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DB3B03)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7H指数:8
- 相关作者:周禾云岚云锦凤赵金梅李芳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鸭茅栽培品种与野生材料遗传多样性比较的SSR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为揭示鸭茅栽培品种与野生材料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本研究利用25对SSR引物对23份鸭茅材料(包括品种、四倍体、二倍体等)进行扩增,获得了251条清晰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0.04个条带,多态性比率为10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24(A01E14)~0.42(A01F24,A03B16),平均值为0.33。23份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65~0.6061,平均遗传距离为0.3870,6个栽培品种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88,低于所有材料遗传距离的平均水平。聚类分析将相似地理来源、相同倍性和品种分别聚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AMOVA 分析结果表明,类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类群间的遗传变异;不同类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表明,野生材料类群与栽培品种类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而四倍体类群较二倍体类群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万刚张新全刘伟谢文刚周禾彭燕
- 关键词:鸭茅SSR
- 黑麦草与羊茅属间杂种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0年
- 黑麦草属(Lolium L.)与羊茅属(Festuca 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禾本科牧草和草坪草。黑麦草与羊茅杂交能综合黑麦草优良营养品质与羊茅抗逆性强的优点,可培育出优质抗逆的黑麦草羊茅杂种。同时黑麦草羊茅杂种是研究禾本科牧草遗传机制的优质试材,倍受世界各国育种工作者关注。本文总结了黑麦草羊茅杂种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势;分析了杂种染色体配型特点;重点介绍了通过基因渗入、雄核发育和转基因手段改良牧草的方法;对黑麦草羊茅杂种基因组原位杂交、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建立、数量性状位点分析等分子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温常龙赵冰杜建材山田敏彦郭仰东
- 关键词:黑麦草羊茅属间杂交
- 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对植物抗寒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2
- 2009年
- 对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酶特性和转化膜质脱饱和酶和酰基转移酶基因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论述。膜是植物低温伤害的首要发生地,细胞膜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膜质脂肪酸不饱和性,不饱和度越高,膜稳定性越强,抗寒性越强。膜质脂肪酸不饱和度主要由膜质脱饱和酶活性和酰基转移酶的特异性不同所致,目前克隆和研究了10多个与植物细胞膜质不饱和性相关的基因,通过高效表达这些基因可以明显提高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因此转化膜脂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酶基因是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植物脂肪酸不饱和性的研究应向农业生产应用转化,同时要加强脂肪酸脱饱和酶表达调控的研究。
- 赵金梅周禾孙启忠郭强李芳
- 关键词:植物抗寒性转基因
- 二倍体和四倍体新麦草细胞学特性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对蒙农四号新麦草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细胞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蒙农四号新麦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2n=4x=28),二倍体为14(2n=2x=14);四倍体植株叶片的长、宽较二倍体有所增加;四倍体植株的气孔增大,气孔密度和表皮毛密度减小且均与二倍体植株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种倍性植株的气孔大小、密度及表皮毛密度间均存在变异,其中变异幅度最小的是上表皮气孔长(6.57%),变异幅度最大的是下表皮毛密度(17.58%)。
- 齐丽娜云锦凤云岚张东辉于静怡
- 关键词:二倍体四倍体倍性鉴定表皮毛
- 45S rDNA基因在新麦草染色体上的分布被引量:2
- 2010年
-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 云岚云锦凤王秀娥李海凤方宇辉
- 关键词:新麦草RDNA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
- 新麦草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与倍性鉴定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 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 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平均加倍细胞比例最大,为53.58%。比较分蘖期加倍幼苗与二倍体幼苗形态差异,结果除分蘖数无显著差异外,四倍体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与混倍体叶长差异不显著。四倍体新麦草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比二倍体增加13.52%,差异显著。同时四倍体叶表皮气孔之间距离也显著大于二倍体,混倍体以上气孔特征介于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
- 云岚云锦凤李俊琴郑丽娜赵韦齐丽娜
- 关键词:新麦草染色体加倍愈伤组织
- 杂交冰草染色体加倍植株F2代同工酶分析
- 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杂种染色体加倍植株F代与其亲本和F的POD、EST同工酶酶谱表征分析表明,染色体加倍植株F代的POD和EST同工酶酶带数目、位点及强弱均与亲本及杂种F存在一定差异,同工酶酶谱表征可作为杂交冰草...
- 苏和于卓马艳红包美莲李晓宇
- 文献传递
-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5
- 2010年
- 通过外植体类型、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等因素对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影响的试验,建立了高效的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体系,即以真叶为外植体,在MS+0.2mg/L2,4-D+0.01mg/LNAA+0.2mg/LKT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率可达到100%,愈伤组织继代2~3次,然后在MS培养基上分化,分化率可达90%。分化苗转入1/2MS培养基进行生根,形成完整的组培苗。愈伤组织诱导的正交试验表明,2,4-D浓度是影响苜蓿愈伤组织诱导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外植体类型、NAA浓度、6-BA浓度和KT浓度;对苜蓿愈伤褐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外植体类型,其次是KT、2,4-D、6-BA、NAA浓度。外植体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褐化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生长素(2,4-D、NAA)对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大于细胞分裂素(6-BA、KT)。分化试验表明,紫花苜蓿愈伤组织分化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愈伤诱导培养基的激素配比。
- 赵金梅李芳周禾孙启忠毕静
- 关键词: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
- 流式细胞仪快速检测鸭茅与多花黑麦草染色体倍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2年
- 以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不同倍性的种质为材料,对流式细胞仪测定牧草多倍体的技术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旨在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快速确定供试牧草的染色体倍性。采用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确定鸭茅‘北绿’品种和多花黑麦草‘Mammoth B’品种为四倍体,以这两个品种的相对核DNA含量和核内DNA复制的平均周期值作为参照,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鸭茅‘早生绿’品种和PI316209种质材料为四倍体,种质PI237602和PI368880为二倍体,PI316209种质的倍性与种质背景信息所提供的倍性存在差异;多花黑麦草‘Musashi’品种为四倍体,‘Tachimasari’和‘WasehopeⅢ’两个品种为二倍体。研究结果为流式细胞仪如何在同一物种范围内检测不同倍性样品提供了依据。
- 柳青慕王赟文王小山
- 关键词:鸭茅多花黑麦草染色体倍性流式细胞仪
- 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_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AFLP分析被引量:17
- 2009年
- 利用AFLP分子际记技术,对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正、反交F1及其染色体加倍植株的DNA多态性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筛选出的11对适宜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AFLP扩增,共获得430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396个,多态性比率高达92.1%;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6594~0.8182,蒙古冰草与航道冰草遗传距离较远;以遗传距离0.72为基准可划分为3类,即亲本蒙古冰草与正反交杂种F1为一类、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加倍植株为一类、亲本航道冰草为一类。
- 于卓马艳红李小雷郝峰包美莲
- 关键词:蒙古冰草A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