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IOCFX02)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徐忠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循吏
  • 1篇送法下乡
  • 1篇考释
  • 1篇汉儒

机构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篇徐忠明

传媒

  • 1篇政法论坛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从《诗经·甘棠》事志考释到送法下乡被引量:3
2011年
《诗经·甘棠》一诗,作于西周初年,原本只是一首召南百姓追念曾经施与他们恩泽的爱民官员——召公奭的抒情诗,与"甘棠听讼"并无必然关联。可是在汉儒的注疏中,原本形象抽象模糊的召公,却被建构成一个追慕王道政治理想的道德家,以及深入民间听讼决狱的苦行者。召公听讼断狱,乃是《甘棠》所述之"事";召公爱恤百姓以及百姓因报恩而思念召公,则是《甘棠》所述之"志"。但是这种具体的"事"与"志",并非源自《甘棠》本身的记述,而是出于汉儒的刻意建构。汉儒之所以将二者联系起来,或许是因为这首反映周初"德教"政治兴起的抒情诗,恰好与汉代儒家政治的逐步兴起吻合,既昭示了儒家政治理念的复活,也预示了循吏政治实践的来临。然而从古典中国循吏的司法实践来看,虽然"送法下乡"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但是同样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循吏"送法下乡",实际上也不是一种常规化与制度化的安排,只是一种"因人而异"的非常举措。
徐忠明
关键词:汉儒循吏送法下乡
共1页<1>
聚类工具0