年
神经细胞死亡的 3种机制为代谢障碍、兴奋性毒性及氧化应激 ,它们可以独立或相互作用而导致神经退行性变的发生。 3种机制均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和亨廷顿病 (Huntington’sdisease,HD)中的神经退行性病起重要作用。挽救或保护受损伤的神经元的策略通常包括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功能恢复或干扰神经毒性过程。本文就近年有关成功减轻帕金森病和亨廷顿病中的神经退行性病的神经保护策略进行综述如下。
张金海范晓棠阮怀珍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退行性变神经保护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嗅球成鞘细胞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嗅球成鞘细胞 (OE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 (SAL)组和实验 (OECs)组 ,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 ,硅胶管内给予等渗盐水或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 ,分别于伤后 7,14和 30d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和胆碱酯酶 (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变化。 结果 与SAL组比较 ,伤后 7,14和 30d ,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 7.0 4 %、6 .4 4 %和 9.72 % (P <0 .0 1)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活性变化幅度分别降低了 4 .0 3%、4 .2 5 %和 5 .72 % (P <0 .0 1) ;ACP的变化幅度分别下降了 5 1%、6 4 %和 92 % (P <0 .0 1)。
程赛宇阮怀珍吴喜贵张金海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嗅球成鞘细胞神经再生脊髓神经元
兔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凋亡规律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高速弹丸震荡伤后腰段脊髓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凋亡规律。方法  6 5只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高速弹丸震荡伤组 (震荡伤组 )和切割伤组。震荡伤组致伤靶点为兔右大腿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 ,切割伤组在同一水平切断右坐骨神经。应用DNA电泳、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定性定量检测。 结果 震荡伤组伤后 2周运动神经元数明显减少 ;伤后 1,2周 ,可见TUNEL阳性运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 ,DNA电泳出现凋亡梯形带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亚二倍体峰 ;震荡伤组伤后 1,2周 ,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 10 .6 %和 2 6 .4 %。切割伤组仅在 4周时有少量阳性运动神经元。 结论 与切割伤组比较 ,震荡伤组细胞凋亡发生早、数量多 。
王贵波李兵仓王建民黄宏陈蕾许川
关键词:细胞凋亡坐骨神经损伤脊髓运动神经元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sneurotrophicfactor ,GDNF)基因对周围神经断伤后促进轴突再生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获取的GDNF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 (polyCDL lactide co glycolide ,PLGA)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 ,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的缺损。 2 0只成年Wistar大鼠按桥接物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5只。A组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B组 :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C组 :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 细胞外基质凝胶 PLGA管桥接组 ;D组 :自体神经桥接组。术后 12周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并进行再生神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 12周 ,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轴突数、髓鞘的厚度、神经纤维的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等 ,C组均优于A、B组 (P <0 .0 1) ,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而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张文捷周跃陈菁王建忠陈建梅
关键词:雪旺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成年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GDNF基因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重建被引量:5
2003年
利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神经组织连续切片重建其显微及超微结构的三维图像。用硅胶管桥接 9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 6mm缺损 ,术后 7、15、30、6 0、90天取坐骨神经行光、电镜检查 ,经显微摄像和扫描仪采集输入微机进行图像配准和分割 ,采用直接体素绘制模型实现三维重建和显示。结果显示 ,利用光镜和电镜图像完成了坐骨神经损伤后变性、再生过程中神经纤维及附属结构的形态变化的三维图像重建。重建结果能直观、形象地揭示大鼠再生坐骨神经纤维与正常神经纤维结构形态的差异 。
陈菁李兵仓黄宏陈志强楚燕飞朱刚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超微结构三维重建周围神经
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治疗大鼠坐骨神经损伤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切除 12 0只大鼠左侧 6mm长坐骨神经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30只 ,分别行NGF +CNTF、CNTF、NGF、等渗盐水 (NS)靶肌肉注射。伤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SFI)、形态学和S - 10 0α、神经中丝 2 0 0 (NF2 0 0 )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联合应用NGF和CNTF组SFI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数目和S - 10 0α、NF2 0 0阳性轴突计数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结论 联合应用NGF和CNTF可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功能恢复。
朱刚楚燕飞陈菁李兵仓王宪荣冯华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周围神经损伤后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4
2002年
目的 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 ,银杏叶提取物 (EGb76 1)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 ,分为EGb76 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制作大鼠坐骨神经部分切除断端结扎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76 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 2、4、6周处死大鼠取材L4、5脊神经节 ,酶组化染色观察乙酰胆碱酯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计数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 ,电镜观察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及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善。结论 EGb76
薛锋顾玉东陈德松李继峰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感觉神经元乙酰胆碱酯酶酸性磷酸酶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张文捷李兵仓岳寿伟王建忠陈建梅
关键词:GDNF基因基因修饰坐骨神经缺损GDNF雪旺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再生坐骨神经中血管生成的量效关系(英文)被引量:9
2007年
背景:对于神经生长因子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再生坐骨神经中血管形成的剂量效应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神经内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材料: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50g。硅胶管(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出产);神经生长因子(美国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8/2005-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三室完成。实验分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50,100,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每组8只。实验干预:切除大鼠后肢坐骨神经,造成10mm缺损,用单通道的硅胶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在桥接管内给药。生理盐水组注入5μL生理盐水。50,100,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注入20mg/L的神经生长因子2.5,5,25μL。实验评估:在第30天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再生坐骨神经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rkA的表达,并作形态计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神经再生普通病理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32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神经再生病理切片结果:术后30d的坐骨神经近远端完全连接,硅胶管内坐骨神经粗壮程度为: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50ng、100ng组>生理盐水组。各神经生长因子组再生的坐骨神经的纤维数目和排列规则程度要好于生理盐水组,术后30d可见明显的血管生成。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3种不同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4种抗原的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500ng神经生长因子组4种抗原的表达与100ng和50ng神经生长因子组比较增加(CD34:94.2±6.4,74.2±10.9,77.0±11.0;vWf:116.2±20.0,72.0±13.1,68.0±9.7;TrkA:105.4±10.6,57.8±11.5,58.8±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89.0±3.0,48.6±7.
张玉波伍亚民刘磊宋川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WILLEBRAND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