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05)

作品数:34 被引量:382H指数:13
相关作者:彭永臻王淑莹彭赵旭郭建华孙治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硝化
  • 14篇溶解氧
  • 14篇污泥
  • 12篇低溶解氧
  • 9篇丝状菌
  • 9篇脱氮
  • 8篇短程硝化
  • 8篇污泥微膨胀
  • 8篇SBR
  • 7篇反硝化
  • 6篇渗滤
  • 6篇渗滤液
  • 6篇垃圾
  • 6篇垃圾渗滤
  • 6篇垃圾渗滤液
  • 5篇同步硝化
  • 5篇同步硝化反硝...
  • 5篇污泥膨胀
  • 5篇硝化反硝化
  • 5篇DO

机构

  • 3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2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哈尔滨商业大...
  • 3篇四川大学
  • 2篇安徽国祯环保...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30篇彭永臻
  • 21篇王淑莹
  • 10篇彭赵旭
  • 9篇郭建华
  • 9篇孙治荣
  • 6篇左金龙
  • 6篇郑雅楠
  • 6篇黄惠珺
  • 5篇桂丽娟
  • 4篇孙洪伟
  • 4篇姜安玺
  • 4篇时晓宁
  • 4篇王中玮
  • 4篇杨庆
  • 4篇张树军
  • 3篇刘牡
  • 3篇吴莉娜
  • 2篇吴昌永
  • 2篇宋燕杰
  • 2篇葛士建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中国环保产业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Journa...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7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DO协同负荷引发的黏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研究低DO下负荷对污泥膨胀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DO〈0.5 mg.L-1,pH 7.2~8.0,温度(23±0.5)℃,MLSS 3000~3500 mg.L-1,负荷分别为0.22、0.44、0.66 g COD.(g MLSS)-1.d-1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负荷下的SVI变化趋势、污泥膨胀类型、引发原因、耗氧速率、脱氮除磷效果与同步硝化反硝化率。结果显示,低DO下(〈0.5 mg.L-1),负荷0.22 g COD.(g MLSS)-1.d-1时未发生污泥膨胀,随着负荷升高,污泥沉降性恶化加快。并且不同负荷引发的污泥膨胀类型不同,在负荷0.66 g COD.(g MLSS)-1.d-1时发生黏性膨胀,而负荷0.44 g COD.(g MLSS)-1.d-1时发生丝状菌微膨胀。黏性膨胀时出水氨氮及磷去除效果变差,但丝状菌膨胀时出水水质并没有受到影响,且比吸磷速率更快,出水SS更低。未发生污泥膨胀时同步硝化反硝化率最大,丝状菌膨胀时次之,黏性膨胀时最小。SOUR过高时,很可能伴随着污泥沉降性变差和出水水质恶化。
桂丽娟彭永臻甘冠雄彭赵旭侯红勋王淦史昊然
关键词:丝状菌膨胀SOURSND
低溶解氧下微膨胀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被引量:9
2009年
维持SBR反应器好氧段的平均DO为0.30 mg/L,采用好氧/缺氧的运行方式研究了微膨胀污泥在低溶解氧状态下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下反应器的除污效果仍较好,出水SS含量很低,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0%、90%以上,同时可以节省曝气量约25%。可见,在低溶解氧状态下采用微膨胀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左金龙王淑莹彭赵旭姜安玺刘洋彭永臻孙志荣
关键词:SBR工艺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除污效果
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被引量:18
2009年
为了在处理城市污水中应用好氧曝气实时控制实现短程硝化,研究其机理及操作方式。在3个不同截面形状、不同体积的序批式反应器内,用实际生活污水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曝气时间实时控制,在每个周期内氨氧化菌(AOB)降解氨氮质量大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降解亚硝态氮质量;AOB的净增数量大于NOB净增数目。经长期曝气时间实时控制,亚硝化积累率将会逐渐升高。短程硝化启动后,亚硝态氮积累率可维持在80%以上。
郭建华彭永臻黄惠珺郑雅楠王中玮孙治荣
关键词:短程硝化生物脱氮氨氧化菌亚硝酸盐氧化菌
低C/N比条件下高效生物脱氮策略分析被引量:75
2009年
针对低C/N比污水传统生物脱氮碳源不足、脱氮效率不高,提出从充分利用碳源和减少生物脱氮碳源需求量两个方面,来实现高效生物脱氮.在充分利用碳源方面,介绍了好氧缺氧分段进水工艺、脉冲式SBR工艺等改进型生物脱氮工艺;在减少生物脱氮碳源需求量方面,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完全自养脱氮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和工艺的原理、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彭永臻马斌
关键词:高效脱氮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工艺控制策略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药剂法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成本高且停止投加后容易复发,通过调节工艺参数,考察了工艺法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可行性.试验采用SBR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了有机负荷、溶解氧和进水方式等常见运行参数对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增加有机负荷(>0.40 kgCOD/(kgMLSS.d))难以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且好氧时间和曝气量设置不当还容易引发黏性膨胀;单独提高ρDO(4~6 mg/L)对抑制丝状菌膨胀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过度曝气还会对除磷产生负面影响;脉冲进水方式虽然可以强化贮存选择作用,但是对丝状菌膨胀抑制并无明显效果;增设前置缺(厌)氧段是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有效手段.
彭赵旭彭永臻王淑莹桂丽娟刘洋
关键词:丝状菌污泥膨胀序批式反应器溶解氧进水方式
A^2O工艺中的污泥膨胀问题及恢复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采用52L以厌氧/缺氧/好氧为污水处理工艺(A2O)的试验装置处理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A2O工艺中出现污泥膨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好氧区DO平均浓度约为1.08mg/L时,COD、NH4+-N、TN以及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8%、97.5%、86.5%和95.5%,但污泥的沉降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其SVI从最初的130.1mL/g升至265.8mL/g,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引起污泥膨胀.当好氧区DO平均浓度提高至2.16mg/L时,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部分改善,SVI降至约200mL/g.在好氧区首端引入15%的原水旁流,经过30d的运行,SVI降低至100mL/g左右,污泥膨胀得到恢复.说明好氧区偏低的有机负荷是引起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浓度并不能有效控制污泥膨胀,控制A2O中污泥膨胀的关键在于对有机负荷的合理分配.
吴昌永彭永臻彭轶
关键词:污水处理污泥膨胀DO
低温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SBR法处理经缺氧/厌氧UASB预处理的渗滤液,在SBR反硝化过程观察到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现象.在此基础上,为深入了解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机制,考察低温条件下5种类型碳源(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和葡萄糖)对SBR反硝化过程亚硝态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9℃情况下,甲醇、乙醇、乙酸钠、丙酸钠为反硝化碳源时,系统内均发生明显的亚硝态氮积累.此外,4种不同初始NO3--N浓度(64.9、54.8、49.3、29.5 mg/L)还原过程中,NO2--N最大积累浓度分别为37.8、21.5、25.2、18.8 mg/L,积累速率(N/VSS.t)分别为0.117、0.136、0.235、0.068 g/(g.d),并且ORP曲线先后出现"nitrateknee"和"nitrite knee"2个拐点,可分别指示NO3--N、NO2--N还原反应结束.
孙洪伟王淑莹王希明时晓宁杨庆彭永臻张树军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反硝化碳源SBRORP
利用微型生物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目前基于理化指标和出水水质来调控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存在一定滞后性,且建立的控制策略不利于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活性污泥工艺运行状态对微型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可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来指示和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且有利于建立面向种群优化的控制系统。在介绍微型生物分类、鉴定、计数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微型生物种群结构与污水处理厂运行状态的相关性与内在联系,力求为今后利用微型生物种群结构特性来指示、评价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奠定基础,并对此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郑雅楠王淑莹郭建华黄惠珺孙治荣彭永臻
关键词: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生物指示
A^2/O工艺的污泥膨胀及污泥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丝状菌污泥膨胀是制约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的重大难题之一,在同步脱氮除磷系统中更容易发生。以城市污水厂中最常采用的A2/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其诱因,并研究了膨胀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若运行不当,A2/O工艺也可能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纯提高好氧区的DO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的沉淀特性,而增大好氧区的有机负荷对控制污泥膨胀更为重要。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在15μm和50μm附近也有部分分布,且大多为球菌;膨胀污泥的粒径大多在10μm以下,绝大多数为丝状菌,只有少量球菌被包埋在丝状菌内部。
吴昌永彭永臻王淑莹刘洋彭轶李晓玲
关键词:A^2/O工艺污泥粒径分布
厌氧/好氧交替下SBR的短程硝化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研究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的影响,采用SBR反应器,在pH值为7.2~8.0、温度为(23±0.5)℃的条件下,通过控制不同的厌氧段时间考察了厌氧/好氧交替方式下短程硝化的特点,分析了过度厌氧对亚硝酸盐积累率、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比耗氧速率、脱氮除磷特性、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率及污泥沉降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6%,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70%左右,即过度厌氧对短程硝化无明显影响;硝化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同步脱氮现象,而且在小于0.4 mg/L的范围内,平均溶解氧浓度越高则SND率越高;除磷率都达到了95%,过度厌氧不会增加厌氧阶段的释磷量,吸磷主要发生在好氧前0.5 h,DO浓度越高则吸磷速率越快;两个系统的污泥沉降性都得到了改善,过度厌氧对抑制丝状菌膨胀的强化作用不大。
桂丽娟彭永臻彭赵旭
关键词:SBR好氧短程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沉降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