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50)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相关作者:司徒尚纪许桂灵许然蔡晓梅于长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东行政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理
  • 2篇人文地理
  • 2篇人文地理学
  • 2篇文化
  • 2篇现代主义
  • 2篇后现代
  • 2篇后现代主义
  • 1篇地理环境决定...
  • 1篇地理基础
  • 1篇地理学
  • 1篇地域分异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文化
  • 1篇粤港
  • 1篇粤港澳
  • 1篇粤港澳区域
  • 1篇哲学
  • 1篇食文化
  • 1篇唐代
  • 1篇唐代以前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4篇广东行政学院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共广东省委...
  • 1篇平顶山学院

作者

  • 8篇司徒尚纪
  • 6篇许桂灵
  • 2篇许然
  • 1篇蔡晓梅
  • 1篇于长立

传媒

  • 5篇热带地理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泛珠三角经济区政区建置沿革的空间关系演变透视被引量:4
2005年
阐述泛珠三角自然地理共性和各省区的历史建置沿革,探讨了我国历史上根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在这一地区划分政区的各种表现和变迁,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按前者设置政区,以利用河流运输和水利;后者则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凭险割据,并进一步指出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区域效应,说明政区建置沿革是泛珠三角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许桂灵司徒尚纪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人文地理学哲学的发展被引量:2
2006年
主要从文化哲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上探讨了后现代思潮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后现代思潮的出现是现代发展的客观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其对人文地理学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科学技术和理性的反动导致非理性主义的泛滥;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以及把人文地理学研究当作一个文本解构、阅读和建构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的发展为解决区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最后探讨了与后现代和人文地理学哲学相关的几个问题.
许然于长立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人文地理学哲学
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被引量:3
2006年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关键词:地理环境决定论
后现代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对人文地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科学技术和理性的反动导致非理性主义的泛滥。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以及把人文地理学研究当作一个文本解构、阅读和建构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野。非理性的人本主义的发展为解决区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整体的人地观和新区域地理学加强了对地方及历史、文化的重视;后现代思潮对全球和地区问题的关注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源泉。后现代主义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影响主要可归结为个性化、多元化和人本化趋势。
许然司徒尚纪
关键词:后现代人文地理学
唐代以前泛珠三角地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探讨
2006年
区域经济联合应获得文化支持,而文化支持的基础在于文化共同性。泛珠三角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地区,自古以来即不断发生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直到唐代以前,形成以百越文化为主体多元文化并存格局,同时在以铜鼓和风俗为代表文化变迁和发展上表现出更多文化共性,折射泛珠三角各个区域历史交流和联系不断加强的趋势,奠定了泛珠三角作为一个历史存在形式出现的文化基础。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关键词:泛珠三角
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壮、瑶、畲族是广东的世居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特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壮族饮食结构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和麦类为辅,副食品种包罗万象,饮料以酒为主;瑶族喜食糯米、山珍野味和油茶;畲族以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为主食,喜食黄米粿,喜饮三道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改变、社会文化的进步,某些饮食文化特质慢慢消失,但却通过一些隐性或显性的形式反映在作为强势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饮食文化民系上。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三大汉民系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融而不合,各自又保留着原有主体饮食文化特质。
蔡晓梅司徒尚纪
关键词:饮食文化特质
广东华侨文化景观及其地域分异被引量:34
2004年
华侨文化地理研究 ,在国内外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以我国华侨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广东为对象 ,阐述华侨文化的内涵 ,侨乡在引种外来作物形成的土地利用景观 ;引进西方骑楼和城镇规划制度 ,并结合当地环境产生的建筑文化景观 ;外语与方言相结合并广泛办侨刊形成的语言文字景观 ,以及华侨形成的人才文化景观等特色和影响。根据侨乡文化特质的相对一致性和侨居地文化背景相对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次划分珠江三角洲广府、五邑、潮汕、东江 -兴梅、琼东北 5个华侨文化区 。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关键词:地域分异
粤港澳区域文化综合体形成刍议被引量:21
2006年
区域文化综合体作为文化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由文化景观结构、文化区域结构和文化中心等有机结合而成。本文根据文化梯度概念,运用文化空间演化的原理和方法,在分析粤港澳文化形成的地缘、史缘、族缘关系及其文化作用的基础上,阐述珠江三角洲广府文化核心区、香港区域文化、澳门区域文化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各自特质和风格,通过三地长期文化互动,包括城市建筑、风俗、语言、文学艺术、思想、宗教、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不断交流、碰撞和创新,形成以中西文化交融和三地空间有机结合,穗港澳三个文化中心并立为特征的区域文化综合体。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关键词:文化互动粤港澳
城市型政区建置历史地理基础及其效应分析——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被引量:1
2006年
在以近代产业和公民思想的区域集聚为特征的城市型政区理论诠释基础上,阐述1925年广东省江门设市的历史地理基础,包括明清以来潭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活跃,海关设置、铁路兴修、侨资投入,近代产业兴起等,由此改变近代广东政治地图,并产生强化江门城市近代治理形式,采用西式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形成经济生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等多种效应,是近现代广东政区建置史上一件盛事。
许桂灵司徒尚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