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20080102)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泽民安家春鄂栋臣艾松涛孙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地籍测绘大队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极地科学战略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电离层
  • 4篇TEC
  • 2篇日食
  • 2篇GPS
  • 2篇磁暴
  • 1篇单点定位
  • 1篇地基GPS
  • 1篇电离层扰动
  • 1篇电离层效应
  • 1篇电子密度
  • 1篇电子总含量
  • 1篇掩星
  • 1篇硬件延迟
  • 1篇日全食
  • 1篇网络RTK
  • 1篇卫星影像
  • 1篇流层
  • 1篇陆地卫星
  • 1篇内插
  • 1篇极区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市勘测设...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深圳市地籍测...

作者

  • 7篇王泽民
  • 4篇安家春
  • 2篇孙伟
  • 2篇杜玉军
  • 2篇鄂栋臣
  • 2篇艾松涛
  • 1篇张胜凯
  • 1篇张辛
  • 1篇屈小川
  • 1篇周春霞
  • 1篇邱蕾
  • 1篇罗和平
  • 1篇赵莹

传媒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极地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测绘工程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4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GPS网络RTK流动站的对流层内插改正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介绍网络RTK常规内插模型,分析内插法的精度,从单站上分析高程对天顶距延迟的影响,分析高程差异对双差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邱蕾罗和平王泽民
关键词:GPS网络RTK
基于单站的硬件延迟求解方法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2004年11月磁暴及磁平静期间不同纬度上的IGS站(包括并置站)的GPS双频数据,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所有视线上TEC标准差最小法解算接收机硬件延迟,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与IGS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解算单站GPS的接收机硬件延迟。同时,接收机硬件延迟在磁暴期间没有发生剧烈波动,并置站的硬件延迟变化也没有明显相关性,说明接收机本身的性能对硬件延迟的影响远大于电离层状态信息的影响。
安家春王泽民屈小川杜玉军
关键词:电离层磁暴
格罗夫山冰原岛峰高程测定被引量:3
2011年
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冰原上坐落着64座冰原岛峰,它们绝大多数的高程都未被直接测定。2010年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格罗夫山分队,通过精密测绘方法测定了梅森峰、威尔逊岭的高程,并发现梅森峰是格罗夫山地区的最高峰。由于梅森峰、威尔逊岭四壁陡峭,难以攀登,为确保测量的精确性,首先在梅森峰附近的冰面上选取了3个基准点,采用GPS技术测定其精确地理位置,然后在这3个基准点上架设精密经纬仪,通过测角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从3个方向确定了梅森峰、威尔逊岭的准确高程,解决了地理学上一直存疑的梅森峰、威尔逊岭的大地高程问题。该结果不仅是南极地学考察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南极测绘高精度控制点,并为南极遥感成图提供高精度位置标定。同时还对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如折光系数k值的确定,观测图形、观测距离等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王泽民艾松涛张胜凯杜玉军
关键词:GPS
利用卫星影像进行南极格罗夫山蓝冰变化监测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MODIS及Landsat的系列影像数据,监测东南极格罗夫山的蓝冰变化。首先,使用MODIS原始数据进行蓝冰提取与范围统计,总结了蓝冰年度内的变化规律:蓝冰面积在9~12月间有上升趋势,直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至下旬达到面积最大值,2~4月面积重新减小。然后,对Landsat影像使用监督分类结合目视判别的方法提取蓝冰地物。通过蓝冰边缘线的比较,得出蓝冰范围有东移趋势的结论。最后,揭示了短波辐射与气候变化对蓝冰范围变化的影响。
鄂栋臣张辛王泽民周春霞
利用掩星和地基GPS研究日食电离层效应被引量:4
2011年
21世纪最长的一次日全食于2009-07-22发生,从亚洲东部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地区,同时,日食后期开始伴随着一次中等强度的磁暴。本文利用COSMIC掩星GPS数据反演了食甚时刻电子密度变化情况,利用武汉CORS地基GPS数据反演了局部TEC时序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日食电离层效应的物理机制。
王泽民安家春孙伟赵莹
关键词:日食掩星电子密度TEC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及其对定位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2009年7月22日发生在亚太地区的日全食,从北半球中纬地区一直延伸到南半球中纬地区.这次日食期间发生的磁暴和日食时间同步,使得电离层变化较为复杂.为了分析日食期间电离层扰动及其对定位的影响,所采用的GPS数据来源于日全食带内的重庆CORS网(4个站)、武汉CORS网(8个站)数据、IGS站WUHN、SHAO的数据,以及日偏食区域内不同纬度处的若干IGS站.通过比较日食前后连续三天的各个地方TEC变化,以及利用高采样率的CORS网数据研究日食期间TEC的瞬时变化,根据位置和时间的不同,各地日食期间TEC下降约(1~4)TECU.但是,磁暴期间TEC的响应整体表现为正相暴,偏离值达50%以上,且和日食食甚后的TEC变化相重合.同时,求解了日食期间伪距单点定位的实时精度和CORS网内中短基线的实时精度,伪距单点定位的平面精度变化不显著,高程精度下降达数十米,日食初期CORS网中基线的平面精度仍在厘米级内,高程精度仍在分米级内,但是,日食后期发生的磁暴导致基线的平面精度下降到分米级,高程精度下降到米级.
安家春王泽民鄂栋臣孙伟
关键词:日食磁暴TEC单点定位
极区电离层TEC监测和发布系统被引量:5
2010年
极区是研究各种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日地关系的理想场所,通过GPS获取的电离层TEC信息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大范围等优势,所以利用GPS研究极区电离层有重要意义。本文所设计的极区电离层信息监测和发布系统,包含数据回传、数据处理、数据发布三个部分。数据回传包括卫星网络回传和格式转换。数据处理是利用每天回传的GPS双频数据,解算单站VTEC,解决了硬件延迟的求解问题,并用二次建模获得测站上空的VTEC,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给出电离层TEC的大小及变化规律。数据发布是通过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的查询服务。
安家春艾松涛王泽民
关键词:电离层TE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