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KJ071303)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徐伯华李来才王欣田安民王译伟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3篇氮氢化合物
  • 3篇氢化
  • 3篇氢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2篇密度泛函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密度函数理论
  • 2篇反应机理
  • 2篇泛函
  • 2篇泛函理论
  • 2篇NBO
  • 2篇AIM
  • 2篇CH
  • 2篇N
  • 1篇亚胺
  • 1篇亚胺基
  • 1篇异构体
  • 1篇生成热
  • 1篇生物碱
  • 1篇吡咯里西啶生...

机构

  • 6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徐伯华
  • 2篇李来才
  • 1篇吴兴发
  • 1篇田安民
  • 1篇张福兰
  • 1篇王译伟
  • 1篇王欣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_n(CH)_(4-n)H_4(n=0-4)的环状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
2009年
With replacement of N atoms by CH groups in the most stable cycled N4H4 molecules,twelve possible isomers of Nn(CH)4-nH4 have been designed and optimized at the B3LYP/6-311++G level of theory.The vibrational frequencie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eory.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natural bond orbital(NBO) and the atoms in molecules(AIM)theory.Meanwhile,the dipole moments and the energy have been discuss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abilities of these isomers increase with more CH groups replacements of N4H4 due to decrements of their densities of energies.The G3B3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isomers have high heat of formations(HOFs)and higher density of energies,which indicate them maybe a kind of potential and novel energetic material.
徐伯华
关键词:氮氢化合物密度函数理论NBOAIM
6-羟基-1-(菲基)-哌啶-2-酮脱羟基及其阳离子环合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下研究了6-羟基-1-菲基-哌啶-2-酮脱羟基生成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微观反应机理.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结构和能量分析表明,反应物R脱羟基并进一步发生阳离子环合反应有两条反应通道,分别为:R→IM1→TS1→IM2→P1和R→IM1→TS2→IM3→P2.反应通道R→IM1→TS1→IM2→P1控速步骤活化能最低,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与实验报道是相吻合的.
徐伯华
关键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反应机理活化能
N-(2-苯甲亚胺基)-3-氨基-氟代己酰胺-2-烯环合的反应机理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研究了N-(2-苯甲亚胺基)-3-氨基-氟代己酰胺-2-烯环合的微观反应机理.在B3LYP/6-3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及产物的几何构型,然后通过振动分析确认了过渡态的结构,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方法(IRC)确认能量最低的反应途径,应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这些物质的成键特征.报道了4条可能的反应通道,2条直接协同环合反应和两条先H原子转移后成环的反应途径,其中通道Re→TS1→IM1→TS2→P1具有相对较低的活化能,是反应的主要通道.理论预测的主要产物与实验吻合.采用SCRF(PCM)方法研究了反应体系的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能量比气相要低.溶剂化效应使转化能垒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徐伯华张福兰吴兴发
关键词:反应机理
N_n(CH)_(4-n)H_4(n=0~4)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1++G^(**)基组水平下优化了用(CH)_n(n=1~4)逐个取代N_4H_4中的N原子后所得到的10种N_4H_4及其取代化合物,并结合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分子中的原子(AIM)和G383对化合物的几何构型,成键特征,能量及稳定性,生成热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它们的原子电荷、偶极矩等进行分析。分析了碳氢取代后化合物含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氢数增加,分子能量降低,G383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分子中碳氢取代数增加,各含碳氢化合物的生成热降低,这样就说明了N_4H_4是种含能物质,其稳定性相对较强,能量密度也比CH搀杂后大。
徐伯华
关键词:氮氢化合物密度函数理论NBOAIM
N5H5异构体的结构与稳定性的理论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N5H5氮氢化合物异构体可能存在的构型进行了几何优化,得到23种稳定异构体,并研究了这些异构体间可能的互变异构情况.为了讨论N5H5异构体作为含能材料候选物质的可能性,还采用了G3B3方法计算了能量,并且计算了异构体的生成热("Hf,298).结果表明,在23种异构体中链状异构体最稳定,四元环四氮烷异构体最不稳定,存在一个N"N双键的异构体较同类异构体能量低,较为稳定;N5H5氮氢化合物的生成热均为正,其中异构体E1生成热最高.估算了N5H5的摩尔体积,由密度公式!=MT/Vmol,得到E1的密度最大.
徐伯华李来才王欣田安民
关键词:氮氢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生成热过渡态
甲醇在碳负载PtNi合金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周期平板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CH3OH分子在Pt-Ni(111)/C表面top,fcc,hcp和bridge位的吸附模型进行了构型优化、能量计算,结果表明bridge位是较有利的吸附位.考虑抗中毒性发现:CO在Pt(111)/C面上的吸附能比甲醇吸附能要高,CO在Pt-Ni(111)/C的吸附能比甲醇的吸附能要低,可说明CO在Pt(111)/C面上有中毒效应,而Pt-Ni(111)/C的抗CO中毒化能力增强,是催化氧化甲醇良好的催化剂.
徐伯华王译伟李来才
关键词:甲醇CO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