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089)

作品数:55 被引量:1,289H指数:22
相关作者:汤国安李天文刘学军龙毅刘咏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DEM
  • 15篇数字高程
  • 15篇数字高程模型
  • 15篇坡度
  • 15篇高程模型
  • 12篇黄土高原
  • 10篇地形
  • 7篇地图
  • 7篇丘陵
  • 7篇沟壑
  • 6篇坡向
  • 6篇丘陵沟壑区
  • 6篇黄土丘陵
  • 5篇地形因子
  • 5篇黄土丘陵沟壑...
  • 5篇DEM地形
  • 5篇GIS
  • 4篇地壳
  • 4篇地理信息
  • 4篇地貌

机构

  • 41篇南京师范大学
  • 34篇西北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3篇福州大学
  • 3篇济南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山东省人民政...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丽水职业技术...
  • 1篇丽水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39篇汤国安
  • 16篇李天文
  • 11篇刘学军
  • 10篇龙毅
  • 8篇王春
  • 7篇刘咏梅
  • 6篇朱红春
  • 6篇李军锋
  • 6篇杨昕
  • 5篇李晓印
  • 5篇吴琳
  • 5篇张婷
  • 4篇吴良超
  • 4篇陈楠
  • 3篇易红伟
  • 3篇崔笃信
  • 3篇王峥
  • 3篇王庆良
  • 3篇王雷
  • 3篇周侗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通报
  • 7篇山地学报
  • 5篇地球信息科学
  • 4篇测绘科学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现代测绘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测绘通报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济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4篇2006
  • 14篇2005
  • 21篇2004
  • 7篇200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密度提取与空间分异
沟壑密度是反映地表破碎程度的重要因子,在土壤侵蚀、地貌演化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选取48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作为试验样区,以该地区1∶5万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为基础,应用基于栅格D...
吴良超
关键词:黄土高原DEM空间分异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定量因子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2
2005年
不同地形因子虽然在语义概念、计算方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但各地形因子之间并不是绝对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种关联的强弱与趋势,都从不同角度揭示着地形起伏变化与地貌发育的本质及内在规律,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地表形态的发育过程。文章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15个样本地区为实验样区,以高分辨率、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础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地形定量因子与地面坡度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将神经网络的方法与传统的多元回归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多元回归方法,带隐含层的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能更为有效地反映地形因子间隐含的关联特征。该研究方法为进行地貌多定量指标的的选择和多因子之间关联性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张婷汤国安王春龙毅吴良超王峥
关键词:神经网络地形因子DEM
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因子提取与量化关系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被引量:21
2007年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系统过程,其形态可以看成是表征其特征的各种地形信息因子复合在一起的复杂函数。以黄土高原地区的6个典型地貌区作为试验区,基于1∶10000比例尺5m分辨率的高精度DEM数据,在实现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自动分割的基础上,随机选取44个完整小流域,完成了区域内沟壑密度、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等基本地形信息因子的自动提取;同时,采用比较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证明沟壑密度与平均坡度、平均坡长和地形起伏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量化模拟结果显示,沟壑密度(Y)可以表示为平均坡度(X1)、平均坡长(X2)和相对高差值(X3)的函数:Y=2.95228+0.127906X1-0.014X2-0.00273X3,模拟精度为94.5%。该方法对于整体研究黄土高原及其他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朱红春刘海英张继贤李海涛汤国安
关键词:DEM黄土高原
陕西省耀县不同地形区植被景观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利用GIS与景观生态学分析软件Fragstats,选取单位面积类型数目、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斑块丰富度、香农多样性指数、植被在各地貌区的面积、植被覆盖相对合理指数等指标,对陕西省耀县范围内的沟间地、沟坡地、沟谷地;山、原、川区等不同地形区植被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原—川区、沟间地—沟坡地—沟谷地的植被分布格局差异较大,不同植被类型的在各地形区有各自的分布特征。
李晓印郭达志王晓军张佃国
关键词:景观地形
基于GPS的青藏块体东北缘近期地壳水平运动与变形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1年GPS观测数据以及"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国家基础研究项目青藏块体东北缘GPS网1999,2001,2003年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GAM IT/GLOBK软件对数据进行精密解算,获得了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相对于鼎新基准站以及欧亚板块的水平运动速度场。结合板块构造以及大地动力学理论,对青藏块体进行了块体的划分,分析了块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得出了以下结论:(1)GPS技术用于地壳运动的监测是可行的;(2)1999-2001年期间,祁连-海原断裂带GPS运动位移与地质结果十分吻合;(3)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碰撞后印度大陆继续以50 mm/a的速度向北推进是青藏块体东北缘的运动动力;(4)甘青块体西部子块体以北东向挤压运动为主;东部子块体主要表现为以海原断裂带为北边界的顺时针旋转为主;(5)鄂尔多斯块体存在逆时针旋转运动,其旋转速度在块体西南侧的六盘山断裂带一带最大,向北至块体西北部明显减小。
李天文梁伟锋冯丽丽刘军华王庆良崔笃信
关键词: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GPS资料
基于DEM的区域气温模拟
气温作为一种农业资源是由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形成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受地表形态的影响显著,尤其在地形复杂的山地,要想获得气温的局部特征尤其困难。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地表形态的描述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空间信息的专题研究。DEM的...
杨昕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综合介质参数反演与整体变形仿真
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反演青藏高原综合介质参数的位移反分析模型。通过GPS速度场反分析了高原地壳的综合介质参数,并从宏观上模拟了青藏高原的构造运动特征,分析结论认为: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以南北挤压为主,东西扩...
李天文陈建兵汤国安吴琳李军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原地壳
文献传递
基于DEM的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以陕西省境内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绥德县韭园沟、延川和宜君三个典型地貌区作为实验样区,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 ,DEM )沟谷网络自动提取技术以及沟谷网络节点及其自动提取技术,得到了各样区沟谷网络节点,从地貌形态学,沟谷成因学以及水文学原理出发,对不同级别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了同一沟谷系统不同分辨率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不同地貌类型样区沟谷系统相同分辨率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该数理统计结论能够有效解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各级沟谷系统的形成机理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同时能够合理地说明沟谷系统发育与地表侵蚀、切割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
李军锋李天文汤国安刘学军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
基于DEM坡度图制图中坡度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3
2006年
坡度分级是所制作的坡度图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前提,各种分级方法一直是坡度分级研究中的重点。将各种坡度分级方法分为一般主观分级法、临界坡度分级法与模式分级法3大类,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实验样区,以高精度5 m分辨率的DEM为信息源,提取坡度数据层面。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分级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及制图效果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一般主观分级法简单、灵活,但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及随意性;临界坡度分级法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应用目的,但经常忽视了坡度图制图效果;而模式分级法能够较好地揭示地表的坡度组合规律。应根据应用目的、地面起伏特征等来选择合适的坡度分级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合理的坡度分级结果,更大程度地满足用户的应用目的。研究结果对指导正确、有效地制作与应用坡度图具有重要意义。
汤国安宋佳
关键词:DEM坡度
国家级生态退耕县坡耕地信息系统建设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为背景,从建立陕西省国家级生态退耕县坡耕地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建立该信息系统的基本原则、技术方法及主要流程。该系统不但能有效实现对全省各生态退耕县土地数据信息与图形信息的有效检索与空间分析,还能为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重要的依据。
李天文吴琳刘咏梅
关键词:信息系统退耕GIS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