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639250)

作品数:8 被引量:16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东晓杜岩陈举齐义泉施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三维变分
  • 2篇涡旋
  • 2篇降雨
  • 1篇叶绿素浓度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涡
  • 1篇中尺度涡旋
  • 1篇三维变分同化
  • 1篇上升流
  • 1篇同化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旋
  • 1篇热带
  • 1篇热带气旋
  • 1篇卫星高度计
  • 1篇卫星跟踪
  • 1篇温度锋
  • 1篇南海环流
  • 1篇空间结构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广...

作者

  • 6篇王东晓
  • 4篇陈举
  • 4篇杜岩
  • 2篇谢强
  • 2篇齐义泉
  • 2篇施平
  • 1篇朱江
  • 1篇王文质
  • 1篇王静
  • 1篇闫长香
  • 1篇李适宇
  • 1篇苏京志
  • 1篇罗琳
  • 1篇万齐林
  • 1篇刘赟
  • 1篇王卫强
  • 1篇肖贤俊
  • 1篇刘春霞
  • 1篇赵辉

传媒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海洋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7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6
2005年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赵辉齐义泉王东晓王文质
关键词:叶绿素浓度SEAWIFS上升流
TRMM卫星降雨雷达观测的南海降雨空间结构和季节变化被引量:37
2005年
利用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获得的雷达降雨资料,对南海及其周边区域(简称南海地区)降雨的空间分布和季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地区的降雨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同时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除了副高活动、季风潮、冬季冷涌和热带低压活动等天气过程,南海周边广泛分布的山地地形对该地区的降雨分布也产生强烈影响,降雨呈现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特征。与CAMP和台站资料相比,PR观测具有更丰富的空间结构,能够更好地体现降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征、反映高大的山地地形对降雨分布的影响。
陈举施平王东晓杜岩
关键词:TRMM
南海三维变分海洋同化模式及其验证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Princeton Ocena Model(POM)建立了一个南海三维变分海洋同化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卫星遥感高度计沿轨资料同化,考虑了每条轨道上的误差相关性,并且引入递归滤波优化运算.采用1998年春季和夏季、2000年夏季3个航次温盐资料对这个系统进行评估表明,相对于未同化的模式模拟结果,无论对温盐异常年份还是正常年份,该系统的温盐均方根误差和偏差都显著减小,误差结构更符合正态分布.特别是在盐度场上能重现南海由于降水和径流所造成的淡水盖,该系统也能将海表动力高度信息有效传递进模式次表层;温盐资料验证各航次评估结果差别不大,表明该同化系统性能是稳定的.
肖贤俊王东晓闫长香朱江
关键词:三维变分卫星高度计
北部湾温度锋的季节与年际变化被引量:11
2003年
采用8a(1991—1998)的卫星遥感海水表面温度资料(AVHRR SST)对北部湾温度锋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北部湾海区温度锋的季节态强弱趋势为春季最强,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弱。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温度锋强度与SST距平(SSTA)存在响应关系,表现在:1)SST正距平对应较弱的锋面产生,负距平对应较强的锋面产生,这种相关性在冬季表现得最为明显;2)锋面的强弱与SSTA绝对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即SSTA变化越大,锋面越强。在冬季,温度锋强度与海面风经向分量相关,在偏北风异常情况下,锋面较强;反之,锋面较弱。
罗琳王东晓刘赟李适宇
关键词:温度锋年际变化
南海及其邻近地区几种常用降雨产品的相互比较被引量:6
2004年
对南海及其邻近区域内3种比较常用的降雨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海地区3种降雨量在空间上具有一致的大尺度分布特征,都能够很好地反映行星尺度雨带的季节性迁移特征;在细节上,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比较而言,GPCP 1DD(GlobalPrecipitationClimatologyProject,1DegreeDailyPrecipitationEstimate)和TRMM PR(TopicalRainfallMeasurmentMission,PrecipitationRadar)具有更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更能够反映降雨量在高大山地地形两侧的分布差异;3种资料都能够反映由地面台站资料反映出的局地区域降雨量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基本特征,总体而言,GPCP 1DD和CMAP(CPCMergedAnalysisofPrecipitation)与地面观测结果更为接近,但是在反映极端降雨事件方面TRMM PR略优于其它2种资料。
陈举施平杜岩
关键词:CMAP
基于WRF模式同化QuikSCAT风场资料的初步试验被引量:22
2004年
利用美国最新推出的中尺度区域模式WRF(WeatherandResearchForecastingmodel)和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GlobalandRegionalAssimilationandPredictionEnhancedSystem,1.0版本),以2002年台风"黄蜂"为例,通过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散射计风场资料同化对台风"黄蜂"三维结构分析和预报的影响。初步的结果显示,同化散射计风场资料对台风的大风风场分析、台风中心位置和海面气压场等都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对于预报场的改进相对有限。
刘春霞王静齐义泉万齐林
关键词:三维变分同化热带气旋
南海海洋动力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4年
主要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近年来与南海环流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调查与模拟研究的进展。目前,对南海上层海洋海盆和次海盆尺度季节性环流的基本模态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对特定区域中尺度的环流特征也达成共识。已有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南海准定常涡旋的空间分布,获得其时间演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其形成和演化的可能因素;研究行星波动在南海环流建立与调整过程中的作用,获得南海低阶行星波动的速度场分布以及南海环流建立与调整的典型时间尺度;分析并讨论南海与其周边海域,尤其是与西太平洋海域水交换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了解海峡水交换的季节差异及其水平和垂向结构,提出黑潮入侵南海的几种形式。未来南海环流的研究方向将扩展到能量学机制方面,并包括热量、动能、动量和涡度等物理量的多时空尺度迁移。
杜岩王东晓陈举王卫强谢强
关键词:南海环流涡旋ROSSBY波
利用回归模型模拟卫星跟踪海洋漂流浮标轨迹被引量:16
2005年
分析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风海流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具有良好相关性。针对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运动的准地转性,建立了以海表地转流为主要回归自变量的几种回归模型,用以模拟浮标漂流轨迹,以期对浮标运动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南海中伴随涡旋运动的2个浮标模拟试验显示,诸多模型中以海表地转流、风海流及背景流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模拟浮标漂流轨迹效果较好。利用该回归模型,模拟出南海2个漂流浮标轨迹和真实轨迹距离偏差较小且二者运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回归模拟所得风海流、海表地转流及背景流发现:涡旋中心附近浮标漂移主要受地转流的控制,而涡旋边缘处风海流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这部分贡献使得浮标能够进入(脱离)涡旋。背景流的空间分布决定着浮标漂移的最终去向,特别是背景流方向改变的区域,背景流的存在使得模拟浮标轨迹能够像真实轨迹一样运移。
苏京志王东晓陈举杜岩谢强
关键词:中尺度涡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