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1005012007CB109305)

作品数:2 被引量:57H指数:2
相关作者:冯宗会张丁辰王燕代快王小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耕作
  • 2篇旱地
  • 1篇氮磷肥
  • 1篇玉米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生态
  • 1篇水分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碳平衡
  • 1篇能量平衡
  • 1篇农田
  • 1篇农业
  • 1篇农业生态
  • 1篇农业生态系
  • 1篇农业生态系统
  • 1篇利用效率
  • 1篇磷肥
  • 1篇耕作模式
  • 1篇耕作系统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篇赵全胜
  • 2篇蔡典雄
  • 2篇王小彬
  • 2篇代快
  • 2篇王燕
  • 2篇张丁辰
  • 2篇冯宗会
  • 1篇武雪萍
  • 1篇张晓明
  • 1篇谢晓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耕作模式下旱作玉米氮磷肥产量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4
2011年
为了探讨不同耕作模式下氮磷肥施用量对旱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03-2008年在山西寿阳旱农试验站进行了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下氮磷肥用量(105、179和210 kg/hm2 N;N∶P2O5=1∶1)试验。6 a结果显示,该区推荐氮磷用量为105 kg/hm2,传统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 234 kg/hm2和12.4 kg/(hm2.mm);少耕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5 751 kg/hm2和13.6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9.9%和9.7%。而免耕模式下氮磷用量为179 kg/hm2时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 336 kg/hm2和13.2 kg/(hm2.mm),较传统耕作提高6.1%和9.7%。免耕模式下土壤保水效果最佳,干旱年增产作用尤为明显。3种耕作模式下玉米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少耕为最高,免耕次之,传统耕作最低。
代快蔡典雄张晓明王燕赵全胜张丁辰冯宗会谢晓红王小彬
关键词:磷肥耕作玉米产量旱地水分利用效率
旱地农田不同耕作系统的能量/碳平衡被引量:23
2011年
加强农田土壤保持耕作管理,科学认识和调控农田耕作系统能流碳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减排能力,对于减缓农业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半湿润偏旱区山西寿阳旱作春玉米土壤保持耕作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田间定位观测数据、辅助能投入参数,土壤呼吸田间原位测定,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能量/碳平衡分析及碳循环过程模拟方法,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耕作(CT传统、RT少耕和NT免耕)系统能量/碳平衡及能-碳关联影响。与CT比较,采用RT和NT措施下工业能耗CO2-C损失降低约4%—12%(相当11—35 kg CO2-C.hm-.2a-1)。在RT和NT系统下耗能系数可降低约6%—10%,能量生产效率可提高约7%—12%。2006—2007年由田间原位测定土壤呼吸CO2-C释放通量估算,在玉米休闲期(尤其是秋耕处理后),NT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一般为最低(NTNT(2005±380)>CT(1987±375)。不同耕作下的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趋势基本吻合,如2006-2007年玉米产量(kg.hm-.2a-1)平均为,RT(5614±268)>NT(5533±564)>CT(5487±278)。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土壤呼吸通量之间呈密切相关(R2=0.88)。本研究结果得出,RT和NT对农田耕作系统的影响呈碳汇效应,且一般为NT>RT;而CT处理表现为碳源。RT和NT通过增加土壤碳投入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王小彬王燕代快武雪萍赵全胜张丁辰冯宗会蔡典雄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能量平衡碳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