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44)
- 作品数:38 被引量:492H指数:11
- 相关作者:臧淑英张思冲张敏郑树峰冯仲科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大庆市为例被引量:48
- 2006年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遥感研究表明,大庆市自1988年以来土地利用状态变化很大,由此引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以大庆市1988年和2001年的Landsat 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应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算方法,分析了该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3年间,大庆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损害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了20.76%-24.01%。
- 梁欣臧淑英张思冲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生态价值
- 大庆市湿地退化的生态表征与保护对策研究被引量:39
- 2005年
- 应用3S技术对大庆市这一具有短时限人地关系、高强度人为活动影响的典型油气资源城市的湿地资源进行调查,结合地面采集的数据,分析了湿地资源变化的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以石油天然气开发与加工为主的经济活动导致的湿地面积萎缩、污染加剧、生态供水日趋紧张、生态功能全面退化、管理滞后等问题,提出了湿地合理利用与保护对策。
- 王继富刘兴土陈建军
- 关键词:湿地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湿地管理
- 虚拟生态环境中的植物生长预报系统初探被引量:2
- 2004年
- 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在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栽培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因素的不确定性,使植物生长的早期预报工作成为了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研究了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能量生长过程的影响方式,提出了利用生命能量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生态条件下植物生长仿真的策略和目标函数。根据已往的生态因子组合关系归纳出植物生长的几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通过Markov过程虚拟了这些生态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并根据植物生长的实验数据,建立了此环境下的植物生长预报模型,从而模拟植物可能的生长状态,估算生长过程中产量分布的置信区间和各种生长状态的概率。
- 黄樨臧淑英
- 关键词:MARKOV过程
- 变权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区域生态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7年
- 为探讨变权组合预测模型在区域生态风险预测中的应用,该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市1976、19881、9921、996、2001、2003年各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获取了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风险权重,构造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时段的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采用基于回归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的变权组合预测方法模拟了大庆市2010年生态风险程度空间分布预测图.结果表明,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分布是基本沿着城区和主要交通干线的轮廓呈线状或点状逐步向外减小的,这说明干道交通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开发活动在区域生态风险程度增加中的重要贡献;大庆市生态风险程度分布中,高、中生态风险程度区的范围都有所扩大,这表明大庆市的生态风险在不断的提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 臧淑英梁欣冯仲科
- 关键词:组合预测变权区域生态风险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黑龙江省石油城市大庆市为例被引量:49
- 2006年
- 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但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辐射力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先天性弱点。目前大庆市的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如何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培养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大庆市的当务之急。1983-2001年其生态足迹供需严重失衡,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见,无论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生态意义上。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复杂,涉及到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做一理论探讨。
- 臧淑英智瑞芝孙学孟
-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
- 大庆城市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转移模型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该文以大庆城市湿地北二十里泡为例,研究生活污水污染泡沼重金属分布及转移规律,为进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该湿地中水、沉积物及芦苇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定,并采用方差分析、线性和非线性模拟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①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重金属分布趋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②不同部位水样、底泥、植物根部、茎叶中的重金属种类及含量明显有差异.不同重金属与底泥的键合能力不同,铅和镉的键合能力最强,最容易在底泥中沉积.芦苇对汞和铅的转移能力最强,而对铜和锌的富集能力最强.③重金属在转移链中具有明显的转移规律,铜、锌、铅等具有较好的转移模型,多呈多项式和反比例函数关系模型.该研究主要基于统计学的原理,提出了生活污染泡沼水—底泥—根系—茎叶之间的转移模型,模型均通过小概率检验,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张丽娟张冬有张思冲张敏叶华香
- 关键词:城市湿地水生生态系统重金属
- 大庆市耕地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从大庆市耕地利用的变化分析,利用大庆市197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和2001年五个时段的TM影像,获取23年来不同时期的耕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计算耕地的时空转移过程.结果表明,大庆耕地资源在近20多年来严重失衡,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对其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大庆市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李蓓蓓
- 关键词:耕地可持续利用
- 黑龙江省大庆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0
- 2005年
-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该文以黑龙江省大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研究区1978、1988、1992、1996、2001年5个时段的MSS和TM影像数据,获取20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IS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采用单一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定量刻画该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过程,并结合大庆地区发展实际,归纳总结出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大庆地区五类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大庆地区草地面积变化主要由该地区总人口、第二产业比值和天然气产量所决定;耕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油量、农村机械总动力决定;盐碱地和沙地面积变化主要由单位油井产量和工业产值决定;湿地面积变化主要由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决定的;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主要由人口的增长以及油田建设用地增加所决定.总之,大庆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变化主要是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驱动的.
- 臧淑英孙学孟韩冬冰
- 关键词:驱动力
- 大庆市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被引量:3
- 2003年
- 根据大庆市现有水资源、城市用水、供水情况及2010年用水预测,对该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 韩冬冰郑树峰臧淑英
- 关键词:水资源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水污染
- 大庆市草地变化及生态环境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根据大庆市草地利用五期空间数据(1978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1年),合成了一系列草地利用图谱,包括四个时序单元的草地利用变化图谱,三个草地变化过程表.通过分析得出23年来大庆市草地的动态变化模式,及生态环境的相应变化,得出草地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为大庆市以后合理利用草地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予参考.
- 张宇光计爽臧淑英
- 关键词:草地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