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XHYSGZZSDX-001)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黄花荣叶小研钟英强吴新环王琳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医学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融合蛋白
  • 1篇受体
  • 1篇死因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周期
  • 1篇嘌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凋亡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吴新环
  • 3篇钟英强
  • 3篇叶小研
  • 3篇黄花荣
  • 2篇昝慧
  • 2篇王琳
  • 1篇李山山

传媒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医学新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硫唑嘌呤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硫唑嘌呤(AZA)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含10%FBS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大鼠MSCs,5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的AZA分别作用于大鼠MSCs 24 h、48 h和72 h,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法检测MSCs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MSCs经过3次传代后可纯化。在小于100 mg/L浓度下,AZA对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与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而AZA在大于200 mg/L浓度下作用72 h后,MSCs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大于66%,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在300 mg/L浓度下作用72 h时,MSCs的凋亡率则明显降低,而MSCs坏死率明显升高(P<0.05)。在大于200 mg/L的AZA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延长,MSCs进入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AZA对大鼠MSCs的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均有明显的影响。大剂量的AZA会直接造成MSCs死亡。
昝慧黄花荣钟英强吴新环叶小研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硫唑嘌呤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确诊的55例CD和35例ITB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ee评分方法评估CD与ITB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血便与肛周疾病在CD常见(P〈0.05),发热、盗汗、腹胀、合并肺结核、腹水、PPD皮试强阳性在ITB常见(P〈0.05);CD内镜下见纵行溃疡、鹅卵石征、病灶常〉4节段者明显多于ITB(P〈0.05),而ITB内镜下更常见回盲瓣哆开、病灶常〈4节段(P〈0.05)。内镜活检标本对二者鉴别价值有限,手术标本透壁性全层炎、裂隙状溃疡、粘膜下层增宽在CD中更常见(P〈0.05),CD微肉芽肿检出率更高(P〈0.05),干酪样肉芽肿则只存在于ITB中(P〈0.05),肉芽肿位置于粘膜下层和浆膜层肉芽肿更常见于ITB(P〈0.05),肉芽肿数目ITB高于CD(P〈0.05);应用Lee评分系统分别对CD组及ITB组进行评分,CD组〉0分者为42%,ITB组〈0分者为88%(P〈0.05)。结论CD与ITB的鉴别诊断需要综合临床、内镜、病理与Lee评分方法进行分析。
李山山黄花荣钟英强王琳昝慧吴新环叶小研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内镜表现病理表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和美沙拉嗪对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与组织损伤指数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抗体融合蛋白(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与组织损伤指数(TDL)的影响。方法:MSCs应用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TNBS/乙醇灌肠诱导SD大鼠结肠炎模型。81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5,A组)、结肠炎组(n=15,B组)、MSCs治疗1组(3×106MSCs,n=15,C组)、MSCs治疗2组(5×106MSCs,n=15,D组)、TNFRⅡ-IgG治疗组(n=6,E组)和美沙拉嗪治疗组(n=15,F组)。采用DAI描述大鼠的表现,大体CMDI描述肠道的肉眼下表现,TDI评价肠道组织学改变。结果:MSCs经过3次传代后可纯化。B组大鼠各时点DAI、CMDI和TDI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第6天除A组外各组大鼠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C组、D组和F组各评分均低于B组(P<0.05),C组评分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14天C、D、E和F组评分均低于B组(P<0.05),其中F组评分最高(P<0.05),E组次之(P<0.05),D组评分最低(P<0.05)。结论:MSCs、TNFRⅡ-IgG和美沙拉嗪灌肠液可显著改善TNBS诱导的结肠炎大鼠第14天的DAI、CMDI和TDI指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MSCs,其次是TNFRⅡ-IgG,美沙拉嗪灌肠液效果较差。
吴新环黄花荣钟英强叶小研王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美沙拉嗪炎症性肠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