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34H0426)
-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平乔杰廉颖黄锦郑晓英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男性罗氏易位的临床特点及其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分析男性罗氏易位的生育期临床特点,探讨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技术在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对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进行了96个PGD周期,选择正常或罗氏易位核型的胚胎移植。分析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的临床特点及其PGD周期的临床特点。结果:80对男性罗氏易位者夫妇中,62对夫妇因男方严重少、弱精症而致原发不孕,占77.50%(62/80);8对夫妇因男方继发少、弱精症而出现继发不孕,占10%(8/80);10对夫妇因反复自然流产就诊,占1 2.50%(10/80)。80例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中,(13;14)易位有50例,占62.50%(50/80);(14;21)易位有15例,占18.75%(15/80)。96个PGD周期中,17个周期无胚胎可以移植,79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25个PGD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31.65%(25/79)。至目前,共有18对夫妇分娩了21个健康子代,3对夫妇持续妊娠中。结论:少、弱精症是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不育的主要原因,辅助生育技术可以解决其不育问题。PGD技术可以为男性罗氏易位携带者获得健康的子代提供帮助,减少了女方流产及分娩畸形儿的发生率。
- 黄锦廉颖乔杰刘平
- 关键词:植入前诊断
- 着床前遗传学诊断后囊胚冻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 2012年
- 目的:探讨着床前遗传学诊断(PGD)后囊胚冻融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①实验研究:对41枚PGD诊断为遗传学异常的废弃囊胚进行冻融研究,其中27枚囊胚进行程序化冻融,14枚囊胚进行玻璃化冻融。分别观察囊胚冷冻前及解冻后的形态学特点,比较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②临床应用:对14对夫妇在PGD新鲜周期移植后仍有剩余的遗传诊断正常的40枚囊胚给予冷冻保存。其中,6对夫妇的12枚胚胎进行了解冻移植。结果:①实验研究:27枚进行程序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22枚,复苏率为81.48%(22/27);14枚进行玻璃化冻融的囊胚解冻后复苏11枚,复苏率为78.57%(11/14),2种冻融方法的囊胚解冻复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何种冻融方法,解冻后复苏存活的囊胚在体外培养30 min均可以观察到复苏现象,体外培养4 h囊腔均扩张。②临床应用:14对有剩余囊胚冻存的夫妇中,6对夫妇新鲜周期即获得临床持续妊娠,另外还有1对夫妇早期自然流产,1对夫妇宫外孕。其余新鲜周期未孕的6对夫妇进行了囊胚解冻移植,其中3对夫妇解冻周期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经PGD诊断后的囊胚,无论是程序化冻融还是玻璃化冻融,均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冻复苏率。PGD诊断后囊胚冻融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可以提高PGD夫妇的累积妊娠率。
- 黄锦廉颖郑晓英吴昱琪陈媛乔杰刘平
- 关键词:囊胚玻璃化冻融复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