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855)

作品数:15 被引量:45H指数:5
相关作者:陆永跃关鑫陈芳王超曾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粉蚧
  • 11篇棉花
  • 6篇绵粉蚧
  • 6篇扶桑绵粉蚧
  • 3篇历期
  • 3篇发育历期
  • 2篇英文
  • 2篇入侵
  • 2篇种群
  • 2篇寄主
  • 2篇成虫
  • 2篇存活
  • 1篇定殖
  • 1篇毒力
  • 1篇雄虫
  • 1篇雨强
  • 1篇植物
  • 1篇入侵害虫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机构

  • 15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陆永跃
  • 5篇关鑫
  • 4篇王超
  • 4篇陈芳
  • 3篇曾玲
  • 3篇何沐阳
  • 2篇梁广文
  • 2篇唐远
  • 1篇陈立
  • 1篇杨玉枝
  • 1篇王磊
  • 1篇李慎磊
  • 1篇刘欢
  • 1篇韩玮
  • 1篇梁巧丽

传媒

  • 6篇环境昆虫学报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Agricu...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扶桑叶片上棉花粉蚧存活、发育和增长能力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明确以不同成熟度扶桑叶片为食的棉花粉蚧种群增长能力,观察、比较了扶桑嫩叶、成叶、老叶上该蚧不同虫期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性比和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一、二龄若虫存活率随着叶片成熟度上升而下降,由96.38%、93.56%分别降低至81.14%、89.13%,而不同叶片上三龄若虫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嫩叶上一龄若虫发育历期(4.92d)显著短于成叶(5.67d)、老叶(5.93d),而二龄、三龄若虫发育历期无明显变化。取食成叶的棉花粉蚧雌虫产仔量最高,为361.78头/雌,显著高于取食嫩叶(305.1头/雌)和老叶(319.79头/雌)。子代中雌虫比例以成叶最高,为0.66,嫩叶和老叶较低,分别为0.61、0.54。
王超何沐阳陆永跃
关键词:扶桑存活率发育历期
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各虫态体长·体宽与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对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各虫态体长、体宽与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棉花喂养扶桑绵粉蚧,测量记录各虫态的体长、体宽。[结果]获得了各虫态体长、体宽的详细数据,并掌握了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论]该研究为判别该虫虫态提供了依据。
关鑫陆永跃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棉花体长
棉花粉蚧以初孵若虫转换寄主后的适应能力研究
2018年
在我国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广,对多种经济作物、园林观赏植物等存在严重威胁。本文观察研究了在寄主转换过程中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包括发育历期、存活率、雌成虫大小、产仔量等,结果表明:初孵若虫存活率以烟草上最高(87.9%),扶桑、棉花、蜀葵上较高,分别为76.0%、66.2%、66.7%,马缨丹上最低(35.4%);若虫发育历期以马缨丹上最长,为42.1 d,扶桑、棉花、蜀葵、烟草上分别为27.6、20.8、20.8、16.2 d;在马缨丹(8.7 d)、扶桑(9.3 d)、蜀葵(9.6 d)上蛹历期较长,在烟草(6.7 d)、棉花(6.9 d)上较短。烟草上雌成虫个体显著较大,体长为2 349.3μm;棉花(2 017.5μm)、扶桑(1 813.9μm)次之,马缨丹(1 658.0μm)、蜀葵(1 719.4μm)较小。雌成虫产仔量烟草、蜀葵、棉花、扶桑和马缨丹上分别为376.5粒/雌、209.2粒/雌、177.8粒/雌、94.0粒/雌、27.3粒/雌。转换至马缨丹上后棉花粉蚧从第2代开始生长发育进入稳定状态,但其生物学适应性显著较低,若虫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36.4-40.5 d),存活率显著降低(31.0%-36.0%),单雌产仔量降低至25.9粒-35.0粒。从马缨丹转移至扶桑、棉花后3个世代,除了棉花上第2代、第3代若虫发育历期变短外,棉花粉蚧其他主要生物学参数均未有显著变化。
何沐阳袁搏李安邦陆永跃
关键词:寄主转换适应性
不同温度下扶桑绵粉蚧试验种群生命表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揭示温度对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影响,为该虫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建立试验种群,并用棉花饲养,观察记录种群的主要参数。[结果]组建了24、27、30℃下扶桑绵粉蚧试验种群特定年龄和繁殖力特征生命表,获得了该虫世代平均历期、各虫期/年龄存活率、寿命、产卵期、单雌产卵量、性比、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种群增长趋势指数、存活率曲线类型、日产雌量曲线类型等10余个实验种群参数,揭示了温度对该粉蚧生长发育、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论]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繁殖潜力大,种群增长速度快,易暴发成灾。该研究结果为扶桑绵粉蚧的种群动态调查、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鑫陆永跃曾玲杨玉枝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温度
棉花粉蚧雄成虫对雌虫的性选择及日交配节律
2016年
研究棉花粉蚧雄成虫对不同虫态、不同日龄雌虫的性选择以及雌雄成虫日交配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雄虫对不同虫态以及不同日龄雌虫(3龄若虫、1日龄至8日龄处女雌成虫、已交配雌成虫)的选择性,观察了雄虫与雌成虫日交配节律。结果表明,雄成虫对4日龄处女雌成虫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虫态和日龄,一天内扶桑绵粉蚧交配高峰期出现在7∶00-9∶00。因此,推测4日龄处女雌成虫和上午7∶00-9∶00可能是释放性外激素的旺盛虫期和时间。
徐良梓王磊梁广文陈立陆永跃
关键词:交配行为节律
广州地区棉花粉蚧雌成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棉花粉蚧对低温忍耐能力的季节性变化,测定了广州地区该虫自然种群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1~9月成虫过冷却点呈现降低趋势,9月达到最低的-20.43℃;10~12月过冷却点呈上升趋势,12月最高、为-11.7℃。体液结冰点变化动态相似,最高、最低出现在12月、9月,分别为-9.6、-16.8℃。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广州地区气温之间明显负相关。3~9月雌成虫过冷却点值的频次分布从分散型转向聚集型,10月~次年2月趋于分散。
关鑫陈芳陆永跃
关键词:过冷却点
棉花粉蚧对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的获取、存留和传播风险被引量:1
2016年
为明确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对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感染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LCuMV)的传播风险,本文应用PCR方法研究了棉花粉蚧获取、存留和传播CLCuMV的规律和能力。结果表明棉花粉蚧各取食危害虫期均可获取、携带CLCuMV,获取病毒所需时间为2-48 h,虫体内病毒最多可存留312 h;但是,粉蚧体内病毒无法侵染健康扶桑,亦不会经卵或者交配进行垂直和水平传播。本研究证明了棉花粉蚧不能传播CLCuMV,为防治该虫、该病毒病提供了依据。
唐远何沐阳陆永跃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花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能力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阐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solenopsisTinsley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繁殖和数量动态规律,为制定该虫防治对策、研究治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扶桑为寄主,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照强度4000lx及不同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14L:10D和16L:8D)条件下,观察了棉花粉蚧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不同光周期处理下棉花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及雌成虫产仔量均发生了变化,但不同龄期若虫存活率之间差异不大。随着光照时间增加,棉花粉蚧1龄若虫、3龄若虫发育速率加快,8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为5.43d和6.35d,而16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缩短至4.16d和4.75d;整个若虫发育历期也由8h光照时的15.54d缩短至16h光照时的12.74d,世代历期由27.75d缩短至23.45d。长光照时雌虫更早进入产仔期,也有利于雌虫繁殖后代,16h光照时进入产仔期是18日龄,8和10h光照时均推迟至22日龄;16h光照时单雌产仔量为417.06头,明显高于12,10和8h光照时的353.59,347.61和336.00头。长光照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明显较大,增长潜能更大,16,10和8h光照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75.37,133.94和141.99。该虫生命表参数表明,随着光照时间加长净增值率(R0)呈逐渐增大趋势,8,10,12,14和16h光照时分别为88.57,86.85,100.77,124.16和126.86;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表现类似的规律,8—16h光照时内禀增长率(rm)为0.1616—0.2066,周限增长率(λ)为1.1754—1.2294;而种群倍增时间(t)则随着光照时加长而缩短,8~16h光照时为4.29—3.36d。【结论】长光照有利于棉花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世代历期缩短,种群增长潜能变强。
王超陈芳陆永跃
关键词:光周期发育历期生命表
棉花粉蚧高温和低温品系的主要生物学参数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建立了以棉花为寄主的棉花粉蚧低温和高温品系,研究明确了这两个品系的主要生物学参数。在光周期为14L∶10D、湿度为70(±5)%、18(±1)℃和32(±1)℃的恒温条件下继代饲养观察,每代选取三龄若虫分别进行4℃冷激和50℃热激30 min处理,以比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上升为指标分别建立了耐低温、耐高温品系;测定了3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体液结冰点、雌成虫体长、体宽、体重、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性比、生殖能力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低温品系雌成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5.01、-13.93℃;高温品系3龄若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4.9、-24.5℃。该虫低温品系体长、体宽和体重(4.37 mm、2.59mm、4.0 mg)均显著高于高温品系(3.22 mm、1.75 mm、1.5 mg)。低温品系的世代历期雌虫为54.10 d,雄虫为42.08 d,世代存活率为42.72%,种群趋势指数为47.47;高温品系世代历期雌虫为16.11 d,雄虫为12.08 d,世代存活率为57.71%,种群趋势指数为74.28。
陈芳李慎磊陆永跃
关键词:高温生物学参数
广州地区自然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能力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背景】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对棉花等作物具有严重威胁的新的外来入侵害虫,2008年8月在广州市区扶桑上发现该虫。关于该虫入侵种群的大小是需要明确的基本入侵生物学问题之一。【方法】采用了野外接虫、定点系统跟踪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番茄、棉花田间扶桑绵粉蚧的最小入侵种群规模。【结果】扶桑绵粉蚧初始种群侵入棉花、番茄田3d后数量急剧下降,分别减少了82.7%、61.2%,进入3龄后田间种群数量呈现持续小幅度减少的规律,进入产卵期的雌虫出现概率分别为2.83%、2.5%。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单雌产卵量为532.6粒,明显高于番茄(418.4粒)。棉花、番茄田的入侵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5.09、10.46,下一代种群呈明显增长趋势,能够成功定殖。棉花、番茄田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Ι型(凹型),存活率(S)与接虫后天数(D)的关系模型分别为S=(1.0000+1.1505D)-1.1250、S=(0.9996+0.12481D)-3.0614。根据进入产卵期雌虫的概率,计算出保证扶桑绵粉蚧成功入侵的最小自然种群规模为36~40头。【结论与意义】广州地区6~8月番茄、棉花田新入侵的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为Ι型(凹型),最小入侵种群规模为36~40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入侵生物学特性和制定防治策略等提供了依据。
关鑫曾玲陆永跃
关键词:扶桑绵粉蚧番茄自然种群存活定殖入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