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0897006)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黎承杨龙福芝邓耀良陈亮陶芝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三聚氰胺
  • 4篇氰胺
  • 4篇结石
  • 2篇诱导大鼠
  • 2篇肾结石
  • 2篇肾损
  • 2篇尿路结石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损害
  • 1篇肾损害
  • 1篇肾损伤
  • 1篇肾纤维化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损伤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泌尿
  • 1篇泌尿系
  • 1篇泌尿系结石
  • 1篇结石形成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邓耀良
  • 4篇龙福芝
  • 4篇黎承杨
  • 2篇陶芝伟
  • 2篇陈亮
  • 1篇孙丙华
  • 1篇孟冬冬

传媒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聚氰胺与泌尿系结石被引量:2
2010年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可对动物的泌尿系统产生明显损害,可导致尿路结石和肾功能衰竭。近来发生在我国的问题奶粉事件也证实三聚氰胺对人类泌尿系统有损害作用。但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机理尚未明了。本文就三聚氰胺的代谢动力学及其对动物和人类泌尿系的毒性损害,尤其是尿路结石形成的可能机理进行综述。
龙福芝黎承杨邓耀良
关键词:尿路结石
三聚氰胺诱导大鼠肾脏损伤和尿路结石形成的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三聚氰胺(Mel)诱导大鼠肾脏损伤和尿路结石形成的病理演变过程并探讨其诱导机制。方法:采用含3%(W/W)Mel的饲料诱导喂养雄性SD大鼠1-4个月。先分2组:A为空白组(n=14);B为Mel组(n=40)。3个月后将B组随机分3组:B1停喂Mel饲料;B2停喂Mel饲料,并饮含1%(W/V)友莱特的水;B3继续喂含3%(W/W)Mel饲料。定期收集大鼠24h尿液检测pH、肌酐、尿酸、蛋白和Mel水平,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并对死亡和即将死亡的大鼠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第3个月A、B组各随机处死8只大鼠,采血检测肌酐,观察尿路肿瘤和结石形成情况并分析结石成分,进行肾脏病理分析。至第4个月实验结束处死全部大鼠,进行以上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尿液Mel的水平随药物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加,同时肾脏损伤加重,但各组尿pH无明显差异。诱导后6周即观察到膀胱内大量结石形成,结石成分为三聚氰胺磷酸盐,无尿酸;未观察到输尿管结石形成。病理分析见髓质区肾小管腔内Mel晶体沉积,肾脏上皮和间质损伤明显,并随着药物暴露时间的增加肾脏炎症和纤维化进行性发展。但诱导4个月未发现膀胱肿瘤。诱导3个月后停药2周,尿液中已经检测不到Mel。停药后4周,全部大鼠膀胱均未发现结石存在,而大鼠肾功能明显改善,肾脏病理损伤情况减轻。另外,与B1组比较,使用友莱特(B2组)可促进大鼠肾功能的改善。结论:Mel可诱导大鼠肾脏损伤和尿路结石形成,两者的发生与药物的暴露时间和尿液Mel浓度有关;尿路结石不是肾脏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停止药物接触肾功能可部分恢复,同时尿路结石可自行消失;而使用友莱特治疗可改善大鼠的肾功能。
黎承杨邓耀良陈亮龙福芝陶芝伟孟冬冬孙丙华
关键词:三聚氰胺肾损伤尿路结石
三聚氰胺诱导大鼠肾损害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三聚氰胺(melamine,Mel)诱导大鼠肾脏损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喂标准颗粒饲料和饮用自来水;B组为结石诱导组,喂含3%Mel的颗粒饲料和饮用自来水;C组喂食含3%Mel的颗粒饲料和饮用含2%牛磺酸的水;D组喂标准颗粒饲料和饮用含2%牛磺酸的水。共喂养3个月。每周收集大鼠24h尿液检测pH、肌酐、尿酸、蛋白、8-IP、H2O2和Mel水平。第3个月末处死全部大鼠,采血检测肌酐,进行肾脏病理分析(HE和OilRedO染色)及线粒体分离和检测。结果A组和D组尿液中未检测出Mel,B组和C组第1—4周尿液中Mel浓度分别为(3.16±0.45)、(4.39±0.21)、(5.40±0.28)、(5.50±3.26)mg/ml和(3.52±0.49)、(4.32±0.13)、(5.34±0.40)、(5.46±2.99)mg/ml,与A组比较,B组和C尿液Mel浓度有药物暴露时间依赖性。A组尿蛋白、尿肌酐、肌酐清除率、肾脏/体质量比值分别为(6.45±1.45)mg/24h、(28.0±7.4)mmol/L、(0.56±0.03)ml·min^-1·100g^-1、(2.29±0.89)mg/g,B组和C组分别为(14.56±7.69)ms/24h、(56.8±5.2)mmoL/L、(0.29±0.05)ml·min^-10g^-1.16±0.27)mg/g和(16.44±6.29)ms/24h、(55.8±7.4)mmol/L、(0.30±0.07)ml·min^-1·100g^-1、(4.40±0.56)mg/g,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尿蛋白显著增多,尿肌酐减少,肌酐清除率降低,肾脏/体质量比值增加。与B组比较,C组肾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清肌酐,尿蛋白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尿H228-IP及线粒体氧化检测试剂SOD、GSH-PX值分别为(28.5±5.2)mmol/L、(3.26±1.6)ps/ml、(21.1±7.8)U/mgprot、(19.0±2.5)活力单位和(26.7±4.8)mmol/L、(2.99±8.5)pg/ml、(20.3±6.9)U/mgprot、(
陈亮黎承杨龙福芝邓耀良
关键词:三聚氰胺肾纤维化肾结石发病机制
三聚氰胺对婴幼儿肝肾功能损害的随访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初步了解三聚氰胺对婴幼儿肝肾功能有无长期的损害。方法随访已确诊的三聚氰胺结石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泌尿系B超变化,根据结果初步判断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肝肾脏是否有长期的损害。结果治疗前37例患者全部有肾结石,治疗后只有3例仍有结石,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部分患者肾结石消失;治疗前有17例患者尿潜血试验阳性,治疗后尿潜血试验阳性者只有3例,治疗前有10例患者尿白细胞(WBC)阳性,治疗后全部患者尿白细胞为阴性;两者前后比较提示尿液常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血清肌酐(Cr)为(38.47±9.60)μmol/L、治疗后为(33.38±5.24)μmol/L,血清尿酸(UA)在治疗前为(296±104)μmol/L,治疗后为(227±60)μmol/L,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提示肾功能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为(21.45±15.70)U/L和(15.16±6.35)U/L,治疗后G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三聚氰胺对婴幼儿的肝肾功能无明显的长期损害。
龙福芝黎承杨陶芝伟邓耀良
关键词:三聚氰胺肝功能肾功能肾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