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408)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余爱农李亚周永妍杨艳杨小洪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民族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L-抗坏血酸
  • 5篇动力学
  • 5篇褐变
  • 4篇酶褐变
  • 4篇抗坏血酸
  • 4篇降解
  • 4篇非酶褐变
  • 4篇MAILLA...
  • 3篇褐变反应
  • 3篇非酶褐变反应
  • 3篇MAILLA...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合物
  • 2篇挥发性
  • 2篇碱性条件
  • 1篇电机
  • 1篇调频
  • 1篇顶空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机构

  • 12篇湖北民族大学
  • 3篇生物资源保护...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6篇余爱农
  • 3篇周永妍
  • 3篇李亚
  • 1篇杨小洪
  • 1篇刘应煊
  • 1篇杨艳
  • 1篇刘玉平
  • 1篇谭志伟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的非酶褐变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在偏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ASA)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因素(温度、时间、p H值)对其非酶褐变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ASA自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及生成物(挥发性产物、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利用经典动力学模型分析了ASA自降解过程中底物消耗、生成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较长时间和较强碱性均会促进ASA的自降解,同时也有利于挥发性物质、无色中间本和褐色物质的生成。在碱性条件下挥发性产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ASA非酶褐变自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表现为其自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而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生成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
林扬栋余科汪汝浩宋雷马昌卫杨艳余爱农
关键词: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反应动力学
水分含量对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中挥发性产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反应体系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的产物进行鉴定,共鉴定出包括噻吩、硫杂环、噻唑、硫醇、呋喃和硫醚等在内的62种化合物,其中23种噻吩化合物和13种硫杂环化合物为2种主要挥发性产物。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硫杂环类化合物和噻吩类化合物影响明显,而对其他几类挥发性产物的影响不大。随水分含量的增加,硫杂环类产物中3,5-二甲基-1,2,4-三硫环戊烷2种异构体和4,6-二甲基-1,2,3,5-四噻烷3种产物在水分含量为55%时有极大值;2,4,6-三甲基-1,3,5-三噻烷的2种异构体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缓慢下降,3-甲基-1,2,4-三噻烷在水分含量为45%有极小值。噻吩类产物中,噻吩、2-甲基噻吩、[3,2-b]并二噻吩、2-甲基[2,3-b]并二噻吩和2-甲基-3-巯基噻吩分别在水分含量为75%、55%、85%、65%和15%时达到最大值。
谭志伟余爱农刘应煊
关键词:MAILLARD反应水分含量硫杂环化合物
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及其对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使用回流提取的实验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实验设计手段,对鱼腥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因素,包括:温度、时间、提取次数、pH等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同时对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实验,并与同浓度下维生素C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进行了对比.自由基包括: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及DPPH.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5℃,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间为200 min,pH为9.0,料液比为1∶10时,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此时其提取量为37.023 mg·g^(-1).黄酮类化合物对三种自由基(·OH、·O_2^-、DPPH)均可消除.当黄酮类化合物浓度在0~0. 120 mg·m L^(-1)之间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会随浓度升高而增大;但当黄酮类化合物浓度近0.120 mg·m L^(-1)时,对·OH、·O_2^-、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趋于平稳,但均低于同浓度下维生素C对各自由基的清除率.
余科杨琼华杨艳余爱农
关键词:鱼腥草黄酮类化合物自由基清除
L-抗坏血酸/氨基酸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研究
非酶褐变反应是指在没有酶催化下发生的褐变反应,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最为关键。其包括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褐变及焦糖化作用,其中以Maillard反应最为常见。Maillard反应是指含有氨基与羰基的化合物,经过...
余科
关键词: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动力学挥发性物质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aillard体系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比较被引量:8
2014年
在抗坏血酸/半胱氨酸Maillard体系中,探讨了简单、快速、准确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用偏磷酸溶液作为提取剂,比较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aillard体系中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0~14μg/mL和0-100μg/mL,两种方法相关系数R均达到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11%和99.7%。使用两种方法测定三组平行样时,结果相近,误差较小。说明Maillard体系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时干扰较小,且相比之下其更为简单快捷,适合Maillard体系中的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唐乐攀周永妍余爱农
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抗坏血酸
抗坏血酸/谷氨酸Maillard反应体系中间产物和褐变程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用磷酸缓冲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抗坏血酸/谷氨酸混合溶液pH8.0并在130℃下加热发生Maillard反应,对反应后体系的中间产物(A294nm)、褐变程度(A420nm)以及反应过程中抗坏血酸和谷氨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抗坏血酸通过热解产物与氨基酸发生Maillard反应,抗坏血酸质量分数的增大能促进反应体系的褐变,谷氨酸质量分数对反应体系褐变程度的影响不大.任意增大一种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均可对无色中间产物的生成起促进作用,且抗坏血酸对中间产物生成的影响大于谷氨酸.
周永妍李亚余爱农
关键词:MAILLARD反应褐变程度抗坏血酸
响应面法优化L-抗坏血酸降解的工艺条件被引量:3
2018年
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初始pH值及L-抗坏血酸与甘氨酸物质的量比为考察因素,以L-抗坏血酸降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拉德反应中L-抗坏血酸降解的工艺条件。确定L-抗坏血酸降解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146min、反应温度149℃、溶液初始pH值4.52、L-抗坏血酸与甘氨酸物质的量比1∶2,在最佳条件下,得到的L-抗坏血酸的实际降解率与预测降解率基本吻合。
余科张雅玲杨艳余爱农
关键词:响应面法抗坏血酸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一次调频控制
2017年
风电机组并网冲击导致系统惯性降低,双馈风机发电机可通过对励磁电流的控制改变电机转速,从而利用转子动能调节功率支撑,减小对电网的扰动.针对变速风电机组的综合调频问题,通过对风力发电机一次调频特性的分析,结合矢量控制调功、附加功率惯性控制和PI变桨控制技术,实现了双馈风机一次调频组合控制,基于Matlab搭建了双馈风机发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显示所采用的组合控制方案能对系统提供功率支撑,提高了系统频率稳定性.
胡浪李时东袁清晨徐大为
关键词:双馈风力发电机矢量控制最大功率跟踪变桨控制调频
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动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均会加快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过程的降解,溶液的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过程也有较大影响,当p H为4.5时较宜生成无色中间体;而当p H为6.8时较适宜生成褐色物质。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自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各条件下,生成无色中间体的活化能均小于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
李亚杨艳余爱农胡停伟
关键词: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动力学
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体系美拉德反应形成风味物质动力学被引量:7
2015年
在抗坏血酸/半胱氨酸体系中,应用溶剂萃取法对美拉德反应形成的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富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和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进行定性研究和准确的定量分析,研究其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基于抗坏血酸的美拉德反应与传统的美拉德反应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起始反应温度和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动力学上。对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2-乙酰基噻吩和3-乙酰基噻吩由于结构相似,含量及动力学表现也极为相似;2-丙基四氢噻吩在高温下浓度会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均稳定在0.035 mmol/L左右;2-甲基-4-丙基噻唑和2-乙酰基噻唑含量差别很大,表明两者生成机理完全不同;2-甲基四氢噻吩-3-酮和四氢噻吩-3-酮结构相似,但后者会进一步反应使得两者含量差别较大;甲基吡嗪的生成满足零级动力学,且反应温度高于125℃时其生成速率基本保持不变。
唐乐攀杨小洪余爱农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