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4020)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9H指数:6
- 相关作者:冯来平贾小林宋小勇阮仁桂吴显兵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GPS数据的近海区域电离层建模及其精度评估被引量:4
- 2015年
- 电离层模型精度严重影响GPS单频用户的定位精度,而海洋区域的电离层建模精度受到布站条件的严重制约。基于日本海周边的GPS观测数据,利用多项式函数进行日本海区域电离层建模,同时对频间硬件延迟进行估计。利用IGS提供的格网模型和频间硬件延迟数据,对所建立的日本海区域电离层模型精度及频间硬件延迟精度进行了评估。
- 吴显兵徐天河李施佳
- 关键词:GPS格网模型电离层延迟
- 导航卫星星地/星间链路联合定轨中设备时延估计方法被引量:11
- 2014年
- 导航卫星星地/星间链路联合精密定轨及钟差解算时,若星间测距信号和下行导航信号设备时延不一致,将会以系统误差的形式影响解算结果。为保持与用户算法一致性,提出利用星间测距数据求解的卫星钟差也应该包含导航信号设备群时延。基于此,建立了联合定轨中估计星间链路设备时延改正数的星间测距观测方程,设计出在定轨和钟差解算的同时估计设备时延改正数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案:一是估计每颗卫星的接收和发射时延改正数;二是估计每条(有向)链路的时延改正数。通过仿真试验证明上述两种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案可显著降低设备时延对轨道和钟差解算精度的影响。
- 阮仁桂冯来平贾小林
- 关键词:星间测距联合定轨
- SPODS软件GPS/GNSS网解的模糊度解算方法被引量:12
- 2015年
- 为了尽可能多地固定模糊度,需要定义一组"最容易被固定"的独立双差模糊度,当前最优的方法(传统方法)是分基线层和网层对候选双差模糊度进行独立性检验,其中候选模糊度按照其综合固定成功概率进行排列。考虑到通常的网解中,测站数量远多于卫星数量,提出了先星座层再网层的分层独立模糊度选取方法以及基于更新协方差阵上三角平方根的序贯模糊度固定方法,并应用于西安测绘研究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SPODS软件中。采用包含64个IGS监测站的实测GPS数据进行单天解算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和传统方法得到的单天GPS轨道解与IGS最终综合轨道比较的1DRMS都约为0.012m,独立双差模糊度成功固定的比例约为92%,两种方法仅有非常细微的差异。不同测站数量的进一步试验表明,该方法和传统方法在网层需要采用Grams-Schmidt方法进行独立性检验的候选双差模糊度数量的比约等于卫星和测站的数量比,这与理论分析结论一致。对于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的测站数量大于卫星数量的情况,该方法将减少独立双差模糊度选取的计算时间,且测站数越多,其优势越明显。
- 阮仁桂
- 关键词:模糊度解算
- 利用轨道升交点经度约束限制星座旋转误差分析
- 2013年
- 利用星间测距观测并通过星载处理自主改进卫星轨道是自主导航数据处理主要方式。由于星间测距观测量不包含基准信息,基于星间测距的自主定轨将产生星座整体旋转误差。根据导航卫星轨道面升交点经度预Ω报精度较高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采用预报Ω约束星座整体旋转的原理与方法,并用数据仿真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卫星轨道面沿迹和径向整体旋转具有较好的约束效果。
- 宋小勇毛悦贾小林显兵姬剑锋
- 关键词:卫星定轨自主导航
- SPODS软件低轨卫星运动学精密定轨精度分析
- 2013年
- SPODS软件是西安测绘研究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多GNSS数据处理平台,目前该软件已经初步具备低轨卫星运动学定轨能力。本文简要介绍了星载GPS运动学定轨观测方程和软件的数据处理策略,详细介绍了带参数约化的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收集2012年1月01~15日GRACE—A/B卫星的星载GPS数据进行定轨实验,结果表明,与JPL提供的精密轨道相比,GRACE—A卫星RTN分量的定轨误差RMS分别为0.037m、0.030m和0.023m,GRACE—B卫星RTN分量的定轨误差RMS分别为0.046m、0.033m和0.025m。
- 阮仁桂冯来平吴显兵
- 关键词:低轨卫星GRACE精密定轨
- GPS/GLONASS导航卫星联合精密定轨
- 本文讨论了多GNSS系统联合精密定轨的问题,利用GPS和GLONASS组合观测数据,开展了联合精密定轨实验。采用全球分布的44个测站的组合观测数据,分别进行了两个系统单独定轨和精密定轨的计算,对结果分析表明,通过联合定轨...
- 任锴贾小林宋小勇
- 关键词:GPSGLONASS导航星座精密定轨
- 文献传递
- 自主导航星上快速星历拟合算法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监测站布设范围有限,系统抗打击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国已计划实现卫星自主导航。通过地面演示验证发现,星上自主定轨与时间同步软件同星上广播星历拟合软件耗费同等的机时。该文的研究目标为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星上自主星历拟合的计算量。通过试验分析表明,采用直接降低星历参数个数的方法,会损失精度,效果不佳。利用自主导航自身特点,以长期预报星历为基础,通过参数固定,可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使矩阵求逆运算量降低近6倍。以长期预报星历为初值,可有效降低迭代次数,使计算量下降近5倍。
- 毛悦宋小勇胡小工何峰
-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播星历自主导航计算量
- 星载数据增强GPS卫星精密定轨
- 2014年
- 低轨卫星精密定轨技术极大地受益于GPS的连续三维定位功能和IGS等机构提供的高精度轨道与钟差产品。反过来,低轨卫星也可视为运动的监测站,星载GPS数据也可用于确定GPS卫星轨道。我们的SPODS软件已经具备了融合处理低轨卫星星载数据和地面监测站数据进行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的能力。利用IGS跟踪站数据和GRACE-B卫星星载GPS数据进行联合定轨实验,结果表明,在20个地面监测站的情况下,增加一颗低轨卫星(GRACE-B)星载数据,GPS卫星径向、迹向和法向的轨道精度分别提高约12%、25%和23%,其中在迹向和法向的精度还略优于40个地面站的结果。
- 阮仁桂冯来平史元新
- 关键词:低轨卫星GPS精密定轨
- 伪随机脉冲在北斗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应用
- 2014年
- 本文首先介绍了伪随机脉冲估计原理;然后利用一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测数据,采用动力学法和简化动力学法分别确定导航卫星精密轨道,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讨论了利用伪随机脉冲的简化动力学法在北斗导航卫星定轨中的应用问题。
- 任锴宋小勇贾小林
-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轨
- 单站GPS接收机硬件延迟估计新算法被引量:1
- 2016年
- 硬件延迟的确定与所采用的电离层误差修正方法密切相关,其方法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硬件延迟的估算精度。本文综合利用广播星历所提供的Klobuchar模型系数以及双频载波与码观测量修正电离层误差,修正过程中绕开了整周模糊度的计算,给出了一种实时计算GPS接收机硬件延迟的算法,提高了实时电离层修正的精度,通过实例反算卫星硬件的延迟与广播星历中的TGD一致,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 吴显兵徐天河
- 关键词:GPS接收机硬件延迟电离层延迟KLOBUCHAR模型广播星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